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思想: (1)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材实际出发。学新温故,温故知新,强调综合性,强调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能力的扎实培养。加强训练,以“练”为中心组织教学。范文能给训练以最生动、最有效的指导,其前提是,教师须通盘把握各篇范文的特点,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水平同范文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考虑出一个以“练”为中心、各篇讲读重点明确、各则训练环环扣连的单元教学计划。 (2)高中毕业班的训练应以综合训练为主,以这样的训练为中心组织的议:论文单元的教学,就应该基本上采用提纲挈领的粗线条教法。从特定的训练要求出发将范文讲得粗一点,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弓J到议论角度的选择、议论构思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农村中学(包括农村重点高中)学生写作水平较低,他们提笔作文,心中没“谱”,往往无从下笔。害怕作文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激发广大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大面积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我们进行了“两模一跳”作文教改试验。 一、何谓“两模一跳” 所谓“两模一跳”,就教者来说,是就同一文题提供两种不同类型的范文模式:一类是教者选定的范文,一类是学生习作范文;就学生来说,是就同一文题,按范文的引导做两次模拟,“一跳”,是指学生在第二次模拟时,结合自己的习作实际,不囿于模式所作  相似文献   

3.
教师“下水文”是根据学生习作命题,教师亲自动笔写一写,用来指导学生习作的范文。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写“下水文”的意识和习惯,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认为没有必要,在当今信息发达的社会里,随意找篇范文也不是件难事;二是不知道从哪儿下手,缺乏写“下水文”的经验和技巧。针对教师们光说不练的普遍现象,我们开展了教师“亲身下河…‘亲口尝梨”的“下水文”实践活动,下面从三个方面说说教师如何写好“下水文”。  相似文献   

4.
教师写“下水文”并用其作为范文去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鼓励学生写好文章,这是多年来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坚持使用的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时出现了教师范文一拿出,学生就机械模仿,写出的文章同老师的范文大同小异的现象。因此,部分教师产生了写范文容易使学生选材千篇一律,束缚学生思维,难于提高写作能力的想法。索性不写不用范文了。使用“下水文”,难道说真的有弊病吗?用还是不用?怎样用?根据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我们的作文教学,面对的是在写作的长途中刚刚学会走路,阅历浅,知识贫乏的小学生。如果在作文指导课上不指给学生“一条路”,把他们“扶”到路口,又怎能谈得上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呢?所以,不但要写好“下水文”,  相似文献   

5.
范文是文秘写作教与学沟通的媒介与桥梁.通过大量范文的选择与应用,可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引导”得法,“规范”有据,“提高”有望,可以说范文是文秘写作教学的物质基础.范文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写作兴趣;陶冶学生性情,开阔学生视野,活跃思路,提高文学素养;帮助学生摸索写作规律,学习和掌握各种写作方法。运用范文方法可以文助写,以文带写,以文促写。  相似文献   

6.
教师们为了指导学生作文,在语文课本之外选编一些“范文”,让学生课外阅读,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近来有不少教师只重视“范文”,而轻视课本。他们往往略讲或不讲课文。以便腾出时间,讲授自己选编的“范文”,使学生读了可以“比葫芦画瓢”。这种现象以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毕业班为最严重。据我了解,有的学校,毕业班使用的语文课本里的文章,老师大多没有讲解。有一位教师说:“高中第五册语文课本20篇课文,只有《沁园春·雪》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初三作文复习范围应该是记叙、说明、议论能力的训练,重点是夹叙夹议写法的训练。在复习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法,使学生练好写作的基本功。一、范文复习与作文复习相结合我把初中课本上的基本篇目(五、六册为主),按体裁组成单元,再把同一单元内表达方式有共同特点的课文组成一组,然后在每组课文中再选一两篇为重点范文。与此同时,要结合各组范文,尤其是重点范文的写作特点,安排好作文复习:1.确定目的要求;2.设计文题;3.拟定作文指导。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更有目的、有重点地复习课文,理解课文,而且更便于充分地利用教材,更好地发挥范文的典范作用,使学生学有所本,写  相似文献   

8.
罗芳 《西藏教育》2012,(10):43-45
《汉语》教材范文系统遵循学“语”为先,“阅读”跟上的思路进行设计,总体上比较适合农牧区藏族学生。《语文》教材范文系统总体上遵循学“文”为主、尽早阅读、扩大阅读面的思路进行设计。对于西藏农牧区学生来讲,《汉语》教材部分选文远离学生生活,文章篇目多,容量大,阅读难度偏大。  相似文献   

