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比赛中裁判的裁判和案件审判中法官的判决有着一定层面的相同,如何避免法院以及比赛场上错案(错判)的发生是法律与体育工作者关注的基本问题.本文认为:在人作为唯一裁判主体时,错判与错案同样不可避免,而制度的健全是有效减少和避免错判与错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既判力是现代诉讼的基础性理论之一。它不仅在保障判决的确定力和约束力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使命,而且在维护司法权威、法的安定性和秩序的稳定性方面,以及在保障基本人权和实现诉讼经济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我国,刑事判决的既判力并没有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充分重视,致使判决既判力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应当根据当前的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使刑事判决既判力从目前的困境中得以解脱。  相似文献   

3.
传统理论认为,判决的既判力在主观范围上,应仅限于提起诉讼的原告及相对的被告之间,在客观范围上,无直接关联的在后案件的当事人不受在先判决预决事实的约束。但是,这一理论阻碍了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使其维护公共利益、实现诉讼效率和社会公平的目标落空,而现行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又无法解决上述问题。因此,必须对经济公益诉讼判决的既判力进行适当扩张,在主观范围上有条件地扩张到直接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而且如果前、后诉讼都是基于特定的经济公益被侵害的相同事实而提起的,那么前案的判决主文、经过实质性审理的争点事实应当对后案具有约束力。  相似文献   

4.
既判力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范畴,主要是以其客观范围为核心.既判力客观范围是以确定判决中所裁判的诉讼标的为限的,它涉及诉讼标的、判决理由、诉权等多项诉讼法学理论,是研究既判力理论必须经过的桥.在诉讼标的和诉权理论不断发展,判决理由进一步充实化的今天,对既判力客观范围的深入研究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论既决事实     
既决事实是法院确定的终局判决所确认的事实。既决事实,对于将来的相关案件具有预决效力,这种效力源于判决的效力。适用既决事实属于法院的职责,法院应主动查明适用;当事人或控辨双方也可以申请法院适用。在我国诉讼实践中,适用既事实在存在障碍,文中列举了主要保障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既判力理论是诉讼法的一项基本理论,它以维护司法的权威性和充分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为价值取向。而连续犯则是刑法罪数论中颇具争议的概念。文章就连续犯作为处断的一罪如何适用既判力理论远用起诉事实单一性和同一性。只有一个刑罚权,部分起诉和审判的效力及于全部,适用既判力原则。此外,对连续犯之既判力的范围也作了界定。  相似文献   

7.
确立司法判决既判力的理论和制度,是为了避免对同一诉讼标的形成相互抵触和矛盾的判决,以稳定当事人之间的民事实体权利义务关系,最终达到维护国家司法权威的目的.无论法学理论界亦或是司法实务界都认为,法院裁判当事人之间实体法律关系的终局判决具有既判力;而对于法院在司法过程中作出的裁定是否具有既判力这一问题,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争议.研究法院在司法过程中裁定的既判力问题有助于完善诉讼理论和指导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既判力理论在民事诉讼法学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理论界对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性进行研究的并不多.作者试图对这一理论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文章在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分析阐述扩张性原则存在的必要性,最后分析几种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的具体情形.  相似文献   

9.
既判力理论是诉讼法的一项基本理论,它以维护司法的权威性和充分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为价值取向.而连续犯则是刑法罪数论中颇具争议的概念.文章就连续犯作为处断的一罪如何适用既判力理论远用起诉事实单一性和同一性,只有一个刑罚权,部分起诉和审判的效力及于全部,适用既判力原则.此外,对连续犯之既判力的范围也作了界定.  相似文献   

10.
法院裁判对后诉案件具有预决效力,进而使得当事人免于举证的理论基础——既判力,在我国尚未完全确立,且从既判力的角度审视,我国现行立法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做法都存在诸多不当,故法院裁判预决的事实作为民事诉讼免证事实存在正当性方面的欠缺。  相似文献   

