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荣 《青年记者》2000,(3):18-19
网络公司争相抢滩新闻领域当新闻界的人士还在喋喋不休地争论“网络传媒能否取代传统媒体”的时候,传统的新闻领域悄然杀进了一支新军——网络公司。1999年5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新浪网”率先在国内发布了这一消息,奏响了网络公司进军新闻领域的“第一乐章”,很快在国内网站中刮起了一阵强烈的“新闻旋风”。据统计,目前我国网站数已达1.5万个,其中大多数商业网站都介入了新闻传播,新浪、搜狐、网易、东方网景等商业网站都转载大量传统媒体采制的新闻,以吸引网民关注。网络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眼下虽然具有泡沫成分,但因其具有预期赢利的光明前景而备受人们关注。为了争取最  相似文献   

2.
2008年1月中旬“中国网站排名”网显示了“新闻分类前十名”网站,腾讯新闻、新华网、新浪新闻、网易新闻、凤凰网、搜狐新闻、人民网、联合早报网、中国经济网、百度新闻等十家网站名列其中。相对国内外许多同类的中文网站,包括商业网站与新闻网站,  相似文献   

3.
朱巍 《青年记者》2010,(12):4-5
网络实名制是针对网络虚拟人格而言的.从法律层面来看,实名制建设是一个系统而浩大的工程。国务院新闻办对此表示,“我国正积极探索网络实名制,包括在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推行论坛版主实名制、取消新闻跟帖匿名发言功能”。  相似文献   

4.
一、目前国内主要新闻网站运行的基本情况国内目前有新闻内容的网站从运行模式上来说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商业网站,例如新浪、搜狐、腾讯等。另一类为专业新闻网站,  相似文献   

5.
事实背景 2002年11月28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就新浪诉搜狐侵权一案作出了一审判决书,被业界和媒体炒的沸沸扬扬的“狼狐之争”终于有了说法。经过十个月的取证审理,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定:新浪诉搜狐抄袭其网站上的手机图片和财经频道的一份表格、名单的问题属实,搜狐的行为构成了对新浪著作权的侵犯。法院判决搜狐立即从其网上移除新浪享有著作权的涉及本案审理范围的383幅手机图片和“《福布斯全球》2001年中国大陆100首富企业家成功之路”表格,在网站首页上就此事件向新浪公开赔礼道歉,相关费用由搜狐负担,并赔偿新浪公司经济损失十五万元。此外,法院驳回了新浪的其他诉讼请求。搜狐代理律师当场表示会上诉。 这里,我们不想去探讨“狼”、“狐”谁是最后的赢家,也不去挖掘案子背后商家借此作为商业竞争手段的程度有几分。这里,我们所思考的是由此所引发的法律层面的问题:网络法律,我们应该关注什么?网络版权,谁来为她做主?  相似文献   

6.
微博客:发现新闻与发布新闻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客正日益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亮点。2009年下半年以来,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也纷纷开启或测试微博功能,人民网的微博“人民微博”也于2010年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公测,这也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推出的第一家微博客。加上专门的微博网站“雷猴“等,国内的微博客网站群雄并起出现了红火局面。网民写微博形成一股热潮,人数呈爆炸式增长。新浪微博正式上线内测后,用户数以每周50%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7.
詹蔷  朱棋睿 《新闻前哨》2022,(23):16-17
网络跟帖评论作为网络新闻的延伸产品,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受到关注,甚至有网站提出“无跟帖,不新闻”的观点。在网络新闻高度重复的当下,网络跟帖评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网友留言为样本,分析网络跟帖评论的特征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余军 《新闻前哨》2007,(7):53-54
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目前互联网上最具影响力的网站主要有三类:一是传统新闻媒体网站;二是以发布新闻为主的网站,包括网络报刊、网络广播电视台、网络通讯社等;三是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或综合性商业网站的新闻频道。这些网络媒体迫使现有电视媒体必须接受严峻挑战,进行正确的应对。  相似文献   

