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清洁发展机制的产生理论依据进行分析,并对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在中国的开展情况进行了研究。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的实践中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项目,所以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运用经济学及管理学方法理论分析清洁发展机制为中国带来的经济利益。最后在分析中国在运用此机制上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针对制约中国温室气体减排贸易的因素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学会》2006,(8):F0002-F0002
2005年2月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的减排提供亍三种灵活机制,联合实施、清洁发展机制和国家排污权交易。其中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清洁发展机制(CDM)。  相似文献   

3.
基于江西自身节能减排的现状,发现规划与政策法规、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排污权交易市场建立等方面存在问题。面对巨大的能源环境约束的压力,本文将从节能减排综合管理的角度,对江西节能减排工作真正的落实提出加强规划指导、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根据江西节能减排现状,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推进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和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的相关政策要求,搭建"江西省节能减排科技服务平台",整合集成节能减排优势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创新服务体制机制,服务于全省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这对建设绿色生态江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燕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9):66-66,267
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简称LPG)是以三个或四个碳原子的烃类(如丙烷、丙烯、丁烷、丁烯)为主的混合物,常温常压下是无毒、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辛烷值高、抗爆性能好、热值高、储运压力低等优点,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汽车代用燃料。CNG是指压缩天然气(Compressed Natural Gas,简称CNG)是天然气加压(超过3,600磅/平方英寸)并以气态储存在容器中。它与管道天然气的组分相同。CNG可作为车辆燃料利用。分析了两种天然气(LPG和CNG)与传统汽油相比的石油节约和排放降低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气的利用可以大幅度降低石油燃料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量,使用替代汽油作为汽车燃料,可使CO排放量减少97%,CH化合物减少72%,NO化合物减少39%,CO2减少24%,SO2减少90%,噪音减少40%。而且(CNG)、(LPG)不含铅、苯等制癌的有毒物质。所有(CNG)、(LPG)是汽车运输行业解决环保问题的首选燃料。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节能减排的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能减排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焦点问题。发达国家节能减排水平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健全的机制调节。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节能减排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机制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是重大民生问题,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的改善,节能减排工作也日趋重要。在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特别提出: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潍坊市各级政府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明晰绿色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机制及效应差异,基于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绿色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结构优化、要素效益、品质品牌、速度效益、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八个维度综合测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选取我国30个省级层面样本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节能减排视角下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效应及机制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9年间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但在不同的区域间差异性较大,“东高西低”的特征较为明显。(2)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节能效应、减排效应和价值链提升效应是绿色技术创新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3)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不同的人力资本水平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截至2011年8月1日注册成功的中国CDM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CDM项目技术转移的因素运用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计量结果表明:项目规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所在地区的技术吸收能力等因素会对技术转移发挥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相似项目规模抑制了技术转移的发生;现阶段我国尚未建立起CERs收益对技术转移的激励机制。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杨锦琦 《科技广场》2013,(8):126-134
本文根据我国清洁机制发展网发布的信息,对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CDM项目的开发、项目分布等情况进行了归类统计,并且分析了项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潜力,提出项目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CDM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锦琦 《科技广场》2012,(8):139-146
清洁发展机制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市场化解决机制之一,在降低发达国家减排成本的同时,也可为发展中国家带来额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实现环境和发展的双赢。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CDM供应方,CDM给我国带来了发展契机,但是在我国CDM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地域分布失衡、项目类型单一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对此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期间,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我国CDM项目发展迅速.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了2009年我国26家CDM概念类上市公司的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状况,结果表明:第一,整体来看,综合生产效率不高,大部分生产规模偏小,没有达到最优规模阶段;第二,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综合效益不高,容易实施、短期内见效快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多,而技术含量高、对我国可持续发展贡献大的项目则相对较少;第三,我国实施CDM项目的上市公司效率水平不高,这与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以及出台的促进CDM项目实施的相关政策措施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江西“三化同步”发展及其推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宜红 《科技广场》2012,(4):173-179
本文阐述了江西"三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意义,详细分析了江西"三化同步"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工业化对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带动力不强,城镇化过程中对农业劳动力吸纳能力弱,投资结构中"三农"支持力度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并有进一步扩大趋势和农业产业的弱质性加剧了实现"三化同步"的难度。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推进江西"三化同步"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长效机制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5.
现代服务业是依靠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江西省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金融、信息、物流、旅游、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使得现代服务业的经济总量和产业规模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江西逐渐转变传统的产业模式,开始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使其在江西省的经济地位日益改善。但江西省现代服务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省份相比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通过对江西现代服务业现状的探索,并对近几年江西省现代服务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江西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速度加快,企业数量增长迅速。本文通过分析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区域分布、行业发展、人员结构、产品领域以及项目合作等特征,找出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壮大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队伍,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锦琦 《科技广场》2014,(7):204-207
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给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的江西省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分析了江西能源供需现状以及能源供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春 《科技广场》2014,(6):166-172
国内对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尚不成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江西湿地资源的概况和特点,并深入讨论了江西湿地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及现状,最后提出了江西湿地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杨选辉 《科技广场》2014,(8):117-12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以网络为载体的文化传播模式开始兴起,尽管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岁月短暂,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核心产业。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找出了江西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并针对江西省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为其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