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议程设置是公共政策的首要环节,网络社会的异军突起造就了政策议程设置的一种全新模式,即网民触发模式。网民触发模式的基本要素包括焦点事件的引爆、共同体验的激活、意见领袖的动员、传统媒体的跟进和决策当局的认同。这些基本要素的结构性组合表明网民触发模式具有自身的内在规定性,与传统的精英主义议程设置模式表现出本质上的不同,代表了中国公共政策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Web 2.0时代的"网民议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Web 2.0"为依托的"网民议程设置"以双向互动、自下而上、自由随意为其基本特征,在新颖、别致、富于想象力方面,往往超出传统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网民议程设置"的零碎、分散,并不意味着缺乏深度和社会价值,有时它提出的议题反而能够提供主流议程设置所不具备的时代精神,并成为主流媒体的"议程资源".这些,都为"Web 2.0"时代的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理论探讨增添了新颖元素和广阔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的非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公共政策主体的目标替代与利益置换行为,公共政策客体操控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公共政策过程的终结环节被人为搁置,公共政策信息的失真与梗阻等现象,是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具体体现。关注和探讨公共政策非公共性问题,对于拓展公共政策研究视域,端正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提升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媒生态的改变,需要重新审视已有的大众传播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在网络传播时代有了新的特点,其中最核心的变化是议程设置主体的变化:传统媒体议程设置是由传媒掌控者实施的,网络媒体一部分来自传媒掌控者,另一部分也是更为重要的是来自网民个体,议程设置研究的视角需从传者中心转变为受者中心。网络议程设置从本质上看是网民的自我赋权。  相似文献   

5.
网络媒体的传播特征决定了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有别于传统媒体,需从增强网络媒体的权威性、增加把关力度、提高网民媒介素养、加快网络道德与法制建设等方面。强化网络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进而提高网络媒介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杰 《华章》2009,(10)
政策问题的构建是公共政策逻辑的起点.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对于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都是在已确立的政策问题基础上提出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当社会问题通过政策议程后才能转化为政策问题,才能以政策的形式加以解决.所以,正确的找寻政策问题成为公共政策成败的首要任务.而政策议程就是能够有效将众多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唯一途径.因此对于探讨社会问题进入公共政策议程的途径对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政府、房产商、银行和购房者利益的表达和博弈过程中,房地产成为投机和投资渠道,偏离公共产品的社会溢出效应。“新国八条”政策以“限购”作为手段,以居住的理性回归为诉求取向,对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运用多源流理论从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角度进行分析,有利于解释房地产调控政策议程设置的途径,从中挖掘出我国此项政策议程设置的独特之处和公共政策制定的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事件的舆论传播中,传统媒体作为网络关键的信源存在。相对于网民个体性信源,传统媒体可信度稳定,能够提供事件进展的调查性信息、理性权威的评论、平衡公平的报道。传统媒体的专业优势,使得其比网民信源更能设置网络议程,进而引导网络舆论。传统媒体应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以网络关键信源的角色来强化其对网络传播的议程设置功效,引导网络舆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微博是一种新型互联网社交服务,自诞生之日起就深受网民的追捧,仅仅出现四年,就迅速被人所认可,成为近年来最引人关注的媒介产品.而议程设置理论最早由麦库姆斯和D.L.肖提出,理论认为,大众传媒通过其报道方式的选择,能影响我们的认知.本文通过对微博的特点以及议程设置理论的概念及特征的梳理,分析微博语境下议程设置主体、议程设置的特征、议程设置的过程等新特点.希望能通过研究微博的议程设置功能,能更好的理解、利用微博这个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有着深刻的影响,积极影响包括有助于促使政务透明化,提高政策制定参与度;弘扬社会正气,推动政策议程;维护公共利益,使政策制定更加人性化;促进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其有效性.消极影响是官僚主义阻碍网络舆论的发展及政策制定,不均衡参与造成政策制定的非代表性,虚假信息可能造成政策制定的决策失误.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培养高素质的网民和规范网络舆论管理等措施,将有助于规避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社会在我国也悄然兴起。它的兴起对公共政策制定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它增强了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更好地保证了公共政策的民主性和公共性;另一方面,它又引致了政策的不平等性,增加了政策制定的社会成本,削弱了政府权威。为此,我们对公民社会的兴起应持理性的态度,正确地引导,以便使它在政策制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网络诸客为研究对象,运用个案研究、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由网络诸客管窥网络社会,对博客、播客、闪客、麦客、威客、维客、换客、抱客、晒客等网络现象从网络议程设置的角度进行了梳理。本文归纳出网络议程设置的四个特点:信息更易于召回;去新闻化;网民自我身份的确认;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交织。  相似文献   

