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增芳 《中学文科》2007,(12):164-164
孩子离家出走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避免青少年离家出走,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认真分析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以警示那些离家出走或准备出走的孩子,使之醒悟,不要再做蠢事。同时,引起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注意,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下面,本人针对学生出走的行为,从其心理、外界环境因素等方面做一简要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孩子为什么离家出走近年来,在媒体上经常看到花季少年离家出走的报道,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离家出走的事情也不时听说。而且,据调查,曾经有过离家出走念头的青少年占调查对象的25.6%,超过四分之一,可见这一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离家出走的现象时有发生.要防止孩子离家出走,首先应搞清什么情况下孩子可能会离家出走.从社会心理因素分析,中学生离家出走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一天,突然接到一位家长带着哭腔的电话:"孔老师,我孩子离家出走了!当我收到孩子手机短信的时候,我简直肝肠寸断!为这个孩子,我操碎了心!有时候我也发狠,出走就出走,有本事别回来.可是,发狠归发狠,心里既疼又急.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一个人在外面游荡是多么危险,万一遇到坏人后果不堪设想!我该怎么办呀?" 最近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存在离家出走现象的青少年占调查对象的25.6%,超过四分之一.可见,这一问题不容忽视.要想从根本上帮助这些离家出走孩子的家长走出困境,帮助这些离家出走的孩子回归家庭,有必要首先搞清楚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心理分析与干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离家出走是指青少年在没有得到父母或监护人允许的情况下,离开家庭或居住处至少1天以上的行为适应障碍。本文在概述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原因,发现青少年离家出走行为是在家庭、学校、同伴和社会等外部环境的诱发下,因一定的内部心理条件而引起的,并据此探讨相应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心理干预技术。  相似文献   

6.
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很多。家长溺爱孩子,家长过度严厉,家长与孩子缺乏沟通,关系紧张,家长的正面影响不抵社会的他人的不良影响等,都会导致孩子一时冲动离家出走。这表面上看是孩子的问题,实质上原因都在家长身上。也许有人认为这样说太片面太绝对,但如果仔细分析,就不难看出,孩子的离家出走的确都与家长有关。孩子离家出走,孩子肯定有问题。具体原因各种各样:犯了错误、学习考试成绩不好、要求得不到满足、承受不了家长老师的各种压力等。他们惧怕自己的所作所为受到  相似文献   

7.
某中学七年级一名男生,因一时无法适应学校的寄宿生活,而产生了辍学、离家出走等念头。后经学校与家长通力合作,也只落得个半寄宿的结果,即一周内破例允许该生在家住两宿。究其原因是:孩子离不开家长,先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学会适应和生存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优越的家庭条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如果孩子始终生活在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顺境中,一旦离开家庭,就会产生紧张、恐惧、忧虑等心理,不敢面对即将到来的困难和挫折。试想,一个拒绝群体生活、只能适应自己家庭的人,将来又怎能立足…  相似文献   

8.
青岛市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小明经常离家出走,对此他的家人苦恼不已.不久前,不明原因的父亲带着孩子,一同来到某医院的心理科.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生活中,会经常听到、看到孩子离家出走的消息,而在这些离家出走的孩子中,以初中学生为主,男孩子居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人格形成期,由于内分泌的功能趋向成人。他们完成了小学到中学的过渡,熟悉了新环境中的同学及老师,结交了新朋友,但常常显得焦躁不安...  相似文献   

