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文化是人类以信息网络方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化活动中生成的新型文化形态,是人类一种网络化生存方式和社会发展图式。网络虚拟交往易导致个体道德观念弱化和价值取向紊乱,产生自我认同危机。网络主体道德观念异化导致其网络行为演变为外在的异己力量。网络道德评价标准多重和网络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导致网络非道德主义泛滥。网络主体道德理性丧失导致主体道德人格缺失。培养和谐网络文化场域建设力量,发挥制度的秩序整合与建构的双重效能,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拓展教育渠道,创建优秀红色网站、博客和BBS等和谐网络文化辐射载体,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健全完善网络伦理规范和网络行为规范,加强网络技术研发,有效净化网络信息,加大网络审查和监管力度,营造和谐网络文化建设环境。  相似文献   

2.
避免刻板印象是新闻媒体不能忽视的重要准则著名传播学者霍尔特·卢因在提出"把关"概念时指出,媒介可以通过把关决定是否让信息进入流通渠道、使之保持继续流通或中止信息的传递.①然而,在新闻报道中,把关不仅具有专业价值,它更具社会意义.媒体在报道颇具争议的社会道德负面新闻时,把关就是责任.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落实.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负面新闻传播越来越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广泛重视,而如何将负面新闻事实既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又要使其发挥积极的功能而尽量避免、弱化其消极作用,这就牵扯到负面新闻报道的基调问题和人文关怀问题,本文试图就此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网络明星层出不穷的时代。在市场经济机制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情况下,人们的一切活动都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很多网络明星通过放弃道德底线而成名,他们的所得大于付出,因而有人不断力图通过冲破社会的道德底线走红。这种情况对社会运行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为了减少通过放弃道德底线成名的现象,政府、相关行业、受众应该明确各自承担的社会责任,共同建设良好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5.
鲁峡 《新闻爱好者》2011,(24):94-95
网络信息交流应当遵循真实性的原则,在客观性、正当性和真诚性的前提下,使交流的高自由度、高时效和多元、互补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个领域里,道德的偏执是更加本质的虚假。交流主体应当自觉于道德自律,以公众立场和社会道德规范个人行为,网络信息交流不是让人沉溺低级趣味的泛滥之所,而应当是提升人文素质的理性平台。  相似文献   

6.
网络信息交流应当遵循真实性的原则,在客观性、正当性和真诚性的前提下,使交流的高自由度、高时效和多元、互补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个领域里,道德的偏执是更加本质的虚假。交流主体应当自觉于道德自律,以公众立场和社会道德规范个人行为,网络信息交流不是让人沉溺低级趣味的泛滥之所,而应当是提升人文素质的理性平台。  相似文献   

7.
按照学者的归类,负面新闻应该是从内涵来看有悖于社会正向发展变动的事实,是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发生冲突、失衡的变动.从外延上看,是各种虚假、贪婪、霸道、荒淫、卑劣、罪恶等扰乱法律规章、违背社会道德、侵犯公众利益及灾祸等方面的事情.负面新闻具有突发性、煽动性、模糊性和迷惑性等一系列特点,因此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网络道德,是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道德“。慎独”意味着人独处时,在没有任何外在的监督和控制下,也能遵从道德规范,恪守道德准则。在传统社会的道德范式以服从为主,而网络社会的道德范式,只有上升至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的高层次上才具有自律性,才能有效地规范个体的网络行为。学术理论上对道德的定义有两种,一是调整人们以及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二是实现人的全面自我完善和手段。伦理道德的产生与形成,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共同的约束,而网络的诞生,在现实社会之外又缔造了一个完全没有地域限制的虚拟社会。我们既不能为…  相似文献   

9.
个体网络道德叙事是个人以道德为主题、以网络为载体而展开的叙事形式,它以争取道德认同为价值诉求,其叙事的文本可信度以及由叙事而导致的负面社会影响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在此背景下,公民的网络道德建设也有了新的要求。网络道德建设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网络道德建设在新时代网络强国的建设中占据首要位置。本文探讨了新时代公民和网络道德建设的含义及新时代公民网络道德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深入分析了新时代公民网络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从而分析出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开展公民的网络社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网络传播因其即时性和技术的便利性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媒体中传播者的强势地位,使得现代社会中"言论自由"的尺度更加宽泛,网民迎来了"人人平等"、"大众狂欢"的时代.但网络传播的随意性也使得其不可控因素增加,网络传播中道德界限模糊,言论自由和媒介道德的博弈研究成为网络传播的重要议题."艳照门"事件中明星丑闻照片初期的迅速传播和其后相关部的大力干预,不能不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反思.本文认为,建立在对人类生命的关爱和尊重的基础上的言论自由才会使网络真正成为造福民主和大众的传播媒体.  相似文献   

