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耐心等待厚积薄发 "钳子王"李德顺作为邵东县的民营企业家早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已经非常有名气了,特别是整个九十年代,省、市、县各级新闻单位都曾多次报道过他,正反两方面的报道都有。特别是1995年他因假冒别人的商标被县检察院抓起来的消息曾经轰动一时。 1996年,当时的邵阳市委书记周本顺提出了"邵阳要走温州之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经济工作思路。当时的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陆曼玲带着十个专门创作组前往浙江拍摄制作了总长度120分钟、共12集的大型电视系列片《温州之路》,笔者有幸成为摄制组成员之一并担任撰稿,此片获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2.
播音员主持人进行有声创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追求和探寻“声、情”和谐的过程,唯有达到符合作品内容创作要求的声音与感情的和谐,才会使节目达到一种审美的意境,才会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才会让作品动人心弦,使其颇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引起与观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3.
赵卫明 《视听纵横》2006,(4):105-106
当一种艺术物种在岁月里渐行渐远,行将淡出人们视野的时候,假如陡然间让人有了牵肠挂肚的依恋,显然,这一物种的艺术品质,也格外难忘。风行过又落寞了的连环画如此,曾令人如痴如醉过,又几近绝迹的电影录音剪辑,还是如此。作为濒危的电影录音剪辑,艺术品质的顽强是它不死的生命理  相似文献   

4.
张龙 《声屏世界》2006,(12):31-32
题记:《地震灾区第一夜》这篇报道破除了一般灾害性报道的套路,报道中没有出现领导,焦点紧紧对准灾区的40万百姓。报道以一夜时间为纵轴,交织5个现场,不仅信息、主题表达到位,又体现出记者高度的责任感和很强的业务水平。2005年11月26日8点49分,江西省九江市的瑞昌市、九江县发生5.7级地震,这百年一遇的震灾使四十多万灾民在一瞬间无家可归。江西电视台地震灾区第一夜》这篇报道就是用多视角记录地震之后受灾严重的瑞昌市、九江县第一个晚上的真实状况。这篇报道很快被中央电视台等全国十几家媒体采用,并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类唯…  相似文献   

5.
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我主笔采写的报告文学<家园保卫战>荣获二等奖.此前,这篇稿子获2001年度河北省新闻一等奖和全国报纸副刊年赛金奖,可谓连中三元.稿子能在三级评选中脱颖而出,自然是值得高兴的事,但是一想到稿子所揭示的主题,一想到我当时的写作初衷,我就感到有一种责任爬上心头,有好多很沉重的题外话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6.
许多人认为新闻是“易碎品”而将其随意“粗制”,许多新闻稿件也因为是“粗制品”而成为“易碎品”。而事实上,作为记录历史的新闻作品,不能以其受众关注度的易移而抹去对“精品”的追求。新闻精品所产生的新闻冲击力和社会影响力,能穿透历史而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甚至社会的走向,成为历史的标记和刻痕。军事新闻呼唤精品,这是时代的需要、受众的期盼,也是军事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所系。  相似文献   

7.
黄汉林 《新闻窗》2009,(1):11-12
中国新闻奖和长江韬奋奖是经中央批准的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和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前一个奖是评文品——新闻作品的质量;后一个奖既要评参评者的文品,更侧重于评参评者的人品——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两个奖每年评选一次,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  相似文献   

8.
郭人健  孙立 《视听界》2002,(5):60-60
自中央电视台科技频道开办以来,就有了一个以山川草木、化遗迹和人类聚居地等为拍摄对象的栏目《家园》。看过几期节目后,节目反映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觉得有很强的亲和力,也多少表明编导之所以将栏目定名为《家园》,是想以地球家园为大背景,展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增进人类与自然交融的良苦用心。最近,笔有机会与《家园》栏目的摄制人员合作录制了一档《梅》,通过直接参与节目的制作和与主刨人员面对面的交流,对《家园》栏目有了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李幽幽 《军事记者》2006,(11):35-36
如何让典型走近读者,为读者接受,一直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难题。去年初,空军报社为了活跃典型报道工作,丰富版面内容,决定为我开设专栏——《幽幽之约——倾听你的故事》。在报纸上为编辑开设个人专栏,这在《空军报》历史上是头一次,我的压力很大。专栏文章不同于以往的报道样式,怎么写?写什么?我心里没有底。社领导知道我的顾虑后说,专栏文章的思路应该从写事的思路转变为写人的思路,用亲身体验的方式,以一名女记者独有的视角,走近部队,了解变革中军队的人和事,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向读者展示当代军人丰富而敏感的内心世界,这样文章不仅有写…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播剧的体裁形态不多,可轮到我的新作《烽火武僧》眼看就要分娩时,众人对它的归类称渭却犯难了。 “复合广播剧?这玩艺儿咱压根儿没听说过。”赶来录制报题的著名播音前辈雅坤女士,端详着白纸上简单5字,嘟哝着,半天也没回过神来。她朝导演、录音师瞅瞅.那眼神充满着凝惑,又不乏求教的期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刘保全老师是一位勤奋多产的学者.近些年来,刘老师曾先后在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80余篇,约计700万字.  相似文献   

12.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百年之际,中共江西省委、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摄制了六集电视文献片《小平您好》,我局与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电视台共同担负承制任务。当时全国有二十多家电视台都在拍摄纪念小平同志的电视片,我们为什么也拍这部电视文献片,并将其作为我省申报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的项目,这是有深刻原因的。拍摄纪念小平的电视文献片,第一是基于我们对小平同志历史地位的认识。小平同志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如果说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立起来。那么是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使中华民族强盛起来。全国人民都对小平同志怀有崇敬的、真诚的感情。  相似文献   

13.
14.
在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过程中,有38件广播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本文以部分获奖广播作品为例,分析其在创新创优方面的突出特点。笔者认为,获奖广播作品在选题、立意、表现方式等方面各具特色,值得业内同行学习借鉴。广播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努力创作出更多的广播精品佳作。  相似文献   

15.
刘流 《新闻窗》2008,(5):30-31
今年9月5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在《中华新闻报》一版上公布2007年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我于2007年11月24日发表在《贵阳晚报》的通讯《“这电灯,像是晚上的太阳”——夜宿我省最后一个通电村紫云大地坝村见闻》获二等奖;之前,该稿也被评为2007年度贵州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6.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新闻源头活水又从何而来?新闻界流行一句俗语:深挖两锹,就能挖出不一样的活水来。将新闻比作挖井,贴切而生动。问题是,深挖两锹并不那么容易做到。  相似文献   

17.
《合龙》是一部反映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建设的专题片,节目创作历时近四年。四年后,《合龙》荣获2007年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笔者体会到:真实是这篇重大主题报道超越于技术技巧之外打动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近读郝斌生、赵红新同志的报告学《家园保卫战》,感到这是一篇立意深刻、构思独特、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19.
20.
张健  韦良成 《新闻窗》2014,(2):79-80
长顺县敦操乡地处麻山腹地,是贵州省的100个一类贫困乡镇之一,敦操乡62个苗族群众组,有17个村民组未通公路,涉及到344户1497大。从乡政府到最远的村组,要走8个小时山路,有些路段坡度极大,必须攀着岩石、拉着藤蔓才能通过,因此在当地有句俗话:“一袋肥料累死一个壮汉,一包盐巴要走一天路”。为了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背着印有“为人民服务”背篼的敦操乡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