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门外释"(仌)"     
本文反对将"(仌)"隶定为古"泰"字,通过对包山楚简中几条简文的比勘,认为此字应释读为"夭",并对此字字形演变过程进行了简略考察.  相似文献   

2.
议"(冏)"     
新词新语研究是现代汉语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本文集中讨论了近期网络中被赋予新的意义的古汉字"(冏)",着重从"冏"的来源及流行、用法、与"冏"相关的词语等几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3.
"(發)"在古今众多字书中少有收录,在古今字书对其注解的基础上结合书证,对"(發)"及与其相关的字词进行释义梳理,得出结论:"(發)"是古代江东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对粗芦席的称谓,是一个在现代方言中还有残留的古方言词.在此基础上从古音通假和古代税收制度的角度分别对<文献通考>中"米"和"钱"的含义作初步考证得出结论:二者实为一物,是五代及宋时官府通过"折变(折纳)"的制度把征收的"(發)"(粗芦席)转为征收谷物之税目的名称.最后从训诂学及制度的严密性来考察,认为采取折变说(制度说)较为恰当.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小姐”一词的词义曾贬褒交替,不少媒体对此进行过激烈争辩。维文中“ ”一词也经历了类似的词义演变。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两词的词义嬗变进行了理性分析。文章认为,两词的词义演变反映了语言的发展规律,即反映了言语社区的地域分布特征:语言和经济的互动关系和称呼言语行为之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甲骨文器物字为研究材料,对比卜辞用例及考古器物发现,补释《甲骨文字典》器物字词义,增补卜辞用例,以期对甲骨文字学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根据方国瑜先生的解释,(父)(父)应属于六书中的形声字.如果从文化学和文字学两个角度出发,可以发现,这个字不仅与声符"(丰)"的读音有关,而且与它的意义和形体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汉语“什么”构成的反问句的结构入手,找出了汉语“什么”所构成的反问句在韩国语中的对应形式,以及在不同的语用意义中的汉语和韩国语的句法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8.
"(尚)"在甲金文及其它先秦传世典籍里难觅踪影,而在楚简里则大量使用.对楚简里"(尚)"的构形造意进行考察,有利于我们构想"(尚)"在早期的使用形态,揭示"(尚)"、"敝"、"幣"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古代突厥语、察合台语及现代维语这三大语言时期谈及人称词尾"( )"的使用情况,"( )"在现代维语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多种语法意义以及构词和词性变化上的作用,说明词尾"( )"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词尾.  相似文献   

10.
"差一点(没)"句式是语法学界讨论较多的一种句式.从"点"本身包含的肯定、否定两方面含义入手,比较分析了"差一点(没)"句式的五种含义,从而对其基本含义进行了有益补充,并为此句式的研究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在新乡辉县出土的一批带有"妇(婥)"铭文的青铜组器,是一组商代贵族使用过的青铜礼器.其铸造之精、形制之美、纹饰之华丽令世人赞叹.文章通过比照、研究,尤其是对该组青铜礼器器物上铭文的考证和分析,试图揭示"妇(婥)"组器使用者的身份、时间和地位,印证在商代晚期辉县一带"妇(婥)"一支贵族的活动范围,以及他们同殷商王朝贵族们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这一支被封在商王京畿一带活动的贵族群体,对维护京都的安定以及王朝的政治稳定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玉 《海外英语》2012,(1):279-281
Based on semantic theor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explains the different meanings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shang"(上) in five Chinese phrases-"shang ji"(上级),"shang mian"(上面),"shang fang"(上访),"shang xue"(上学) and "shang ban"(上班).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the usages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shang" through vivid examples.In the end she categorizes the usages and meanings of the morpheme "shang"(上).  相似文献   

13.
《广雅·释诂》内盛丰富,比较难读。本文以简驭繁,从同义情况的角度入手,对《释诂》作出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简化字中有一些字的声旁是"卖(卖)",实际上应该是"(買)',这是隶变后字形相溷造成的.经传中多不见"(買)"字,而常见"儥"字,实则二者为一字之分化,"(買)"字后以假借字形"鬻"或"粥"行,"儥"字则仅见于经传中且鲜用,他们所代表的字义逐渐被"买"和"卖"取代,这是因应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15.
16.
文章在考察东晋南朝道教典籍中有关"(峗)"的用例的基础上,结合信徒修道文化,对该词的意义进行了疏理,并对前贤的看法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7.
"(纈)"词族共有五个子族,所拥有的源义素分别为"圆转义""连绵不绝义""弯曲义""断绝义""瘦长义",源义素之间存在引申关系,由此可证汉语词义外部系统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8.
同义词主要在三个方面不同:词义、色彩和用法.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列举了甲骨卜辞中常见的几个形容词——大、小、多、吉、新,对他们的意义和用法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课程改革在小学阶段开设了"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目前,其课程实施在开课、教师、教研、师资培训、课堂教学等方面都不客乐观.其原因在于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任课教师、家长等诸多方面.反思"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本身,其综合的教学内容、多元教育功能、活动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心灵实际的课程特点,对任课教师和课堂教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亟待社会各界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有待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对其课程实施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