12.
邹依航 《今传媒》2021,29(4):154-156
网络作为第四大媒体,以其实时性和广泛传播性成为当下社会人群信息获取和交流的最主要途径,其在社会领域的影响力也日益凸显。随着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界限的不断模糊,加之虚拟性的加持,越来越多的现实社会问题逐渐渗透入网络社会,对公民道德评价标准产生影响,道德绑架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对网络生态中的道德绑架及其成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就如何规避网络生态中的道德绑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网络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使得社会道德面临新的选择与挑战。在明晰网络道德与网络道德危机的基础上,指出网络环境中网络道德危机的表现形式,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及关联关系对网络道德危机的致因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开展网络道德危机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地球村”离我们已经不再遥远。然而,面对汹涌而至的网络大潮,人们更多的是在进行技术的准备,却未能足够地关注心理与道德的“堤防”。因此,当随之而来的社会网络道德失范猝然发生并呈蔓延之势时,未能做好充分准备的社会教育体系便陷入了失措和恐慌。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社会道德问题的研究有必要从客观地认识和评价网络活动特征入手,对网络环境下社会道德问题出现的必然性、网络社会德育的可能性和影响机制等问题作深入的心理与社会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争夺和迎合受众,当前社会新闻出现了内容庸俗、品格低下、报道角度偏颇、社会责任弱化、假新闻泛滥、公信力下降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规避这些问题,需从指导思想、新闻操作、写作风格和新闻从业者的道德素养几个方面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16.
“浅阅读”背景下的图书馆延深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泛滥、知识爆炸的新时代,而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速,又使得人们的阅读时间呈现碎片化状态。而阅读载体则经历了从纸质到电子的急剧转型,文字已经从白纸黑字转移到光电屏键上,依附于计算机、手机、PDA/MP4/  相似文献   

17.
梁玉龙 《青年记者》2012,(18):33-34
中国社会在经历了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后进入了一个道德迷惘的时代.由于经济上多种所有制并存,各种利益群体相互竞争,思想上新与旧激烈碰撞,整个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乱象丛生.由于对社会的多元化缺乏正确的统合目标,“道德沦丧”、“价值失范”逐渐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大众传播媒介在意识形态领域具有天生的优势,它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内容丰富、传播快捷,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当社会道德水平出现滑坡时,大众传媒要承担起拨乱反正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付一枫 《新闻世界》2014,(11):170-171
近年来,负面新闻报道对于社会环境、人们的道德标准及行为准则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不恰当的负面新闻报道方式虽然可以启发全社会的道德大讨论,但其更容易造成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损害、对新闻当事人的不公平对待、对司法公正的僭越等多种反面效应。因而新闻工作者应更加注重负面新闻的报道方式,找准新闻切入点,以人为本,提高传者预见性。  相似文献   

19.
赵曙光 《新闻界》2001,(2):63-64
从最早用于军事用的阿帕网(Arpanet) ,到服务于大众的国际互连网(Internet),再到成为1999年中国科技新焦点的未来设想-数字地球(Digitalearth) ,网络发展的三部曲将世纪之交的人们带入了崭新的网络社会,然而,科学技术的高歌猛进在道德上是中立的,它保证人类能够做出奇迹,但是并不告诉人类该做出什么奇迹,英国达勒妇大学的A.米尔恩教授说:“没有道德就不会有任何社会生活”。网络社会在为人类的道德进步提供了前所示有的可能性的同时,这一信息化浪潮必然也会带来许多负面的,消极的(有的已经出现,而有的或许将以人们始料未及的速度出现)道德影响,网络道德建设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系统的子同样面临着建设网络道德,确立网络媒体行业规范,保护网络媒体正当权益不受侵犯,推动网络媒体健康发展的任务,那么,网络影响道德的传导机制是什么,对新闻影响道德的传导机制是什么,对新闻媒体提出了那些道德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何种对策呢?  相似文献   

20.
社会道德底线与媒体的道德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内涵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相应的变化,现代社会的道德内涵在历史的巨变中与传统社会相比出现了重大不同.作为新闻媒体应该敏锐地认识到社会道德内涵的这种变化,同时还应该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底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