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据     
一万元 又到一年毕业季,武汉应届毕业生纷纷离校求职,有的要花数月时间奔波,才能找到人生中第一份满意的工作。选择10位应届毕业生,做了一次微型调查,了解他们在找工作过程中的求职费用,大学生晒“求职账本”在北京两个月花费一万元O分11名女大学生集体到重庆至品家庭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应聘保姆报到的第一天,  相似文献   

2.
数据     
一万元 又到一年毕业季,武汉应届毕业生纷纷离校求职,有的要花数月时间奔波,才能找到人生中第一份满意的工作。选择10位应届毕业生,做了一次微型调查,了解他们在找工作过程中的求职费用,大学生晒“求职账本”在北京两个月花费一万元O分11名女大学生集体到重庆至品家庭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应聘保姆报到的第一天,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摘     
大学生毕业消费患上奢侈病作者:汪志球来源:人民网虽然离毕业还有近4个月的时间,但许多2005届应届大学毕业生已经感到了“毕业消费”的重压。最近到贵州大学采访时,该院信息工程学院通信专业毕业生胡海燕给记者列出了一张清单:简历(150元,请广告公司制作)、交通(500元)、服饰(600元,面试着装)、请客送礼(200元/月)、通信费(150元/月),加上其他,到目前其毕业前所花的费用已近4000元。相对一些大城市的毕业生,胡海燕的毕业开支并不算多。包装华丽就能找到好工作?一项调查显示,2003年全国200多万名大学毕业生用于求职的费用高达14.4亿元,人均68…  相似文献   

4.
马超  傅勇涛 《教育》2012,(35):40
武汉一研究生花费万元整容只为求职时刻"扫除一切障碍"。招聘季高峰来临,不少毕业生花费重金打造"形象工程":西装、精美简历、拍艺术照甚至整容已经成为一些毕业生求职包装的重要项目,他们在求职上琢磨"小细节",只为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印象。然而,为求职进行各种包装背后,是毕业生求职成本的增加和巨大经济压力。部分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认为,找工作,外在形象只是一方面,毕业生还应更重内外兼修。"形象工程"尽可少临近12月,各大公司进入冬季招聘旺季,高校毕业生们也开始忙着"跑招聘会,进面试场"。  相似文献   

5.
学会降低求职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求职开始时,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除了考虑择良木而栖,还要考虑求职成本。在这过程中,毕业生可能需要交纳求职登记费、材料费、交通费、上岗抵押费以及其他名目繁多的费用,这些费用算起来可能还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据统计,2001年高校毕业生平均花费在求职中的费用达到1500元之多,这个数字对于我们工薪阶层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那些刚刚走出校门、还没有劳动收入的毕业生来说,可能是一个庞大的开销;如果求职者是来自贫苦农民家庭,这笔费用无疑是天文数字。因此,如何在求职应聘时,花费最少的费用,办最多的事情,获得最大的效益,将是大多数毕业…  相似文献   

6.
2007届毕业生新的一轮求职大战已经拉开,一项调查显示,中西部省区80%以上的应届毕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遭到过性别歧视。对此,用人单位的理由是:“女生毕业后很快就要面临婚嫁和生育问题。尤其是生育期间,企业不仅要给产假,还要保障其工资水平,这无疑增大了企业成本。”  相似文献   

7.
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我们已从刚踏人大学校门那懵懂的学生成长为一名经专业历练的大四毕业生,将挥手阔别象牙塔,走入社会。有同学说,一看大学里那些穿着正装,打扮入时,提着公文包的大学生就是大四求职的学生。是的,为了求职,许多学生耗费了“巨资”。但若真静下心来想想,四年里学到的东西才是我们真正的求职资本,临近毕业所花费的钱还有必要吗?“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一直信奉这点,有能力、有实力的人,即使花最少的钱,也能找到好工作。因此我求职消费的目标是:低消费的个性求职。  相似文献   

8.
小军 《教育与职业》2007,(13):92-93
交通费、通讯费、简历印刷费、形象包装费……在就业形势日趋紧张的今天,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成本有多少呢?近日,某网站推出的"毕业生就业成本调查"结果出炉.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3504名毕业生中,约有1/3的大学生就业成本超过2000元,接近九成的学生表示求职花费来源于家庭.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高昂的求职花费让部分学生不堪重负.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成人高校大学生毕业总量不断增加,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从当前毕业生就业情况看存在两对矛盾,一是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同时一些岗位也招不到合适的人,反映了成人高校专业结构的供需错位;二是“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两种情况并存,反映了求职期望与现实条件的错位。另外,我国高等教育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因而许多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愿再费精力对其进行培训。那么如何解决成人高校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10.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找工作难“成了经常挂在大学生嘴边的抱怨语,“天之骄子“的说法渐渐被遗忘,代之而起的是类似于“毕业即失业“的话.在周围许多同学还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中时,浙江财经学院的沈王强已经和知名民营企业浙江万向集团签约,引来同学们一阵羡慕.就此,我们采访了沈王强同学,和他谈论了他的求职经验和体验,同时探讨了一些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希望能给正在找工作和即将找工作的在校大学生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2004年7月,我从北方一所普通大学毕业的时候,和大多数毕业生一样,整天揣着求职简历到处找工作,四处碰壁让我领略了职场的艰辛,而许多用人单位那让所有大学生感到恐慌的"要求具备几年经验"的苛刻条件,对我来说也是最大的阻碍.多日下来,我总算明白"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难"为什么会成为时下流行的话了.  相似文献   