13.
从伯纳德·科恩于1963年提出议程设置理论后,议程设置理论作为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研究的热点课题一直得到发展和丰富。议程设置理论就是媒体议程影响公众议程,公众议程影响政策议程。在网络媒体兴起前,传统媒体在社会传播中占据主要地位,传统媒体议程也对公众议程和政策议程产生着巨大影响。而网络媒体,特别是网络论坛的出现,由于信息来源多元化、高度互动的特性,已经和正在对传统媒体议程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本文将以天涯社区论坛为例来分析议程设置在网络论坛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两会”报道是一个“议程设置”的过程,也是公众议程(舆论)、媒介议程和政策议程相互作用的过程。“议程设置”研究与我国的舆论导向研究之间有一定的理论连接点。大众传播媒体的“议程设置”作用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两会”报道中的“议程设置”研究对详细考察传媒的舆论导向过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行动者网络为方法论,界定出一个特定的政治传播互动网络作为分析框架。文章以流转公文及媒介报道等文本的内容分析话语框架分析为主要策略,结合观察及相关人访谈,通过对政策议程媒介议程及公众议程三者关系的考察,阐释信息在“精英-媒介-大众”行动者网络中的流动消长再生产的过程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分析社会情境与行动者的相互约束及形构,由此透视当代中国“国家-社会”关系及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本文主体由三个教育政策案例组成,案例折射出议程设置过程的三种特殊典型:自上而下的议程设置、自下而上的议程建构及议程隐蔽过程。研…  相似文献   

16.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信息的"把关人",议程设置的直接目的是吸引大众的关注,议程设置是各种社会力量博弈的过程,推动议程设置的主体往往是"强势集团"。议程设置理论在核心价值体系传播中的运用首先应确保核心价值体系在政治议程中的优先性地位,其次应该利用报纸传播、书籍与期刊传播、网络传播、广播影视传播等大众媒介促进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另外也应关注公共议程中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进展。核心价值体系传播过于"运动式",议程设置周期相对较短;传播过程中公众参与不足,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在突发性社会事件上,错失了促进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时机,这些都是议程设置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全媒体时代,快速发达的信息流影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和行为选择模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亟待创新。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主体发挥主要功能的理论依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发挥议程设置理论的作用,把握网络传播的客观规律和作用机制,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媒体议程设置功能,指在当今社会中,现代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众的想法、看法和舆论。西方国家利用媒体的舆论引导和议程设置的功能,可以轻易地操纵国内与国际的舆论和公众的看法。因此,中国必须利用媒体的功能来宣传自己,争取中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网络媒介议程设置的弱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进入大众传播后,由于其自身的开放性、互动性、即时性等特点,对传统的议程设置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网络媒介议程设置发生了弱化,给网络传播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网络是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将极大地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如果运用失当,也会变成"洪水猛兽"而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并会破坏和谐的媒介生态环境.针对网络媒介议程设置弱化的负面影响,相关各方面应积极寻求应对措施,加强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考制度作为一种公共政策,从一开始启用,就在履行着“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分配”的功能。而高考科目与内容设置作为高考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理解为一个子政策,它在为整个高考制度履行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功能起着支持和铺垫的作用。具体说来,高考科目与内容设置的基本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