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强 《当代传播》2000,(1):21-23
新闻媒介作为社会的公器,是公正、权威、正义的象征。而新闻媒介自身在公众中的信用状况问题,却一直为新闻理论界所忽视。新闻传播是媒介与受众的双向五动过程,新闻媒介的职能是否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介信用(mediacrechility)。受众使用和消费新闻媒介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认为新闻媒介的信用度较高。如果新闻媒介自身丧失了信用,那么这个新闻媒介就失去了受众,自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新闻媒介信用问题,作为一个严肃而富有内涵的新闻学理论问题,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新闻学的整体理…  相似文献   

2.
杨立川 《今传媒》2003,(5):82-83
同一般的产品一样,新闻媒介产品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它由两部分、三个层次构成。两部分分别是信息产品、广告媒介产品,三个层次分别是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 新闻媒介的信息产品作为提供给市场,用于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东西,其核心产品是新闻媒介对受众信息需求的满足;其形式产品作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促使我写本文的动机之一就是想提出"非新闻媒介"这个概念.据我所知,以往的中外传播学著作中并没有这个概念,而只有"新闻媒介"概念,但是此概念并不能涵盖传播学研究的所有媒介."新闻媒介"指的是那些具有传播新闻信息功能的媒介,主要指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这几种媒介不仅具备传播新闻信息的功能,也具备传播非新闻信息的功能,除传播新闻以外,还用大量版面、时间、频道等传播与新闻无关的信息,如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教育体育、医疗保健、娱乐消遣等.这些信息都可称为"非新闻信息".那么,具有传播非新闻信息功能的媒介,就可以称为"非新闻媒介".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铺开,新闻媒介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搞好新闻改革?面对媒介市场化趋势,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是什么?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新闻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报刊增多,广播电视普及和覆盖率的大幅度提高上,在观念及理论方面,人们对新闻和媒介的社会功能的认识也逐步趋于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塔吉克族的信息传播活动入手,分析塔吉克族受众对报纸、广播、电视三大新闻媒介的接触现状,总结了塔吉克族受众媒介接触行为的特点,阐释了目前受众在接触媒介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了,但国际新闻战并未停止,相反,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全方位地争夺新闻市场,争夺受众。西方新闻媒介正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我国来,迫使我们奋起迎战。 一、严峻的挑战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西方新闻媒介正在全方位地侵占我国的新闻市场,和我国的新闻媒介争夺中国受众。 现在,西方的报刊:诸如《读者文摘》、《新闻周刊》、《时代》、《纽约时报》以及港台的一些报刊在我国的图书馆、涉外宾馆、机场等处经常可见,加上我国出国人员以及境外旅客随身携带的书刊,数量已相当可观。 西方的国际电台,诸如“美国之音”、英国广播公司、澳大利亚广播公司以及港台地区的一批电台,覆盖  相似文献   

7.
伯克利社会学家托德·吉特林所著的《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可谓是新闻生产领域的奠基之作,他通过叙述《纽约时报》和CBS对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场学生运动的报道,揭露出了新闻媒介与社会运动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旨在研究新闻媒介与社会运动之间的互动关系,将这样一场社会运动放置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加以考察,分析其进入媒体报道的过程及媒体的报道倾向变化,从而总结新闻媒介是如何报道社会运动的发展,并且进一步探讨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新闻媒介如何坚守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中西新闻传播活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不同的工作传统及媒介发展规律.追溯我国新闻传播的历史,我们发现,我国的新闻媒介从产生就具有明显的依附性特点,各种新闻媒介应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形成了现在的新闻理论喉舌本位传统.中国最早的新闻传播活动是古代史官和乐官依照王命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古代主要有三类报纸:朝廷官报、非法民报(小报)、合法民报(京报).  相似文献   

