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创新精神的内涵:创新精神是一个对创造性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是创造性人格的动力因素。从心理角度分析,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认知成分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性活动的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成分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喜恶等的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从具体内容上看,创新精神应包括:求新求异精神,求真求是即探求事物内在规律的精神,奋斗拼搏献身事业精神。  相似文献   

2.
创造力是一个人对创造性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是创造性人格的动力因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创造力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  相似文献   

3.
创新精神是一个人对于创造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从心理方面说,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认知成分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活动的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喜恶等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这三种成分互相促进,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创新精神。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4.
创新精神是指人们从事创新性活动的意愿和态度。从心理方面讲,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行为构成的。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究竟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作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新能力发展的灵魂和  相似文献   

5.
创新精神的培养在中学教学中十分重要。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创新精神是开发创造力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那么,在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根据审美教育的特点和创新精神的本质属性,笔者认为审美教育是《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一、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这是由创新精神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创新精神也叫创新态度,是一个人对于创造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从心理成分方面说,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3种成分构成的。认知成分是指…  相似文献   

6.
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根据审美教育的特点和创新精神的本质属性,我认为审美教育是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一、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1.由“创新精神”的本质属性所决定创新精神也叫创新态度,是一个人对于创造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从心理成分方面说,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认知成分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活动的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成分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喜恶等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这三种成分互相促进,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创新精神。也就是说,构成创新精神的三种心理成分决定着一个人想不想去创新,有没有创新的愿望和动机,是不是对创新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能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去积极地进行创新。这就必须从创新精神的心理成分出发,从审美教育入手。俄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相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的发展。富有诗意的创造开始于美的幻想,美使知觉更加敏锐,唤醒创造性的思维。”审美教育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就是用具体的、鲜明的美的...  相似文献   

7.
创业激情、创造力和风险倾向是创业认知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创业意向是创业行为发生的最优预测变量。基于对我国20所高校784个有效样本的问卷调查,通过层级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创业激情、创造力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影响关系,论证了风险倾向在创业激情、创造力与创业意向作用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创业激情和创造力对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风险倾向在创造力和创业意向的关系机制中发挥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创造性教学创造性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体现 ,故创造性教学有两层涵义 :第一 ,从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的角度讲 ,是指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第二 ,从创造学的角度讲 ,是指以培养学生创造性为核心目标的教学。创造性教学目标关注的中心始终是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 :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活动的内在动力机制 ,是创造性活动成功的关键 ,集中表现为强烈的创造动机 ,顽强的创造意志和健康的创造情感。它反映出创造主体良好的思想面貌和精神状态。创造性思维属于创造性活动的智能机构 ,它是创造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深层心理结构,理解文化对创造力的影响非常重要。创造力是一个多元构念,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创造力的概念界定各不相同。创造力的4P模型以一种简洁的方式整合了创造力的不同方面,包括创造性产品和表现(product)、创造性成果产生的过程(process)、创造者的个体特征或人格(person)和创造力产生所需要的环境(places or press from pressures)。以4P模型为框架,本文从四个方面综述了文化对创造力的影响。首先,文化会影响创造性产品的评估标准及表现领域;其次,文化既会影响创造性个体特征或人格的内隐认识,还会通过社会化过程影响创造性人格。第三,文化对创造力产生的认知途径以及创造力形成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影响。第四,文化对创造性表现的影响会通过时代精神、意识形态、家庭教育等因素建构一种支持或抑制创造性发挥的外部环境。未来研究可以分别从这四个方面丰富和完善文化与创造力关系的实证研究,深入理解影响创造力的跨文化一致性因素与差异性机制。  相似文献   

10.
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在于创造力开发教育,也即教育的各个环节都要具血创造性,尤其是教学环节。从常见的创造力开发的教学模式分析中,我们得出结论:创造力开发应在认知能力培养、情感素质培养和环境构建三方面同时展开。亲验性教学模式正是这样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方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和知情合一的创造性人才,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运用路径分析方法探析高中学生数学建模学业成就的影响因素,得到:(1)数学建模自我监控水平、创造力水平、数理认知结构、数学建模情感、创造性倾向、认知方式及数学建模信念均与数学建模学业成就存在显著相关;(2)数学建模自我监控水平、创造力水平、数理认知结构及数学建模情感对数学建模学业成就有较好的预测性,4因素可以解释数学建模学业成就77.9%的变异;(3)创造性倾向、认知方式及数学建模信念对数学建模自我监控水平有较好的预测性,3因素可以解释数学建模自我监控水平55.1%的变异;(4)创造性倾向和认知方式对创造力水平有较好的预测性,两因素可以解释创造力水平46.0%的变异;(5)认知方式和创造性倾向对数理认知结构有较好的预测性.两因素可以解释数理认知结构38.4%的变异;(6)数学建模信念和认知方式对数学建模情感有较好的预测性,两因素可以解释数学建模情感42.5%的变异.  相似文献   

12.
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亲验性教学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在于创造力开发教育 ,也即教育的各个环节都要具备创造性 ,尤其是教学环节。从常见的创造力开发的教学模式分析中 ,我们得出结论 :创造力开发应在认知能力培养、情感素质培养和环境构建三方面同时展开。亲验性教学模式正是这样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方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知情合一的创造性人才 ,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开展创新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广义的创新教育是指对人的创造力的影响、开发、培育活动,主要是创造技法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狭义的创新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创造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的本质是开启人的心智,挖掘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活广大青少年学生勇于探索和敢为人先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人才竞争的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才的创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造力在成才中的作用表现为:创造力是成才的必要条件,创造力决定人才的质量。创造力人皆有之,培养人才创造力的前提是正确认识创造力的普遍性与层次性;培养过程注重人才素质智力因素——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激发创造热情,完善创造性人格;不断付诸行动,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班级管理一直是学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议题,也是学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为实现班集体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所谓创造性个性品质主要是指具有创造性意向、创造性情感、创造性意志和创造性性格等独特的心理品质。它包括自信、勇敢、独立性强、有恒心、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呢?  相似文献   

16.
葛卫东 《考试周刊》2013,(13):112-112
一个民族的活力和竞争力,集中体现在这个民族的创造力上,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每一个体育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解决的难题。一、从生理基础入手,发挥体育优势,开发学生右脑潜力。人的创造力与认知风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倾向于分析性和逻辑性的称之为"左脑功能"性认知,而倾向于视—空形象性的非逻辑化的则称之为"右脑功能"性认知。科学研究表明右脑与人的创造能力呈正相关。只有大脑左右脑的功能得到平衡发展,两半脑的活动相互密切配合,人的创造力才能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创造性个性品质主要是指具有创造的意向、创造的情感、创造的意志和创造的性格等独特的心理品质。它包括自信、勇敢、独立性强、有恒心、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那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呢?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为实现班集体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课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大学生对考试作弊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大学生成绩考试作弊不良行为的内在心理因素──态度,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对考试作弊态度的认知、情感、意向三种心理因素中,明显存在着认知与情感的不协调。多数大学生对考试作弊行为有正确的认知,但却又有宽容性的情感。由此推断大学生对考试作弊的认知与意向也存在着不协调,就是说考试作弊行为的内在心理倾向在多数大学生中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人才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敢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力则表现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的核心内容是创造性思维.面向21世纪的创造性人才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独立性、好奇心、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应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所谓创新精神,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以及贯穿活动始终的创造动机、积极的创造情感、顽强的创造意志等心理品质,而这些品质应在日常的学习中逐渐培养,语文教学也承担着这样的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