9.
一、议论文开头的方法 1.解题法 【范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理解】例中。“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对题目“师”做出的解释。所谓解题法,实际上是给题目下一个定义,然后根据这个定义的内涵与外延展开议论。这样,容易做到条理清楚,井然有序。此法宜用于意义不明确或较难理解的题目。如《谈“热点”》、《谈淡“下水文”》等。用此法时,要注意,不能纯解释,写成说明文;要扣紧题目,扣紧自己所要阐述的中心,使之起到“定调”的作用。 2.破题法 【范文】“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学生议论文写作“套子化”的倾向,本课例通过赏析经典时文、破解写作话题、升格套子作文、品读同伴范文等读写互动教学环节,致力于引导学生追求议论文写作的有“我”、鲜活,彰显议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学生进入三年级以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成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得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由“害怕写”到“愿意写”,再转变为“乐意写”,进而达到“写得好”的层次。本人深深地体会到:范文的分析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怎样去分析范文,进而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首先,重点分析教科书中的优秀范文。教科书中所选的课文,特别是精讲课文,可以说是优秀范文的精华之作,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重点、难点,分析揣摩关键词语、优美语句,从总体上把握…  相似文献   

12.
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常用范文开路,指导学生作文。这些范文,有的来自课文,有的来自教师的“下水文”,有的来自作文选刊中的小学生优秀作文。这对指导学生作文,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可也不能否认,学生对这些范文啧啧称赞的后面,潜在着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心理状态。那么,到底要怎样的范文才能使学生口服心服呢?弥补的办法可从本班学生作文中去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教学媒体的角度探讨论文写作的教学方法,提出以范文研究为基本教学内容、以范文负载文章理论为论文写作教学的选择,让学生在阅读范文、理解范文内容、研究范文写作特点的过程中,积累感性经验,在些基础上获取论文写作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4.
“下水文”是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前自己撰写的文章。它一般要能体现本次习作的要求,接近或略高于学生的习作水平,为学生提供范例,是写作指导中较有效的手段之一。一方面,通过写“下水文”,教师能真正体会写作的甘苦,获得感性认识,发现问题,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习作。另一方面,教师写“下水文”,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范文,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调动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写“下水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我们若想表达例如:“春天马上就要来了”或“美丽的天空”这种自己的感觉和情绪时,就可用这种片文(即片断文,译者注)的形式去体现。但是,若想进一步更加详细去叙述它的时候,那就需要用几个这种片文,把它们联结归纳成一个整体才能体现,象书信,日记、新闻记事、小说、论文(以上系写出来的语言),再如象对话、会话、议论、讲话,演说(以上系讲出来的语言)等等,那就不知要归纳多少这种片文将它联结起来,综合在一起去表现的整体形式,人们才叫它为“文章”,而构成文章的一般性质,又可以举出以下两种应具有的规定条件:  相似文献   

16.
“毁树容易种树难”、“植树”,“游泳”之类的命题,需要通篇采用比喻说理的写法。学生如果不懂比喻说理的基本写法,就不容易写好这类命题的文章。讲读课中,应选一些范文,作为学生的借鉴。通篇采用比喻说理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以《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为例说明之。一、引本文开头就引出“滥竽充数”的故事,为什么呢?因为下面要议论的道理是从“滥竽充数”这个喻体中抽象概括出来的,不先引出“喻体”,如何展开议论呢?  相似文献   

17.
<正>教师“下水文”写作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教学辅助手段,多数教师仅仅将其当做为学生生产范文的途径。创作目的的单一化导致教师“下水文”写作在日常教学使用过程中使用方法的单一化。“下水文”写作的价值也因之大大缩水,完全不能发挥出其最大效用,这对于费尽心机创作的教师而言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兼之少数教师创作过程中对“下水文”写作方向的迷失,也产生了很多脱离作文教学课堂的“伪下水文”,  相似文献   

18.
作文,就是写文章,是学生用口述或笔述有组织地表达自己要讲的话。它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所谓“下水文”,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自己要经常动笔.帮助学生加快学习的进步,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下水文”旨在激励引向,但教师要防止压抑学生的创造性,力求范文  相似文献   

19.
有幸读到贵刊2003年第9期谈永康先生“还是要多‘下水’”一文,(此前并未看到“中国教育报”刊载的孙世杰先生的“语文教师要慎用‘下水’文章示范”的文章)事有凑巧,笔者一周前刚刚就小学作文教学“范文引路”的教学模式在本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小学语文教学论”课堂上做过简单的评析,因此,想借“争鸣平台”一角,就谈永康先生论及的“教师下水”问题谈几点看法。“范文引路”的教学模式,恐怕是每一位中小学语文教师再熟悉不过的,范文来源一般有三条途径:老师“下水”,借鉴学生优秀作文选或本班学生的优秀作文,课文或自选的作家作品、报…  相似文献   

20.
林凌同学:你寄给我的三篇议论文习作,我都一一仔细看了。为了提高自己的议论能力,你确实化了很大的力气,收集了古今中外的许多典型的材料,还摘录了不少名言警句。这可以从你习作中所举的例子和所引的培根、李卜克内西和荀子等人的话看出。你课上的学习也很认真,三篇习作中有两篇的结构,是明显地学习了范文的。但是,正如你自己所说的:“我总觉得自己的议论文缺乏新意,说来说去,都是别人已经说熟了的一些东西”。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议论摆脱套话和老生常谈,具有活泼的生命力呢?我认为,为了提高你的逻辑思维能力,除了认真学习揣摩课本上的议论范文外,你应该经常地、用心地读一点杂文。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它兼有政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