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力 《涪陵师专学报》2007,(3):F0002-F0002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现仍保存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土家摆手舞、土家山歌、花灯和土家龙灯等等,酉阳阳戏便是其中的代表。酉阳阳戏历史悠久,在清代已经盛行。  相似文献   

2.
作为乌江流域的原始戏剧剧种,酉阳阳戏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形成了众多的戏剧角色、固定的表演场所、完整的表演程序、独特的阳戏道具、丰富的戏剧剧目、优美的戏剧音乐和灵巧的戏剧动作,构成了传统民间戏剧拥有的基本元素。但是当下阳戏出现了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民间戏剧班子数量减少,传统剧种数目锐减,戏剧表演机会降低,酉阳阳戏陷入严峻的传承现状,优秀的民间艺术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面对迅猛的文化冲击所带来的文化传承困境,需要社会转变保护观念,树立全民保护的意识,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完善的文化保护体系,借助官方及民间社会力量对酉阳阳戏进行有效合理的保护,寻找到酉阳阳戏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3.
距沿河自治县城20多公里的沙子镇纸坊村,是沿河土家阳戏的发祥与传承之地. 阳戏是一种濒临失传的土家族地方戏种,在沿河只有纸坊村还在从事演出活动,按照宗教俗规,每年春节必须进行一次演出. 相传大约在200多年前已经有了成型的沿河土家阳戏,其祖师爷是黄古老祖,第二代掌坛人是宋继贡和宋继鑫……现在纸坊村的阳戏班子是第六代掌坛人.  相似文献   

4.
<正>从重庆市教委获悉,酉阳地域文化特色分明,是"中国土家摆手舞之乡",为更好地让青年传承民族文化,该县中小学不但设计了民族文化浓郁的课外教材,还将"摆手舞"作为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南地区阳戏源于江南地区,其流播方向主体是从江南地区到湖广到四川、重庆再到贵州、云南。具体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北路阳戏入川、南路阳戏入湘黔、川地阳戏播黔滇。黔东南阳戏则是由江西传至湖广(湘西地区)的阳戏沿沅江上游水道传入,再向周边辐射。阳戏的流布过程中,与当地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积极融合相互吸收。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文化样式。  相似文献   

6.
酉阳冉氏土司的历史悠久,经历了李溪官坝创业、铜鼓潭巩固到忠孝坝全盛的过程。酉阳冉氏土司的族属歧说不一,经历了由汉而土家的变迁过程。冉氏土司对元明清三朝的酉阳甚至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有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积极方面表现为巩固了中华民族一体多元的民族结构、强化了民族之间的团结交流和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社会进步,消极方面则体现在严酷的压榨与剥削和频繁的征调与讨伐等。  相似文献   

7.
阳戏主要流布于我国西南地区,上演的剧目主要有祭祀仪式戏、世俗戏和仪式世俗混合戏三种基本类型。仪式性阳戏演出旨在实现驱鬼逐疫、祈福庆丰、酬神还愿的祭祀功能;仪式世俗混合性阳戏是在仪式程序的框架内演出世俗内容;世俗性阳戏包括历史演义、家庭生活、婚姻爱情、社会生活、民间传说等题材,表演旨趣侧重展示戏剧的艺术审美。阳戏的三种形态反映了传统戏剧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8.
酉阳冉氏土司的历史悠久,经历了李溪官坝创业、铜鼓潭巩固到忠孝坝全盛的过程.酉阳冉氏土司的族属歧说不一,经历了由汉而土家的变迁过程.冉氏土司对元明清三朝的酉阳甚至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有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积极方面表现为巩固了中华民族"一体多元"的民族结构、强化了民族之间的团结交流和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社会进步,消极方面则体现在严酷的压榨与剥削和频繁的征调与讨伐等.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几十年来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工余与阳戏艺人座谈、研讨了辰河阳戏源流问题。现将历年调查所得整理成此文,敬请方家指正。为本文提供材料的主要阳戏艺人是:辰河阳戏四十二代师祖舒万柱(溆浦县油洋乡址坊人),四十三代师祖郑占先(溆浦县大湾乡黄谭人)以及溆浦桥江镇阳戏艺人黄贻官和向宗义。  相似文献   

10.
湘西阳戏是中国戏曲中的一朵奇葩,它的曲调及演唱声腔独具特色,就湘西阳戏的传承、音乐特征、表演特征及现状与发展几个方面展开论述,试图揭示出湘西阳戏这种戏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以2009年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村中招体育考试为例,分析重庆市酉阳少数民族农村中招体育考试的现状,结果表明酉阳农村中学体育师资力量较薄弱、场地器材匮乏、教学训练不科学,市县领导及社会各界资金投入不足等现状,导致该县农村中招体育考试成绩的整体水平差,制约了当地农村整体教育的发展水平。并针对目前酉阳县农村中招体育考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家界阳戏作为一种地方小戏,在张家界土家族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时全球化加剧,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阳戏的生存样态正在发生剧烈变革,其传承形成官方与民间双重维护的局面。本文以官方阳戏剧团及纯民间阳戏剧团作为个案,来探讨阳戏当下的存承现状。  相似文献   

13.
阳戏是一种流行于西南诸省的地方戏剧种.贵州息烽阳戏经历了酬神、娱人至了愿的演化过程.在文化生态环境的影响下,息烽形成了内容多样的阳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宗教信仰等因素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酉阳土司曾管辖今重庆市的酉阳、彭水、黔江与秀山的广大地域,在长达800年的时间里,积淀了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酉阳土司文化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我们应该在一般保护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客观实际情况,探讨开发式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振兴方法。发展土司文化旅游产业,是一条可行的方法,对渝东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湘西阳戏民间文本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西阳戏是中国地方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了湘西民族艺术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通过对湘西阳戏的历史考察及对阳戏民间文本的疏理,试图揭示出这种古老戏剧艺术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教育探索》2012,(4):1
重庆市酉阳县龚滩初级中学地处重庆市十大历史文化古镇之首的龚滩古镇,属移民迁建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80余人,其中高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21人,本科学历者占教师  相似文献   

17.
酉阳县清溪村职业教育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地调查,本文弄清并分析了重庆市酉阳县清泉乡清溪村职业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明代酉阳土司曾管辖今重庆市的酉阳、彭水、黔江与秀山的广大地域,对当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和生活有极大影响这与他同中央王朝、内外土司、辖地百姓互动有着直接的关联。通过其关联述略探讨其社会控制策略,以期为构建当今和谐文化和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9.
"娱乐性"是阳戏表演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具体体现在阳戏喜庆娱人的表象、丰富的娱乐性内容、取乐逗笑方式多样三个方面。演出阳戏既为唱颂愉悦神灵,又为娱乐观众,有着娱神、娱人的双重功能。民众既能实现对民间神灵的祭祀,又能满足他们艺术审美的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20.
必须高度重视西部阳戏文化资源的调查工作。在调查工作中,应坚持政府主导,实现跨省市、跨地区的协作,重点加强阳戏源流、生存现状和发展情况的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