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惠州地区建筑工程所用墙体材料的调查与分析, 并通过对烧结普通砖与新型墙体材料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及经济指标的比较, 着重阐述了在实际工程当中惠州地区应广泛采用新型墙体材料的重要性, 以及大力推广墙体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实施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用新型墙体材料代替传统的实心黏土砖。虽然十堰市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还需不断提高新型墙体的材料质量,施工水平,设计水平,以及各部门管理水平等。结合十堰地区的资源,应重点发展以粉煤灰和砂石为主要原材料的新型墙体材料,实现保护耕地和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墙体材料革新的发展,实心粘土砖在逐渐被禁用和淘汰,"禁实"促进了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国内外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现状,介绍常用的新型墙体材料特点及应用,同时对新型墙体材料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本溪市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现状的调研,在进行对策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十二五"期间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方向、限制和鼓励发展产品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新型墙体材料的概念出发,强调推行新型墙体材料的优越性,提出在我国进一步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较快,1996年新型墙体材料产量为1849.88亿块标准砖,到2006年增长到18459.5亿块标准砖,增长了10倍,新型墙体材料在墙体材料总量中的比例由25.2%上升到42.1%。  相似文献   

7.
墙体材料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土地资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有着密切关系.发展绿色墙体材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通过介绍绿色材料和绿色墙体材料的概念,讨论了绿色墙体材料的优点及其与传统墙体材料的区别,提出了发展绿色墙体材料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我国新型建筑材料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式和机遇,在以实例说明新型墙体材料优点的同时强调了墙体材料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针对我省的现状和发展要求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建筑用粉刷石膏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粉刷石膏是一种新型内墙抹灰材料,从技术经济分析,粉刷石膏克服了常见的墙体抹灰工程中的通病.且环保性能优越,是一种良好的内墙粉刷材料。  相似文献   

10.
石膏砌块自上世纪80年代引进中国.在这近30年间,石膏砌块虽然没有像其它水泥类墙体材料一样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也在稳步发展.自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墙体改革的推进,给石膏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一个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用新型砌块砌筑的墙体发生裂缝,是我国墙体材料革新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质量通病,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墙体发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裂缝防治的有效措施,以便能够更好地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基础建设.随着墙体改革的实施以及新型墙体材料的出现及广泛推广,建筑物外墙渗水现象仍非常普遍,已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外观和耐用年限.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外墙的渗漏现象及成因,针对其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有效避免外墙渗漏现象的产生,不断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当今国内外建筑节能发展的现状和总趋势,论述发展节能型住宅的相关技术、新型墙体材料应用和施工技术、节约型门窗应用技术,指出建筑节能发展的策略,确保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5.
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基础建设.随着墙体改革的实施以及新型墙体材料的出现及广泛推广,建筑物外墙渗水现象仍非常普遍,己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外观和耐用年限.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外墙的渗漏现象及成因,针对其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有效避免外墙渗漏现象的产生,不断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惠州引种南方红豆杉和云南红豆杉的营林技术,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和云南红豆杉能够在惠州地区生长且生长较好,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新型墙体材料在使用中易出现的裂、漏等质量问题, 在研究新型和传统墙材主要性质上的差别、剖析裂缝形成原因的基础上, 比较新型和传统墙材由于性质上的差异造成在裂缝产生、防止等方面的不同, 从而在施工中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墙体质量.  相似文献   

18.
惠州古代可考的教育,起始于唐而发展于宋,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本文以隋——清间历代教育制度及其思想的演变为大体脉络,通过对惠州地区儒学、义学、书院等的论述,探讨了此时期中惠州教育发展的概况,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对社会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惠阳师专与惠州教育学院联合办学已12年了。我们通过不断探索、潜心实践,努力将培养与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使之一体化,较好地完成了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的任务,深深感到地方性普通高等师范教育走与当地教育学院联合办学的道路,是正确的决策、明智的选择。此举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的提高,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长期存在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等问题的解决。一、缘起SO年代,惠阳师专、惠州教育学院所在的惠阳地区与大珠三角其他地区一样具有良好的地缘和人缘优势,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历史形成的种种因…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工业旅游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不少城市籍此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惠州作为全国著名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电子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 在工业旅游开发上还是一片空白, 这与惠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惠州产业定位和城市发展战略是极不相符的。因此, 要尽快对开发工业旅游的价值达成共识, 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惠州工业旅游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