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归宿.<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云,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归宿。《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林爱平 《职业技术》2012,(3):114-115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之所在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让生活走进思想政治课堂,将思想政治课堂引向生活。在教学实践中做到关注生活,激发兴趣,正视问题,提升认识,回归生活,使政治课堂最大化地追求它的生活效用,使思想政治课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生活化教学在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架设了桥梁,教师在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生活化教学中,感受着经济、政治、文化、伦理、法律等各个模块知识理性思考的意义,更找到了应用知识的价值。这也正是课程改革所要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做到政治教学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可见,作为基础学科科学的语文教学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冲破封闭的圈子,植根于生活这片沃土,将学习语文和生活实践熔于一炉,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意识,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数学高于生活意思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树立学生探索规律的信心,开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燃起学生研究数学的愿望。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也就是说作文是来源于生活的,作文教学更要充满生活的气息.  相似文献   

8.
适应思想政治课改革的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生活化教学策略,努力把基于生活、关注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逻辑理念渗透于课堂,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追求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在学习生活中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教育源于生活,因为生活的存在,才形成了生动有趣的品德教育素材,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世界中相关的教育主题与内容,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对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与价值观大有裨益。因此,如何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增强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比较关注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以课堂宣讲为主的僵化模式,从儿童心理生理的特殊性出发,直击孩子心灵,唤醒生活体验,联系社会生活,创设生活情境,达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教学效应。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与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一点在诸多教师实践的基础上,已经得到了印证。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潜移默化地注入现实的生活内容呢?教师的语言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  相似文献   

11.
正"让课堂融入生活,让教学回归生活"是新课程强调的理念之一,也是当下教学论研究的重要论题。然而,在已有的众多理论探讨中,人们大多将研究的领域集中在"教学回归生活"问题的肯定与否定上,滞留在"为什么要回归生活"的论证上,鲜有对"教学回归生活"再作深入追问。事实上,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学向生活回归的步伐明显加快,在  相似文献   

12.
曾丽丽 《新课程研究》2010,(6):128-128,139
“生活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本文从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再现生活、体验生活、超越生活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如何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相似文献   

13.
殷卫 《老年教育》2010,(12):22-22
一头拉磨的驴子,围着磨道转悠了一辈子。忽然有一天,主人说,“你老了,该休息了。”就把套绳和捂眼都摘下来,拍拍老驴的屁股说,“恭喜你,你自由了!”老驴朝主人“咴咴”几声,蛮感激地离开了磨道。正在拉磨的驴们无疑相当羡慕,朝那老驴离去的方向张望着,有些眼热的意思在里面。  相似文献   

14.
在素质教育要求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要让作文来源于生活,让作文反映生活,让作文提升学生灵感,这样的作文教学才能达到高效。  相似文献   

15.
当代课程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使课程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也就是说,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传统的照本宣科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一方面,借助生活内容来丰富教学内容,一方面借助生活化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要如何将生活引入到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之中呢?  相似文献   

16.
朱丽 《新疆教育》2012,(21):215-215
生活能力是幼儿重要的能力之一,是幼儿综合能力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突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对幼儿进行“生活能力”培养时,多少会让他们感到“被要求”,甚至产生抵触心理。“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是我们幼儿教育一直以来不懈的追求。所以,我们根据幼儿好奇、好模仿、想说话的天性,挑选和设计了一些生动有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短小儿歌来帮助他们学习和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不知你有没有过置身低谷的感觉:人困在狭小的谷底,四周都是高山,壁立千仞,深谷狭小,连一个出口都找不到。  相似文献   

18.
高洁  王春燕 《早期教育》2013,(11):10-13
“生活世界”理论以人的主体地位为核心,以亲身体验为存在方式,以交互共同体为内在需求。然而,在幼儿园班级生活中,“制度化生活”将儿童从自己的生活世界中抽离出来,儿童主体地位的失落、儿童体验过程的缺失、师幼交互共同体的破坏,是班级“制度化生活”与儿童生活世界疏离的主要表现。只有规则与制度呈现灵活化、个别化、内需化,教师发挥引导、辅助、鼓励的作用,师幼关系中充满平等、信任和理解,才能使得儿童的“生活世界”得以回归。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世界是胡塞尔后期现象学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的意识世界。教育学中的生活是指事实性的、被知觉的日常生活。学术界借助现象学生活世界理论诠释教育脱离生活的种种问题,其并非在严格意义上应用生活世界概念,因为现象学中的生活世界与教育学中的生活内涵没有共通性。教育学者之所以借用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可能并未考虑其内涵的差异,而是学术界或教育学者借物言志的一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0.
王改文 《新疆教育》2012,(16):204-205
生活中时时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中若能让生活融进语文课堂,不但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而且由于贴近学生实际,更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利于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