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议宝钗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选一艺术形像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宝钗有自己的理想,也有着尽人事而听天命的人生态度。她完善自我,善待他人,待时而飞。  相似文献   

2.
魂牵梦绕的教育情 丹桂飘香时节,在一所大学的大礼堂里,一位儒雅的学者正在给大学生作讲座。只见他眉毛舞动若飞,不时打出各种有力的手势。而台下是一双双专注的眼神,同学们时而兴奋,时而沉思,时而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相似文献   

3.
“××老师今天又让我做这做那了。好烦呀!”你有没有这样抱怨过你的班主任?千万不要否认。你们的小心思,班主任可是清楚得很呢。不过不要紧,他们对你们的抱怨都持宽容的态度。他们时而唠叨、时而温和、时而严厉、时而欢欣……你有时对他(她)的各种表现很迷茫,对他(她)爱恨交加,但这不影响你尊敬爱戴他(她),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只有一个:希望你能创造自己的天地。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当代学史上,自我意识极强的丁玲无疑是一个最具悲剧意义的作家。纵观丁玲一生的创作与生活,表面上,她强烈的自我意识时而高涨,时而隐遁;但在她的内心深处,不管环境怎样,其自我意识从来都没有消失过,这种变异极大地影响了她的学创作。丁玲是一个把自我意识张扬到了极致的人,她自身的悲苦命运可以说是她笔下众多女性的一个综合写照,她有过她们在生活涡流里的苦闷与迷茫、幻灭与追求、挣扎与绝望以及自我与坚强。  相似文献   

5.
汪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她性格张力场的外在特征是:慈爱的母亲,凶悍的婆婆,命运的奴隶。她时而高尚,时而卑下;时而慈善,时而冷酷;时而坚执,时而脆弱;时而像中国传统的慈母,时而又像西方刁钻的贵妇。她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而是一个包孕着丰厚文化意蕴的“人”。  相似文献   

6.
海峰 《河南教育》2005,(11):51-51
王老师:您好!您还记得我吗?十年前,在那熟悉的校园里,有一个热爱缪斯的少年闯进了您的眼帘——他个子矮矮的,样子丑丑的,时而流着鼻涕在校园里乱跑,时而很文静地躲在图书室书海揽胜:也许是他的淘气和可爱,也许是他对文学的痴迷,也许是他身上看上去有某种努力学习的假象,这些感动了您,于是您注意到了他:  相似文献   

7.
佚名 《师道》2005,(12):6-8
不止一个人告诉我:以工笔人物和写意人物称于当今画坛的湖北美术学院陈孟昕教授,儒雅而谦和的陈副院长,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  相似文献   

8.
刘禹锡《陋室铭》中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作表示与他所交往的人多为儒雅有学问的人。这里的“鸿儒”一般指“渊博的学”,“白丁”一般指“社会地位低下,字也不识一个的平民百姓”。  相似文献   

9.
暖雨 《中文自修》2005,(5):16-18
有朋友曾问林语堂:“你是谁?”他想了想说;“我只是一团矛盾而已,但是我以自我矛盾为乐。”东方和西方的智慧汇聚一身,时而是一个机敏的哲学家,时而又是一个天真的孩子,时而积极进取,时而也慵懒一把,林语堂就是这样一个因矛盾而真实,因矛盾而深刻的大家。我们这里只能窥豹一斑,找找关键词,大胆理理这“一团矛盾”。  相似文献   

10.
秋天的味道     
一个女孩天使般的出现,让人眼睛一亮。她轻轻地坐下来,拿出一本书,静静地看着。那种感觉就像……那种感觉像什么呢?萧楠思索着。他提着画板来到了图书馆,坐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望着对面窗外那微微泛红的天空,那白里透红的云朵,多么美呀!这时,从窗外飘进一片落叶,落在了靠窗口的第三个座位上。“就是它了,我相信瞬间的灵感。”萧楠说,“第五个坐在这个位子上的人将会是我的模特。”他热切盼望着第五个人的到来。第一个人是个文雅的女生,她有着短短的秀发,甜甜的微笑,她正与另一个女生探讨一个问题。她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喜笑颜开,让人捉摸不…  相似文献   

11.
大忌     
五一班正在进行数学考试,同学们有的紧皱双眉,苦苦思索;有的胸有成竹,挥笔疾书。班主任夏老师监考。她在同学们中间,时而看看同学们的答卷,时而扫视一下整个教室。当走到王力同学的身边时,夏老师发现他手中正捏着一个纸团,脸上不由升起不易觉察的疑云。  相似文献   