10.
龙兰兰 《辅导员》2010,(24):42-42
近几年来,离家出走的孩子日益增多。这些孩子的出走,给家庭、学校教育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那么,这些孩子为何频频离家出走?家长以及社会是否也有相应的责任?如何防止这类现象的发生?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郭玉祥 《甘肃教育》2014,(15):91-91
正当今社会,青少年教育问题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青少年厌学队伍在日益扩大。部分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抱着读书无用的思想,每天上课都无精打采或干脆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上,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和离家出走长达数周。上述问题的出现,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因为家长没发挥好在孩子品德教育中的作用。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经常在报上看到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的报道 ,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家长和学校都非常着急 ,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给家庭和学校工作带来了压力。笔者所在学校就曾有类似情况发生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对此深有感触。学生为什么会离家出走 ?怎样才能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呢 ?对于心智健全的学生来说 ,选择离家出走是他们反抗和制约家庭严格管理的一种行为方式 ,孩子为什么要制约家长 ?因为许多家长总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用各种方法来控制孩子。孩子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 ,必然采取反抗的方式 ,逆反心理是孩子成长的本能要求 ,因而他们往往违…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的孩子沉浸在家庭温暖的怀抱中,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自理能力比较差,感情脆弱、害怕困难、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青少年中因遇到挫折、烦恼而离家出走、自杀或伤害他人甚至伤害亲人的事也时有发生,实在令人不寒而栗。但也值得深思,凡此种种都说明当今青少年对待挫折的心理控制能力实在是太脆弱了!试问:如此脆弱的心理.怎经得起人生道路的颠簸?今后怎能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耐挫力的培养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正值风华正茂,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群体,但在群体之中,有着受挫离家出走的独特一群。本就离家出走青少年的出走原因及对策作简要分析,不足之处以求老师斧正。  相似文献   

15.
一、消极的政治态度一些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谈论社会阴暗面,发牢骚,讲怪话,怨气冲天;向孩子宣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消极人生观。长期耳濡目染,孩子会缺乏社会责任感,看问题偏激,情绪不稳定,任性蛮横。二、享乐的生活方式有的家庭生活富裕,满足于安乐生活,不求上进,缺少艰苦朴素、奋发上进的精神,这种环境使孩子目光短浅,不求上进,玩世不恭。三、不和睦的家庭关系家庭主要成员经常争吵,甚至大打出手,给孩子带来难以弥补的心理创伤,造成孩子性格孤僻、自卑,自控能力差,可能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四、经常打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教育时文     
一、消极的生活态度。一些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谈论社会阴暗面,发牢骚,讲怪话,怨气冲天;向孩子宣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消极人生观。长期耳濡目染,孩子会缺乏社会责任感,看问题偏激,情绪不稳定,任性蛮横。二、享乐的生活方式。有的家庭生活富裕,满足于安乐生活,不求上进,缺少艰苦朴素、奋发进取的精神,这种环境使孩子目光短浅,不求上进,玩世不恭。三、不和睦的家庭关系。家庭主要成员经常争吵,甚至大打出手,给孩子带来难以弥补的心理创伤,造成孩子性格孤僻、自卑,自控能力差,可能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四、打骂的教…  相似文献   

17.
去年上半年香港有1624名青少年离家出走。这些未满16岁的孩子或流浪街头,或受不良分子的诱骗而误入歧途。青少年出走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从香港警方公布的数字看,这一社会现象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一份有关的调查报告则指出,每5个出走青少年的家庭中,大约只有1个家庭向警方报案,由此计算,估计每年离开学校和家庭的孩子有近2万人。  相似文献   

18.
<正>青少年犯罪是我国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近几年来,有些城市青少年犯罪人数增多,犯罪性质也更趋恶劣。青少年犯罪上升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外部的不良客观条件,也有其内在的心理因素。“四人帮”煽动打砸抢的遗毒,资产阶级极端利己思想的腐蚀,外国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渗透以及封建意识残余的影响,都是外部的社会因素。而青少年旺盛  相似文献   

19.
现在大多数儿童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原因,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享受着神仙般的快乐生活、皇帝般的尊贵待遇.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恼怒发气,遇到矛盾就互不相让,吵闹打架,对老师或长辈的批评就产生焦虑、攻击报复、固执傲慢等心理,或离家出走,或厌学不想读书,家长多番动员也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20.
学生越轨行为是指青少年学生所实施的,违背一定的社会规范或期待,对本人或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从而被社会给予否定性评价的行为。青少年学生的越轨行为在教育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多种多样,从学业成绩不良、考试作弊到逃学、旷课、离家出走。从偷窃、勒索他人财物到恃强凌弱。甚至对他人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