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平 《传媒》2017,(10):34-35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快新闻”呈现出一种碎片化和同质化的传播特点,给受众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增加受众负担,甚至使受众产生抵触情绪。“快新闻”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优势逐渐淡化,发展矛盾愈发明显。与“怏新闻”相对的是“慢新闻”,制作用时较“快新闻”长,但是能够针对某事某物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体现更深层次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王虹 《新闻前哨》2020,(1):10-11
楚天都市报2018年推出全新专栏《当年今日》,至今已刊发相关报道近百篇,逐步打造成为新的品牌栏目。在新闻高度同质化的情况下,楚天都市报另辟蹊径,深度挖掘"历史上的今天",把"旧闻"做出"新闻"。专栏选题巧妙,策划到位,稿件风格鲜明,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3.
在当下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和"观点时代"来临的媒介生态格局下,都市报评论版成为彰显媒体个性的新领域.本文以<楚天都市报>评论版为例,分析了栏目特色,从坚持地域特色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都市报评论版的建议,以期为当前都市报评论版更好地寻求个性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都市报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新闻为都市报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而在同一区域中,社会新闻大多相同,该地域的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也大致相当,这导致了都市报发展的同质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伴随网络通讯技术与智能手机的推广,受众的阅读结构和阅读习惯都有所改变,"快阅读"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为典型的特征之一。在这样的传播语境下,都市报如何扬长避短,建立报纸内容的比较优势?本文认为,强化"慢新闻"或是当前都市报内容生产的重要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6.
蒋舟遥 《青年记者》2017,(30):45-46
近年来,新闻客户端迅猛发展,与微信、微博共同构建起“两微一端”的三足鼎立格局,更成为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都市报作为我国传统报业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也纷纷开发新闻APP,涉入移动网络终端信息传播,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和丰富的新闻资讯.根据人民网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中国报纸移动传播百强榜前十位中有三家就是都市报媒体,显示出都市报APP的强大发展动力.然而,就在都市报APP一拥而上的热潮背后,诸如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不清等诸多问题也开始凸显,形成了一个普遍化的发展困局.  相似文献   

7.
楚天都市报     
《新闻前哨》2011,(12):4-5
《楚天都市报》创刊于1997年月1月1日,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主办。2000年以来,日均发行量稳居百万份以上。15年风雨兼程,《楚天都市报》依托母报——《湖北日报》的强大影响力与资源,秉承"责任媒体、百姓情怀"的办报理念,锐意创新,阔步前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湖北省"重要文化品牌"。目前,《楚天都市报》已从单一纸媒发展成为四报一刊两网站的报系集群。  相似文献   

8.
李欣 《传媒》2012,(7):35-36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平民化、市场化姿态涌现的都市报,迅速成长为中国报业的新锐。时过境迁。随着网络媒体以"新闻快餐"的方式遍地开花,传统媒体长期倚重的街头新闻——那种浅层次的事件传播,已然不能适应新的传播生态与媒体格局。2012年初,进入第16个发展年头的《楚天都市报》全新改版。这次改版的显著特点是:重大策划报道高屋建瓴,发人深省;每个版面上的"小  相似文献   

9.
《楚天都市报》是一个奇迹,是一个神话。这个奇迹、这个神话是在短短八年时间内创造出来的。审视《楚天都市报》八年来艰难跋涉的足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总结其成功之道。但在我看来,概而言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楚天都市报》创造奇迹、创造神话的秘密之所在。《楚天都市报》正是用深沉厚重的"百姓情结"铸就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楚天都市报襄樊版》3月2日创刊。 创办《楚天都市报襄樊版》旨在进一步放大楚天都市报的品牌优势,更好地助力襄樊发展.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有效的舆论引导和智力支持:为襄樊市民奉献更实用、更“合味”的精神食粮;与当地媒体协同共进,做大做强文化传媒产业。《楚天都市报襄樊版》具有独立刊号。  相似文献   

11.
一、《楚天都市报》的改版及其他相关信息 【信息一】自2004年4月起,《楚天都市报》的常规新闻版面由24版增至32版,专副刊基本不变。新增加的新闻版面体现了下列意图: 1.加大对国内外、省内外重大时事和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楚天都市报》设有一个不固定的“特别报道”版面,其前身为“大特写”,意在针对一段时期内国内外的热点新闻事件和热门  相似文献   