12.
毕业求职的季节,所有的一切都为“找一份好工作”这件大事服务。毕业生小陈为此特意向父母申请了一项“专项资金”——关系费。从这学期开学起,他就用这笔“专项资金”去找各种关系、请客吃饭,只要是能沾一点关系的人他都要碰碰运气。“现在这笔资金已经所剩无几了,但工作的事还没半点眉目。”小陈比较无奈,但是在他看来,“专项资金”是必要的投资,“只要有一点希望,我都得去试一试,找工作是一辈子的事,现在多付出一些成本,如果能找到一个好工作,收益将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3.
年年岁岁求职找工作,岁岁年年欢喜与忧愁。2012届毕业生季已经开始了,转眼间2013年毕业求职季也会很快到来。求职,不仅需要“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精神,更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和技巧。下面是从生活中和网络间综合编排的一些技巧,现开发出来,以飨跋涉在求职路上的大学生朋友以及即将跃跃欲试走上求职之路的朋友。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生就业突出表现为结构性矛盾,从全国来看不是没有可供毕业生就业的岗位,高校就业促进中心、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各界应给予热情的关心,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具体的帮助,而大学毕业生也应调整心态,理性、积极地选择就业。求职“冲刺期”的毕业生较集中反映有三大“心结”,以下提出一些有助毕业生调整心态、突破求职瓶颈的方法。一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怎么办?”一名法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说:“近来参加了不少面试,都没找到合适的单位。我不太在乎薪资,只是希望进一个有前途的公司,能有一段长期的发展。很多同学都劝我‘随便先找个工作’,我也有些动摇了。难道我只能‘先就业再择业’了吗?”对此,职业指导专家指出,这种“对第一份工作的困惑”是毕业生最普遍的困扰,第一份工作确实会给今后的职业生涯带来较大影响,但如果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为由而不就业,是不明智的。工作是融入社会、保持竞争力的一种主要方式。大学生毕业后,如果在一两年内毫无从业经历,那么其学历、知识的竞争力将会趋低。对于目前仍未找到合适工作的毕业生来说,应调整心态积极就业,今后可能会“柳暗花明”。二是“学历不够高,怎么能找到工作?”一位应届毕业生说“:我快25岁了,只有中专文凭,能应聘的岗...  相似文献   

15.
求职材料是大学生毕业求职时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的重要依据,也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参考材料。本文就求职材料的结构、内容、要求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时下,正是大学生求职就业的旺季,然而在面试中。许多大学生都遇到了同一难题:那就是用人单位都要求具备相关工作经验,这已成为不少学生找工作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7.
谁该为大学生“经验培养”埋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下,虽说毕业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但一些未能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依然奔波于各大人才招聘会,为求职辛苦奔波着。熙熙攘攘的求职人潮,传递着当前就业市场的巨大竞争压力。然而,一些用人单位拒绝“期货”的“经验歧视”却像一道无法跨越的门槛,将那些心急火燎的大学生拒之门  相似文献   

18.
毕业生求职消费越来越高,求职经济方兴未艾,在求职经济繁荣的背后,是无数家庭的付出,因为在校大学生的求职费用主要来自家庭,可以这样说,正是无数毕业生家庭的推动才使得求职经济一片红火。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大学生的求职消费,并了解父母对大学生求职消费的态度,笔者访谈了十几位2003、2004届毕业生的家长,以下是较具代表性的访谈。  相似文献   

19.
吴洁 《教育与职业》2004,(12):87-88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了,女大学生就业就更加困难。今年春节刚过,2004届各高校毕业生又开始忙着找工作了。据统计,2003年高校毕业生达到212万人,而2004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80万人,毕业生多了,就业市场却不见扩张,即使女大学生的整体条件比男大学生好,用人单位依然愿意选择男大学生。甚至有的用人单位还声称,宁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虽然我国《劳动法》明确指出,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国家也出台了有关男女平等就业的各项规定,但是很多用人单位还是把女生拒之门外。“本部门只限男生或男生优先”这样的字眼在各类招聘信息上随…  相似文献   

20.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找工作难"成了经常挂在大学生嘴边的抱怨语,"天之骄子"的说法渐渐被遗忘,代之而起的是类似于"毕业即失业"的话.在周围许多同学还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中时,浙江财经学院的沈王强已经和知名民营企业浙江万向集团签约,引来同学们一阵羡慕.就此,我们采访了沈王强同学,和他谈论了他的求职经验和体验,同时探讨了一些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希望能给正在找工作和即将找工作的在校大学生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