12.
那小子真酷     
《广东第二课堂》2011,(4):46-46
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在校园外,只要是有奇怪的案件发生,就会有一个学生带着三两个人出现。他时而独自沉思,时而跟身边的人说几句话,时而又趴在地上细细地看,静静地听。  相似文献   

13.
超级战士     
许韬  王芳 《课外阅读》2006,(9):19-19
这个孩子有一个成功的父亲。 他的父亲知识渊博,风度儒雅,是一家公司的高级主管,有钱而且受人尊敬。有这样的父亲,估计谁都会感到非常自豪。每次放学,他的父亲开着漂亮的小车来接他回家时,他能感觉到周围同学欣羡的目光。  相似文献   

14.
童年的柳笛     
弓木 《现代语文》2007,(6):F0004-F0004
曾经想过浪漫一下学学文人的儒雅到山里面的小房子里居住,读读书也养养花听一个小女孩的建议拴只小狼在栅栏下让它护院或者是看家至于狗,她说跟人太久在文明社会里学会了很多——狗风已每况愈下一个冷颤我想到了读书的东郭先生和他的儒雅我还是否决了她只是理由作了变化——狼有狼的天下我们不能束缚了它其实,我比小女孩的年龄大就学会了狡猾——狼终究是狼,它有它的活法狗虽然是狗,总也懂得看家岂能还再重复东郭先生昨天的笑话?!想起了东郭先生和狼@弓木~~  相似文献   

15.
上好一堂课,教师的“激情”是必不可少的。一、“激情”可以带动学生,感染学生,师生同心有激情的老师,一上课自然地就把这种情绪带给了学生,从而使这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大家的印象中,激情好像只属于刚毕业的年轻人,其实仔细观察一下,只要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教师,他的每堂课必然是充满着激情的。我就认识这样一个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战斗在教学第一线,也曾听过他几节课,看到他时而引吭高歌,时而妙语连珠,  相似文献   

16.
放飞孩子     
重视早期开发教育刘儒雅的父亲刘伟华,是吉林市教育学院基础教研室主任。因专业关系,他很早就开始着手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1988年,他的宝贝女儿刘儒雅出世了,刘伟华决定把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应用到女儿身上。刘儒雅3岁以前,和其他孩子没有什么区别。一周岁时才学会走路,一岁半能说话了。跟其他孩子不同的是,刘伟华开始了对女儿的早期训练。刘伟华年轻时学过医,他认为婴幼儿对外界产生最早的反应是声音。因此,在孩子对声音有了反应之后,他就开始放录音机给孩子听。他先让女儿听新闻,继而让她听自己朗诵的儿歌、童谣和唐…  相似文献   

17.
白云的智慧     
天空的白云,好不自在:时而卷卷舒舒,时而随风飘扬,时而散如丝絮,时而挤挤挨挨。然而,谁又想到她积蓄着无尽的泪水?也许正是因为有积蓄泪水的容量与胸怀,才使她更沉稳,更美丽。她也知道,当她难以隐忍时,便成了压在人们头上的乌云,将随着泪水的喷发而失去自己。人不也是如此吗?有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姑娘     
"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任性,她还有一些嚣张;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叛逆,她还有一些疯狂……"这首歌不仅可以用来形容那个古灵精怪的小燕子格格,还可以用来形容时而无厘头、时而装深沉的"她". "她"是一个怎样的姑娘呢?听听她说话就知道了.她一个人呆坐在教室里时,会望着天花板自言自语:"我跟大雄一样笨,为什么小叮当不来帮助我?"她独自在屋里踱步时,会突然冒一句:"……变成家庭主妇以后,连梦想都不在了……"她不忘自我激励:"目标放得这么低,真是太没志气了!"  相似文献   

19.
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的《孤独的收割人》有一个场景定格在我的头脑中:茫茫的高原,宽阔的田野上,金黄的麦子在秋风的吹拂中掀起滚滚麦浪。一个年轻壮实的姑娘,束着淡蓝碎白花的头巾在麦浪间劳作。时而弯腰收割,时而抬头擦汗。看到身后一束束整齐的麦子,她放开了歌喉,唱起了自己的心曲。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那宽敞明亮的图书室里,可以常常看见一个扑闪着一双大眼睛、齐耳短发的小姑娘端坐在一角,聚精会神地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只见她时而眉开眼笑,时而紧锁眉头,时而凝眉深思,时而挥笔疾书,似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这个小姑娘就是我,同学们都亲切地叫我:“图书室里的小书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