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国文 《学习之友》2010,(10):54-55
乾隆死后41年,鸦片战争就爆发了,这是那些“盛世”论者最为忌讳的一个提示。 大家知道乾隆之死,也知道鸦片战争,但大家并不在意这两者之间,只相隔了仅仅41年。按“盛世”论者的误导,好像乾隆以后,又过了好久好久“盛世”,大清王朝才衰败的。其实不然,半个世纪都不到,英国军舰就开到了大沽口。也就是说,乾隆朝既是浮夸起来的盛世结局,也是终于败落的衰世开端。  相似文献   

2.
2007年湖南省开始进入新课改,高中历史教材统一采用人教版。恰逢人民教育出版社经过一番大的修订后,发行了《历史》教材第三版,与此前版本相比,精简和调整了不少内容,进步不小。然而笔者仍然发现有值得商榷的内容。这里仅以最新的人教版《历史1(必修)》(2007年1月第三版)第51页“鸦片战争”内容为例,谈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鸦片战争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改的合作理念,合作交流的互动学习是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和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荷兰作为较早与中国通商关系的国家之一,在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是否遵式具结、进口贸易,少有明确记载。笔考证发现荷兰总管、商人、商船均未遵式具结、进口中贸易。原因主要在于中荷贸易规模小,中国政府对荷的压制,荷兰人对林则徐禁烟政策的恐惧、不满以及不敢得罪英国等。  相似文献   

5.
弛禁派是在自雍正年间起历经百余年对鸦片严禁无效的情况下出现的;弛禁派认为既然严禁无效,弛禁至少可以解决白银大量外流和胥吏巡船因鸦片走私而索贿舞弊两大问题;清廷大臣对禁烟问题有弛禁、综合治理和严惩吸食者三种意见;弛禁派在实际行动上均能按朝廷谕令严厉禁烟;事实证明弛禁主张并不是什么高明的救国之术。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道光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不是历来所认为的投降派或动摇派,而是剿抚派.他出于对当时世界的盲目无知,竟把对付国内农民起义的剿抚两手运用于对付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的战争.他时剿时抚.林则徐就成了道光帝施行抚的政策的牺牲品.道光帝的剿抚政策失效后,由于妥协派的压力,由于害怕国内局势不稳.确定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导致他走向妥协.  相似文献   

7.
蒋廷黻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一生治学严谨,虽然著作不多,但都很有分量。一本仅仅5万余字的《中国近代史》更是奠定了他在近代史研究中的学术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鸦片战争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他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鸦片战争,并且提出了许多与主流论述背道而驰的观点,其中具代表性的可能是他对鸦片战争失败的看法以及做出的评价。文章阐述了蒋廷黻对鸦片战争的观点和看法,并试图通过另一种角度来分析蒋廷黻的观点,对蒋廷黻这一观点展开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2003年新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课后练习题之二: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对不对?为什么?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练习题答案提示”认为:1.不对。2.①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他们的炮舰和走私船不断出现在中国东南海域,进行骚扰和侵略,鸦片战争的爆发正是这些侵略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和必然结果。②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居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掠夺财富,进而发动了…  相似文献   

9.
张宏伟、蔡中坚两位老师撰写了《鸦片战争也应有“维护商业”的性质》一文(参阅《历史教学》2003年12期,第68页。),两位老师在文中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型开放试题的设计个案。这种开拓性指导思想无疑是我们现今应该积极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但更令我们注意的是,研究性学习型开放试题的设计,绝不能混淆视听,以致产生偏失。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前,西方国家指责清廷对其不能平等相待,要求清廷改变与外国交往的惯例,为此不断与清廷进行交涉,甚至不惜诉诸武力。经过两次鸦片战争,西方国家迫使清廷与之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争得了“平等”,中国却丧失了政治、领土、领海、司法、海关等国家主权,沦为半殖民地,与西方列强毫无平等可言  相似文献   

11.
在鸦片战争中,琦善的对英交涉被人指为"投降""卖国",加在他身上的三项罪名分别是:一是鸦片战争中,当英国舰队到达天津时,趁机打击禁烟派领袖林则徐,同时驰备撤防,主张投降;二是主持广东中英谈判期间,不事战守,虎门危急之时又拒不增援,致使战事失败,关天培战死;三是私许香港给英国.然而不少的历史研究者,出于爱国热情和道德激愤,在研究历史时往往夹杂着一些道德的批判,从而对历史的论述不尽符合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2.
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后,川军奉命远征,先后在广东、浙江、江苏战场上,与英国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斗争。他们奋勇出征,拼死力战,许多官兵血洒疆场,用自己的鲜血在祖国反侵略斗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但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和战不定,所任统帅不学无术,调度无方,使得川军壮志难酬,但川军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却是值得纪念的。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后清廷的闭关体制虽然被冲开了缺口,但“闭关锁国”思潮并没有得到清除。这一思潮在战后的惰性延续,表现在经济、化、海防和外交诸方面。其延续的原因,主要是华夷观念的影响、自然经济占支配地位和清廷统治在政治上的神经脆弱。这一思潮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4.
在自鸦片战争至戊戌维新的半个多世纪里,无数仁人志士为寻找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与富强之路而殚精竭虑,甚至流血牺牲,但始终没有找准中国落后挨打的真正根源——老朽的封建专制政治制度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因而也就一直没有找到打开近代化闸门的真正钥匙——彻底推翻清王朝和封建专制政治制度。恰恰相反,他们无不把实现近代化的希望寄托在清政府的身上,只是希望清政府进行一些枝枝节节的改革,并且相信这种改革能够将中华民族引上近代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16.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第一课,在讲这节课时,我用大量史料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包括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起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琦善与林则徐的第一次侧面交锋琦善与林则徐的第一次侧面交锋,当是仪封商贩囤积堤料事件。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年仅27岁的琦善做了河南巡抚。运气不好,时黄河决堤于马营坝,琦善与尚书吴敬督工堵口。刚堵好,仪封(今河南兰考)又决。嘉庆革琦善巡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改革浪潮中,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翻转课堂就是其中的代表。文章以“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为例,对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通过翻转课堂的运用,使历史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时期,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中国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和开明官绅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惊醒,极力提倡研究现实问题,匡救时艰,使久已消沉的"经世致用"思潮骤然复兴,成为鸦片战争时期治理国家、改良社会、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相似文献   

20.
钱庄是我国历史上的一种金融机构,发展到清代,特别是鸦片战争后日益完善,近似现代银行,在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本文拟就鸦片战争后清代钱庄加以分析,以求对其有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