12.
李昌建 《传媒》2012,(7):37-38
2012年新年伊始,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旗下的两张都市类报纸《楚天都市报》与《楚天金报》为避免同质化竞争与资源内耗,开始重新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根据改版要求,改版后的《楚天金报》将主打"财经""情感""民生"三张牌。这其中,财经特色一直是《楚天金报》拓展个性、聚合读者向心力的利器之一。通过本次改版,《楚天金报》的财经特色被进一步强化。除了保持在证券报道、创业导航等方面的传统优势外,还特别增加了《理财》《消费》《收藏》等财经板块。在新闻写作方法上,则强调运用讲故事的  相似文献   

13.
《楚天都市报》市民生活化的定位特点,为新闻摄影发挥其独特优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与以往一些报纸新闻摄影风格相比,都市新闻摄影的可选题材更广泛,报道手法更多样。以下仅就《楚天都市报》新闻摄影取材、摄影观念以及新的图片报道形式等问题,略作探讨。一、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市民生活服务于办报方针和整体新闻报道的需要,是摄影记者基本的工作职责。从都市报的定位出发,摄影工作要搞好眼务。理所当然地要把采拍重点和摄影视觉更多地放在广大市民身  相似文献   

14.
黄骏 《新闻世界》2012,(9):122-123
在新闻传播领域,微博的兴起和发展给传统纸质媒体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以《楚天都市报》的新浪官方微博为研究个案,简述了传统纸质媒体微博应用的四个特征,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近几年随着VR技术的迅猛发展,"VR+新闻"报道在我国也迎来了"高潮".从当前传媒行业发生的一次次巨大变革来看,受众在信息传播体验方面已有了很大的改变,媒体很难再局限于传统的报道方式.不少媒体为了顺应受众的信息需求、市场的发展,而寻找更广阔的领域进行技术革新.作为一种跨行业、多领域结合的新闻报道方式,"VR+新闻"报道模式正逐步渗透国内媒体,并在新闻生产过程中被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6.
融媒体时代,新闻实践大踏步走向前台.互联网时代多种媒体形态联动发展下,继"公民新闻"、"用户生产内容(UGC)"等新闻生产形式后,"受众参与新闻"和"受众参与内容"进一步成为受众参与大众新闻传播的新图景.本文以《十堰晚报》原创系列报道《晒晒照片里父辈那些感人的故事》为例,从策划、采编、传播三个方面探析用户参与视角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理想状态下,都市报国际新闻至少应承担两种基本职能—一成为读者的"窗户"和"镜子",帮助他们了解世界,也助推他们审视自己.现实操作中,都市报国际新闻至少存在两个弱点或盲点——同题新闻的同质化与新闻纵深挖掘的能力欠佳.2006年至今,在《都市快报》从事国际新闻的编辑采访工作中,笔者遇到很多困惑,也有不少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传播技术发展迅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内展示出良好的发展空间,受众接收信息途径的扩展、获得信息数量的剧增和获取信息速度的加快,对作为信息"把关人"和"引导者"的新闻编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理论上讲,受众接收信息是有主动选择自由的,但面对媒体上如此浩瀚的"信息海洋",选择变成了超选择的选择,自由也变成了太自由的不自由,信息进入了一种过剩、过滥的失控状态.因而,"把关人"和"引导者"在信息选择、编发及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新闻编辑意识要适应媒体转型时期的变化,相应地"转型".  相似文献   

19.
我从省委机关报转到《楚天都市报》工作了两年。表面上看,同是搞新闻摄影报道,似乎并无什么差别,但在实践中,我深感两者不仅有不小的差别,而且必须在思想上完成这个“转轨”过程,才能更好地突现都市报新闻摄影报道的特色。 《楚天都市报》是省委机关报主办的一份省级新型城市晚报,它  相似文献   

20.
面对几近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以及受众日益挑剔的信息获知心理,近年来,以声音为传播手段的广播新闻工作者立足于媒体形态特点,改革创新,以现场直播在第一时间满足受众"先知为快"的获知欲;以音响构筑"画面",直接显现新闻,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在形式上给受众以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