9.
新闻媒介经营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知识爆炸的挑战。当代社会,有人说是“超工业化社会”,有人说是“高知识化的智力社会”,还有人说是“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人类的“知识寿命”日益短促,知识量以几何级数迅速增长。这就要求新闻媒介经营者挤时间学习科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应用最新科技,迎接时代的挑战。 传播技术的挑战。传播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电脑写作、电脑绘画、电脑编排、版面传真、超小型电视摄像机、可分解便携式电视信号发射天线……相继出现,这使新闻信息流量迅速加大,新闻传播流程急剧缩短。面对形形色色的新媒介、新产品、新技术,相当一部分新闻工作者日益感到自己变笨了,落伍了。职业竞争在很大成分上已转为技术的竞争,新闻传播中的传统操作方式正在逐步被现代操作方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新闻传播活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不同的工作传统及媒介发展规律。追溯我国新闻传播的历史,我们发现,我国的新闻媒介从产生就具有明显的依附性特点,各种新闻媒介应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形成了现在的新闻理论喉舌本位传统。中国最早的新闻传播活动是古代史官和乐官依照王命而进行的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11.
周洋 《军事记者》2011,(7):42-44
1964年,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MamhallMcluhan)在其所著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就提出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著名观点。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浪潮引领我们进入媒介融合时代,媒介不仅带来了视觉、触觉、听觉的延伸,更带来了“脑与库”的扩展。那么,在媒介融合时代,美军在新闻传播的实践中遇到了哪些挑战?他们又是如何应对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媒介竞争的加剧和媒介市场的成熟,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反映与影响意识形态的政治属性和体现交换价值的商品属性已成共识。新闻媒介如何能够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已成为媒介人最关心的话题。然而, 深入考察媒介运作的现实,又会发现,一些媒介在信息传播和产品营销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机的结合和相互间的支撑,妨碍了媒介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媒介品牌的打造。对此我们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论新闻媒介发挥正义效用的基本条件与伦理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问题已成时代焦点。以中国媒介在当下的现实境遇为坐标,新闻媒介作为促进社会正义的公器,其舆论监督过程中的公开报道、公众参与、多元渠道及相对独立是新闻媒介发挥正义效用的基本保障与必要条件。然而在当前的全球化传播时代,新闻媒介处于商业主义、垄断兼并等市场竞争环境下,难以独善其身,种种媒介不正义现象正在严重腐蚀传媒报道真相的正义使命。有鉴于此,新闻媒介要真正发挥出促进社会正义的积极效用,不仅需要外部制度保障,而且自身亦必须履行正义德行,即以正义为传播的首要价值,在新闻叙事框架、新闻生成过程、自我权力约束三方面着力,将正义价值观作为媒介传播活动的核心价值观,以确实发挥媒介正义的独特效用。  相似文献   

14.
董慧  徐婷 《新闻世界》2008,(10):33-34
现代媒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所以是必不可少,就在于媒介是公众话题交流和获得评价的平台。人们需要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现实进行理解。媒介的话语方式、立场角度都影响了人们对新闻的理解。所以,新闻媒介肩负着社会责任。任何一点差错,都会影响一大批人。话语霸权对新闻媒介来说,并不陌生。这是新闻媒介的一个大问题。本文从话语权和话语霸权两个概念入手,进而论述了媒介话语的两个基本特性:社会性和原则性,重点阐释了媒介话语霸权的表现和分析,并对媒介话语的其它问题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随着媒介市场化的逐步深化,新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日渐成为新闻传播活动及新闻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所谓”新闻资源”,指的是新闻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资源,包括新闻信息资源、新闻环境资源、新闻媒介资源和新闻受众资源四个主要方面。新闻热线,从本义上说,只是新闻媒介物力资源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但热线作为媒介与受众直接沟通的平台,其存在的意义远远大于仅仅提供一条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新闻传播活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不同的工作传统及媒介发展规律。追溯我国新闻传播的历史,我们发现,我国的新闻媒介从产生就具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科学技术成果不断地涌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态势下,新闻媒体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的变化趋势,把新闻媒介所具备的传播能力以及信息处理作用得以凸显出来,极大促进新闻媒介的发展。而作为新闻媒介中的传播载体,新闻编辑在当前新时代下,承担了诸多的发展挑战,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若想使自身的发展水平满足信息化井喷式发展的形势,就要树立正确的主观价值,而后将自身的责任感体现出来,并形成独特的媒介素养,这不仅符合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媒介的发展需求,也会促使新闻媒介的发展符合受众获取信息的需要,而笔者则针对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8.
新闻媒介具有的“双重属性”(政治属性与商品属性)决定了媒介定位是一个处在新闻编辑学与媒介营销学相结合地带的新课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法制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媒介审判现象,即媒介在司法审判前对涉案人员做了超前的审判预测.媒介通过带有主观倾向性的报道向受众展示"真相",进而影响社会舆论,用"媒介真实"向"客观真实"发出挑战.要使媒介审判回归于正当的舆论监督,新闻媒介要规范新闻报道、严肃新闻评论,对法制新闻报道、评论的最终目标应定位于普及法律知识、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关系,用真实可靠的事实和公正客观的评论为受众展现真实客观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受众主体意识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需要在思想观念上作重大的转变。就新闻媒介来说,最重要的观念转变便是真正确立受众主体意识,真正按照受众需求来安排自己的全部活动。过去,我们在新闻实践中并非完全没有受众观念。我们提倡为人民服务,主张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