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相才 《新闻前哨》2010,(12):89-90
新闻语态指的是新闻报道的话语方式.即报道者采用何种立场、语气、态度、感情报道新闻。报纸民生新闻的报道语态。要在符合书面报道规范的基础上更吸引大众,力求成为大家喜爱的新闻样式。  相似文献   

2.
新闻与文学语态的融合是当前新闻叙事的重要发展趋向,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新闻与文学语态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从新闻中文学语态的发展历程、新闻文学语态的特色、文学语态对当前新闻叙事产生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够为今后文学语态在新闻叙事中的使用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宋颖 《新闻前哨》2002,(11):9-10
根据新闻批评的定义,凡通过新闻媒介用新闻和评论两种形式进行批评的都叫新闻批评。故本文不谈对批评性新闻的采访(主要为隐性和体验式采访),因为光采访而未报道的事实不属新闻批评的严格意义范围,新闻批评的最大属性便是公开性,没公开便构不成新闻批评。行使新闻批评的责任。好比穿钉鞋,拄拐棍,要小心谨慎,要做到:第一:“用事实说话”新闻批评的权威性来源于用事实说话,不但关注时间、地点等细节的真实,更关注事实的整体真实,即“二度客观”。二十多年来成功的舆论监督或批评报道,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在“叙述事实”,有时其“…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播音主持中,语态的合理性及魅力性与主持效果有着紧密联系,如果新闻主持人的语态不能较好感染观众,就会对节目效果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提高对语态的重视度有着极大作用。在实际情况中,由于语态的把握具有一定难度,很多新闻主持人在语态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对某些关键信息不能准确清晰地表达,在这种情况下,观众无法从节目中有效获取相应的信息以及乐趣,最终给节目的播出效果带来较大不利。本文主要对平民语态在新闻播音主持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周海钦 《东南传播》2011,(11):95-97
自20世纪九十年代《焦点访谈》和《东方时空》这两个栏目开播后,我国媒体顺应社会转型的需要,重新构建电视新闻语态,呈现出由现象到本质、由单一到复杂的变化,开创了类似《新闻1+1》等新闻语态的新面貌。本文从对比电视新闻言论类节目崛起前后新闻语态变迁的角度来分析、研究社会大环境转型后新闻语态所发生的深刻转变,以及新闻语态改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广播媒体正在朝大众化方向发展,为了提高节目收视率,一些地方电台开始将平民语态运用到新闻报道尤其是民生类报道当中。平民语态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灵活性,可以满足受众对于播音质量要求高、信息量大以及时效性强的需求。然而,这一做法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有必要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来提高民生类节目播出效果。本文主要对平民语态在广播电台新闻播音主持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对平民语态的介绍、总结以及应用实践,进一步促进广播行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仅利与责任是联系在一起的,不能只具有权利而不负责任,也不能只有责任而没有权利。党和人民对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既赋予了开展新闻批评的权利,也提出了新闻批评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媒介融合环境下的电视新闻语态共生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进步引发的生产力提升不仅触发了传播链条结构的变化,而且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传者和受者的关系,这直接导致了新闻语态的变迁.媒介融合时代,多元N级传播结构成为传播过程的主要形式,呈现式联播新闻语态、呈现式民生新闻语态和融入式民生新闻语态共生于传播过程中.传者和受者的身份越来越模糊,新闻本文呈现出视点多角度、时序多层次、报道多点次的全息化、融入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10.
价值范畴是对事物满足某种需要的功能的概括。价值是客观与主观的辩证统一,它具有相对性。社会行为的显著特点是目的性和选择性。所谓选择实持上是价值的发现、选择与发扬。所以,任何社会行为都有相应的价值标准。所谓新闻批评价值,就是体现在被批评的新闻事件、事实中的一种满足受众和社会正义或正当需求的功能。这种功能越强,新闻批评价值越大,批评报道就越能得到社会的欢迎。可以说,新闻批评价值的大小决定着批评报道的成功与否。探讨新闻批评价值,对正确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保证新闻批评的有效性,提高批评报道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闻批评的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批评,是大众传播媒介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进行或隐或显的分析、褒贬、评价的行为或现象,是媒介干预社会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以新闻手段进行的舆论监督是我国社会监督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传播媒介的一项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2.
“新闻批评”的学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所说的“新闻批评” ,并不是指揭露性、监督性的报道 ,而是指像“文学批评”那样的理论范式。长期以来 ,在新闻学领域 ,一门被忽视的学科正在引起新闻界和新闻教育界的注意 ,这就是对新闻及新闻媒体批评的研究。这一学术兴趣的出现并非偶然 ,而是管理部门、受众和新闻从业者对新闻报道强烈反思引出的一系列复杂问题 ,即如何分析、评价新闻作品 ,如何认识和批评新闻传媒行为 ,日渐激起研究者的不断思索。没有系统的理念指导 ,或者说在缺少学说指南的氛围中 ,人们对新闻及媒体的批评只能凭藉各自的意图 ,不能不产生认识的盲区。但人们并不…  相似文献   

13.
刘艺 《视听》2023,(8):134-136
随着融媒时代的到来,主流媒体正襟危坐式的新闻语态已经无法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为了适应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主流媒体纷纷探索更接地气、更亲民、更符合受众需求的新闻语态,“Vlog+新闻”应运而生,它改变了主流媒体过去传统刻板的新闻语态。实践证明,“Vlog+新闻”这种人格化、碎片化、平视化的报道方式,给受众制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在场感,它没有直接和强迫式地进行观点输出,更能适应当下“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4.
新闻批评,要讲究批评的方式方法。如果新闻批评方式正确、方法得当,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新闻批评中如何讲究方式方法呢?笔者认为,要对新闻批评稿件进行“软性化处理”,使新闻批评恰如其分,既提出了问题所在,又不过火,最后达到批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综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新闻监督的存在和发展,是和一定的社会条件密切相关的。那么,新闻监督的存在和发展究竟需要哪些社会条件呢? 首先,国家制度的民主性是新闻监督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民主就没有新闻的监督。有怎样程序的民主就有怎样程度的新闻监督。 其次,监督权利必须法律化。这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人民的监督权利的法律化,二是新闻媒体的监督权利的法律化。所谓监督权利的法律化,就是将人民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权利用法律形式固定下  相似文献   

16.
新闻热线一直是媒体倚重的一个信息来源,尤其是媒体对民生新闻关注度加强后,热线资源成了媒体争夺的焦点。但从现在发展趋势看,这种争夺的方式有了新的变化。在浙江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对新闻热线品牌的重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浙江电视媒体在寻求一种新闻语态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所谓新闻批评,就是采用新闻报道的独特手段,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的舆论监督活动。新闻批评是舆论监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江道衍 《新闻界》2001,(2):47-47
把握新闻批评的度,既是新闻事业在重要历史时期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对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9.
首先要说清的是这里所说的新闻批评,不是通常所指的舆论监督,而是新闻业务内部(鉴于篇幅,本文主要讨论纸质媒体--报纸)的批评。或换个说法,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