11.
对于刑法溯及力和既判力的关系,理论界存在不同认识,各国立法也有不同规定。不同的认识和立法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二者关系采取有限的相关原则,能够在兼顾可实行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刑法人权保障的价值追求。我国的相关立法规定也应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抵销抗辩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一种抗辩形式,按传统大陆法系的民事诉讼法理论,抵销抗辩属于法院的判决理由,理应不在既判力客观范围内。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考虑,抵销抗辩作为一种特殊的判决理由,需要对反对债权在抵销限额内赋予既判力,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此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对抵销抗辩赋予既判力具有合理性,只有使抵销抗辩产生既判力才能防止当事人对该抵销抗辩的重复使用,有利于一次性解决纠纷。抵销抗辩产生既判力的特殊性在于反对债权在抵销额度范围内产生既判力,经过法院实体审理的抵销抗辩才能产生既判力,审理程序具有确定性。抵销抗辩既判力客观范围的类型化以及对司法实践中关于抵销额度以外债权的处理进行分析,对规范司法实践中对抵销抗辩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既判力理论有助于维护司法权威性、稳定社会关系以及避免司法资源的浪费.而再审制度则是在判决出现明显错误,严重影响法律公正时赋予当事人的救济措施.既判力与再审制度天然的存在矛盾性,但又缺一不可,目前我国判决既判力受到再审制度的严重挑战,需要对再审制度进行完善,使既判力与再审制度相互平衡.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诉权论是关于诉讼出发点的理论,那么既判力理论可以说是诉讼终结点的理论。在我国,不论是现行民事诉讼法,还是通行的诉讼理论和迄今为止的审判实践均未正面涉及既判力的问题,使既判力论在我国面临诸多困境。其中我国的再审制度与之冲突更为明显。如何认识既判力以及缓和或解决该理论与民事诉讼相关问题的矛盾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相似文献   

15.
既判力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范畴,它以其客观范围为核心。既判力客观范围是以确定判决中所裁判的诉讼标的为限的,它涉及诉讼标的、判决理由、诉权等多项诉讼法学理论,是研究既判力理论必须经过的桥。在诉讼标的和诉权理论不断发展,判决理由进一步充实化的今天,对既判力客观范围的再研究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传统民事诉讼法学理论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特点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扩张理念奠定了基础。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的扩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基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预防性功能"属性,其既判力的时间范围从事实审法庭辩论终结之时扩张至事实审法庭辩论终结之后,包括不可预料性事由和预测性判决;基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主体多元性"属性,其既判力的主观范围从当事人双方扩张到其他未参加诉讼的适格主体(国家机关、有关组织和公民);基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公益维护"属性,结合判决结果合法公正的司法实践和纠纷一次性解决的制度设计,其既判力的客观范围应从判决主文扩张至判决理由。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代位权诉讼突破了传统民法理论界的"入库规则",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代位权诉讼制度。我国相关诉讼立法并未对既判力范围进行相关规定,结合传统既判力范围理论,具体分析我国代位权诉讼既判力的主观、客观及时间范围对立法完善有重大意义。我国代位权诉讼既判力的范围应当及于债务人并及于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债权债务关系。  相似文献   

18.
执行调解制度在执行程序中有存在的正当性,执行调解与民事裁判的既判力并不矛盾,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执行调解也是司法实践的需要,在执行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符合执行程序理念,能有效缓解执行难问题,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执行调解应理解为一种常规性的司法制度和司法方式。  相似文献   

19.
执行调解制度在执行程序中有存在的正当性,执行调解与民事裁判的既判力并不矛盾,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执行调解也是司法实践的需要,在执行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符合执行程序理念,能有效缓解执行难问题,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执行调解应理解为一种常规性的司法制度和司法方式。  相似文献   

20.
既判力扩张问题是民事诉讼法领域中的前沿理论问题,《民事既判力扩张问题研究》一书从既判力的主观范围、客观范围和效力范围三个不同的角度对于既判力的扩张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诉讼法学界多位专家对于该著作作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其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