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6年高考共有18套试卷,其中12套试卷对熟语进行了考查。这些试卷考了哪些熟语,是一些什么样的熟语,用的是什么样的考查形式,是从哪些角度切入考查的?恐怕都是大家关心的。因为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备战2007年高考,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帆 《语文知识》2004,(4):31-32
高考考查熟语,会出现什么样的题型,如何备考,已成为广大师生关注的热点,下面试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熟语的特点     
2005年高考《考纲》中基础知识的考查内容有改动,其中一点是“成语”变成了“熟语”.一字之改意味着考查内容的扩大。熟语指固定的词语,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便变动其中成分.它往往包含有成语与俗语。在这里,笔者只想就俗语谈一谈一些感悟,以帮助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俗语”,熟知其特点,从而更好地去理解俗语,记忆俗语。  相似文献   

4.
成语的使用是高考常考的内容。2004年《考试大纲》将成语改为熟语.范围扩大了。出题人会从哪些角度进行考查.题目会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呢?盘点一下2004年高考熟语,或许能够使我们在准备2005年高考时作到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5.
熟语运用不仅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然而解这类题时,不少学生望而生畏,导致高考成绩不理想。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熟语呢?笔者认为,在掌握—定数量的熟语的用法后,了解下列造成熟语误用的几个原因,从中掌握熟语运用几个规律,方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俊 《新高考》2004,(5):14-15
2004年高考《考试说明》与2003年相比,相对稳定,除了增加了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外,其他只是微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调整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由“成语”改变为“熟语”,除了说法的变化和范围的扩大外,给我们哪些启发呢?  相似文献   

7.
2004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修订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熟语”主要包括成语和俗语(含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广大考生对“正确使用词语”这一原有考点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对“正确使用俗语”这一新增考点却比较陌生。本套备考材料就是针对这一新增考点编订的。在编订中,笔者着重突出了如下三点:(1)选材:精选的100例熟语均为知晓层面宽、使用范围广、考查价值大的俗语。(2)体例:对每一个俗语都作了较为精确的解释,并配以鲜活的实例。(3)编排:按照拼音字母次序排列。  相似文献   

8.
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指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今年复习中的难点,也是“三大新增考点”中备受关注的考点。对于广大师生来说,“熟语”是一个新生事物。那么什么是“熟语”呢?它包括哪些内容呢?这些内容该怎么来复习呢?我们围绕这些问题逐个展开,尽可能使大家做到心中有数,临考不慌。  相似文献   

9.
2008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共有15套对成语进行了考查。除天津卷、江西卷采用辨别选择的形式外.其余各地均采用辨别正误的形式.共考查了56个熟语,它们是:探囊取物、量入为出、异曲同工、出人意表(全国卷Ⅰ);无伤大雅、情有独钟、各尽所能、伯仲之间(全国卷Ⅱ);渔翁得利、竭泽而渔、杞人忧天、煞有介事(北京卷);两全其美、一举两得(天津卷);有始有终、八字还没一撇、丰姿绰约f重庆卷):  相似文献   

10.
2004年《考试大纲》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修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字之改。大大扩大了词语这一考点检测的范围。所谓“熟语”,指固定短语,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成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惯用语、俚语、歇后语等等。  相似文献   

11.
磨刀不误砍柴工:比喻花时间做好准备工作,不会耽误工作的进度。如:3月9日晚,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省长卢展工向在中央党校学习的福建学员介绍了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的情况后说,目前全省正在集中抓发展,你们从繁重的领导工作岗位上抽出来学习,说明学习的重要性,“磨刀不误砍柴工”,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2.
《学语文》2005,(1):8-10
正确使用词语,在高考中包括正确使用虚词(主要包括一些副词、介词及关联词语等,主要命题形式是选择与修改两种)、同义词的辨析、熟语使用(以前重点考查成语,从2004年开始扩大到熟语)。这个考点,特别关注考生的语言积累,因此,考生平常要有意识地作好收集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新高考》2004,(6):U003-U004
  相似文献   

14.
熟语在结构上是短语,属固定结构,在使用时只能当作一个词来用。因此,正确使用熟语和使用实词在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通常要注意以下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以往的高考《考试说明》中有一条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2004年高考《考试说明》将此改作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成语”改成了“熟语”.那么“熟语”包括那些内容呢?  相似文献   

16.
鼠张猫势:比喻在强面前举止仓皇,使强气焰更盛。  相似文献   

17.
2004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把考试内容分为五大块: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将分A、D两个能力层级来对考生进行考查,前为“识记”级,后为“表达应用”级。在“表达应用”级中有两点明显的变化,必须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一是  相似文献   

18.
一、不合事实在运用中,成语的意义有时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范围不是一回事,就会造成误用。例:我和同桌去爬山,我们摩肩接踵,奋力攀登。(“摩肩接踵”形容人很多,很拥挤。两个人怎么能摩肩接踵?显然范围不当。)  相似文献   

19.
刘国伟 《新高考》2004,(7):17-18
2004年《考试大纲》将原来的“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调整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考查范围扩大了。  相似文献   

20.
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有些熟语(尤其是成语)派生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感情色彩也出现了两面性,这种多义性决定了它们能适用于两种以上的语境。近年高考试题中这类熟语屡次出现,不少考生由于对此类熟语的意义掌握不全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以致把题做错。本文拟就常见的多义熟语作一归纳和分析,以帮助考生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