9.
袁舟 《新闻界》2004,(5):30-31
迄今为止,我国新闻网站的存在大多已有五、六年的历史。除了发挥网上舆论阵地功能外,新闻网站在开发商业模式上并没多少进展,大部分因长期亏损而处于维持状态中,如何取得持续发展成为一大问题。与此相比,随着网络业的复苏,依靠媒体新闻起家的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以及美国的《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电子版已开始赢利。本文试图从网络的商业经营模式着手,探讨新闻网站商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新浪、搜狐在2005年3月、4月、5月三个月的社会新闻排行榜的抽样调查发现,新浪、搜狐等大型门户网站上的色情、暴力、凶杀等刺激性社会新闻越来越露骨,其带有的黄色倾向也越来越明显。我国网络社会新闻的“泛黄”现象愈演愈烈,必须引起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11.
传媒专业网络平台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茜 《新闻记者》2003,(9):25-26
2003年7月28日,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国家8家重点新闻网站之一中国经济网正式开通,这也成为今年我国第6家开设传媒频道的全国性综合网站。在此之前,商业门户网站新浪和搜狐、综合性新闻网站千龙新闻网和新华网、人民网,都先后创立或改版推出了自己的传媒频道。这些网站在推出传媒频道时,都表达了为传媒业和传媒人提供服务和交流平台的宗旨,这反映了中国传媒业在新世纪初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中国传媒专业网络平台的壮大。一、传媒专业网络平台的类型中国传媒专业网络平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是伴随着网络传播在中国的兴起而兴起的。网络成为…  相似文献   

12.
现实中除新浪、搜狐等少数起步早的上市网站内容涉及体育、新闻、女性、健康等方方面面,确实没多少网站能做到如此。一方面多一个主题就需要增加这方面的人手,包括网络编辑、记者等。而多数网站这方面的人手根本没有或是水准平平,这就注定了网站会失败。  相似文献   

13.
中国从最早的饭否、叽歪到今天的新浪、腾讯、搜狐,微博网站也有了3年多的发展。这个过程中,有些运行很早却已经黯然关闭,实力强大的新浪微博却异军突起。新浪微博为什么能在中国这个市场独占鳌头?展望明天,新浪微博的前景又是如何?困扰众人的盈利问题又该如何解决?都是这篇文章将要探讨并试图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蔡骐 《网络传播》2006,(8):12-13
2006年5月17日,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上刊登了一则“人大女博士跳楼身亡”的新闻,一时引起轩然大波,各大网站关于此新闻的评论如潮。在新闻发布之初,出现了人们对于女博士跳楼的原因妄加揣测的状况,很多网友在不明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出言鲁莽,引起网络舆论的一片混乱。所以,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网络信息的解读和鉴别能力,排除不良信息影响,正确使用网络信息为自身学习、工作和生活所用,这是网络媒介素养的一个首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三昧》2008,(1):37-37
从2007年开始,北京网络媒体协会的身影开始逐渐活跃起来.3月28日,北京网络新闻信息评议会召开第一次评议会,包括千龙、新浪、搜狐、网易在内的15家网站分别汇报各自查纠网站不良信息的情况.这一年,类似的评议会举行了6次.随着网络媒体深度介入公共信息传播环节,中国传媒业必须努力学会尊重这一新生力量的存在,并且不得不接受网络媒体长大成人过程中相伴而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谢振明 《传媒》2008,(2):68-69
2008年1月中旬,"中国网站排名"网(www.Chinarank.org.cn)显示了"新闻分类前十名"网站,腾讯新闻、新华网、新浪新闻、网易新闻、凤凰网、搜狐新闻、人民网、联合早报网、中国经济网、百度新闻等十家网站名列其中.这表明,相对于国内外许多同类的中文网站,包括商业新闻网站与传统新闻媒体网站,这十家新闻网站已处于流量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17.
李俊良 《新闻界》2006,(6):17-18
在今年全国开展的“大兴网络文明之风”活动中,互联网界一系列有组织的事件引起了学界的格外关注:4月9日,由千龙、新浪、搜狐、网易、TOM等14家知名网站联合向全国互联网界发出了文明办网的倡议书;随即,新华网、人民网等11家中央主要新闻网站于4月11日共同发表响应书表示鼎力支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新闻跟帖评论的特点及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大多数新闻网站都在新闻正文后面设有网友评论入口,其功能是让网友即时发表自己阅读新闻之后的感受、观点和意见。如新浪网、腾讯网的"我要评论"、网易的"发帖区"、搜狐网的"我来说两句"、人民网的"我要留言"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新浪、搜狐、网易、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内重要网站的崛起,网络新闻开始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网络传媒的虚拟性,网络容量的无限性,致使大量的新闻信息通过互联网爆炸式地早现在人们面前。在大量新闻信息中,网民如何找到自己关心的新闻和信息,网络编辑如何使自己编辑的新闻和信息吸引网民的“眼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络编辑的标题制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2017年1月中旬,国家网信办对外公布消息:“标题党”专项整治行动调查发现,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焦点5家网站均存在较为严重的违反《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北京市网信办对这5家违规网站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这个新闻也使得“标题党”问题再次引起大家的关注,“标题党”尤其是网络媒体“标题党”的巨大危害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几大网站被处罚让广大网友看到了有关部门大力整治“标题党”的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