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船借箭》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应紧扣一个“借”字,引导学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点出“借”字,揭示课题在揭题时,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根据课题,你认为文章应该写哪些内容?哪个字是题目的中心词?全文主要突出哪个字?”通过审题,学生初步了解了“借”字的重要性。二、围绕“借”字,理清脉络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围绕“借”字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借”箭的原因是什么?②“借”箭的经过怎么样?③“借”箭的结果如何?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相似文献   

2.
在低年级儿童识记字形过程中,引导他们自己寻找方法识记,会使他们对识记对象印象更深,乃至永远不能忘记。例如,我在教“拔”字时,先让学生读准字音,然后启发学生说:“这个字我以前教过的好多同学都易出错,哪位同学能用巧妙的办法把它记住?”学生听到这个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后,便积极思维,随之纷纷举手,跃跃欲试。生1:“拔”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扌”旁,右边是“友”字加上一点。生2:“拔”字和“拨”字相似,“拨”字的短竖去掉就是“拔”。生3:“拔”字是指一个小朋友(友)在用手(扌)拔萝卜,拔不出来,急得眼泪都滴…  相似文献   

3.
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指出:“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这就是说,“像”恢复原字原义,“象”不再是“像”的简化字,而是两个音同义异的字。  相似文献   

4.
《王力文集·汉语史稿》中《第六十节概念足怎样变了名称》:“今天普通话用‘走’字米表示,古人用‘行’字来表示。‘跑’的概念,占代用‘走’字表示。”此说给教学带来一个误区.以为古代“走”字都译成今天的“跑”,但从古代“走”表“走路”和“跑”的概念演变过程来看.这是不当的。本人把占代“走”从“跑”到“走路”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三个时期:初变、渐变、质变。  相似文献   

5.
学完古诗《回乡偶书》后,我让学生默写,收上来一看,我大跌眼镜:只有一半学生默写得全部正确,另一半学生问题全出在“乡音无改鬟毛衰”的“衰”字上,有的写成“哀“字,有的写成“衷”字。我在教这个字时还把中间部分描红,看来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怎么办7思忖片刻,我决定还是把球踢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解决。[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逐变得“活”起来:学习内容开放,各种版本并举.学具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权利,课堂气氛活跃。可,在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活”而“实”的误区。具体表现如下:步生是不。  相似文献   

7.
语言文字训练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其整体性、综合性、阶段性、发展性是互相联系.辩证统一的。根据语言训练这些特点和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必须把握一个“度”字,研究一个“序”字,注重一个“法”字,突出一个“情”字,才能真正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把握一个“度”字 1.语言文字训练要讲究“适度”。所谓“适度”,是指要从语言文字训练的本质内容整体着眼,在全面考虑年段训练重点、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和本次教学内容特点的前提下,依据大纲,立足教材,使训练切实可行,并能面向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陈晓萍 《江西教育》2002,(23):30-30
师:(出示“土”字卡片)这个偏旁叫什么?生:提土旁。师:(出示“里”字卡片)谁来认一认这个字?生:(读)里。(把两张卡拼在一起,出示拼音)师:谁再来认一认这个字呢?生:(读)埋。师:读得很好,请一组开火车读这个字。(生读)师:谁能根据这个字的构成,编个顺口溜来记一记这个字呢?生:东西土里埋。师:编得真好。一想起这个顺口溜就知道怎么写“埋”字了,全班齐念三遍。(生齐读)师:小朋友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字,左边的提土旁和“土”字有什么不同呢?生: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师:这个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埋”字是…  相似文献   

9.
杨小荣 《云南教育》2002,(25):20-2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智者问得巧。”日本著名教育家斋腾喜博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适时、适度的提问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提问应把握以下时机。1.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设计提问。小学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大多数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的,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设问,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好思维、认知、心理上的准备。如,学习“通分”时,可先让学生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25和451315和131434和56前面的两组是…  相似文献   

10.
汉字分为“文”与“字”始于东汉许慎。许氏《说文叙》曰:“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由于许慎关于“文”的定义比较笼统,没有从结构上指出其特征;又由于许镇没有明确指出“文”“字”与作为“造字之本”的六书的对应关系,即何书所造为“文”,何书所造为“字”,故后世关于“文”和‘’字”的解释渐渐各师其心,至与许意相修。郑玄注《论语》《周礼》《仪礼》四次训“名”为“字”,并断言“古日名今曰字”。“名”是什么概念,能不能把“名”同“文”“字”当作同一层面上的术语看待?这些问题还值…  相似文献   

11.
言教学应该突出一个“读”字,在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读”中走进本,感悟本,达到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从一名新教师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本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两点体会:“爱”字当头,即爱班级、爱学生,“严”字为主,从“严”的原则性,迅速性、灵活性三个方面来阐述“严”字。  相似文献   

13.
“‘字’‘注’结合法”,即“字族①文识字”和“注音识字”:相结合,在字族文②阅读教学中快速认识、掌握结构化、规律化汉字,提前阅读、提前习作的教学法。我县自1994年以来,连续9年进行了此项教学实验,共开设实验班18个,已完成实验6轮,多轮实验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功,为我县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4.
还给学生精彩的“舞台”,就是把“精彩的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地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应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第一追求!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自主化”,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应成为我们教师教学的奋斗目标。实现课堂教学自主化的直接保障是解决好一个“还”字问题。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踢皮球”一词常用来形容政府职能部门职责不清,相互推诿,办事效率低下,向来被人们所不齿。那么本文冠以“不妨”两字,岂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不过课堂教学中的“踢皮球”终究所指何意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角”字,问:“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7.
“闪回”是以客体时而中断来引起主体连贯性感觉的电影艺术手段,可以推广到教学中,其大体可分为印证闪回、类比闪回、对比闪回、互见闪回。“闪回”可在新旧知识联系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持久和稳固;其适当应用,还有助于调节学生自信心与探索欲的两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实验是自然课最大的特点。笔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实验,突出了“导”“放”“启”三个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少年闰土》的教学正在进行中.我把闰土“看瓜刺猹”的图片映到屏幕上,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相关的段落。这时.林卉青同学提出了异议:“老师.我认为‘手捏一柄钢叉’这一句中的‘捏’用得不妥当,应该用‘拿’!”我一怔,心想,自己教《少年闰土》已有六七遍了,这个字倒真没留意过。于是,我就对她说:“你读书很用心.善于发现问题,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那么大家认为这句话中的‘捏’字用得恰当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课尾”教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果“课尾”教学能做到“课业结束趣犹存”的境界,那么这就是一堂圆满成功的教学,也表现出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下面几个成功的“课尾”教学例子,或多或少地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在“课尾”为后继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在设计“课首”之时,总是要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这样的开课能使学生的认知建构顺利,不跳跃。同样,“课尾”也应为后继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作铺垫,留下供联系的支点。一位教师教学“长方形面积”这节课时,在“课尾”不是简单地出示几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题目,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