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推进书院制管理模式过程中,辅导员的传统工作面临了来自育人对象、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挑战,本文试图从树立以生为本育人理念、加强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创新育人方法与内容、建立科学高效的学生工作保障机制等方面对书院制管理模式下辅导员育人工作机制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2.
书院制管理模式是在学生公寓管理的基础上,以学生生活社区为单位,融学生的教育、学习、生活、文化为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书院制管理模式为辅导员角色的转变和准确定位提供了契机。在这一模式下,辅导员的角色发生了从灌输管理到引导服务,从单一事务管理到多元化导师引导,从学生工作“多能手”到职业化、专业化,从经验型辅导员到研究型辅导员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树牢为党为国育人育才理念。辅导员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其在高职院校育人过程中承担着倾听者、辅导者、教育者、传授者等多重角色。辅导员对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基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视域下如何创新育人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必修课。立足三全育人背景,从辅导员的视角创新探索“一核三链”育人路径,回答了“如何培养人”的时代之问。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以来,“三全育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全面聚焦的研究课题,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替代的角色有了新的工作方向,辅导员队伍工作的开展也有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明确“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一线角色地位为基本,利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角度分析存在问题,以创新高校辅导员队伍工作理念和工作路径,提高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书院和学院协同育人是当前中国内地大学书院制改革必须正视的关键性问题。学院和书院定位不明、导师投入不足、担心专业教育受冲击、双院沟通机制不健全、辅导员和导师职责不清等诸多问题都表明了双院协同育人中的困惑。这些困惑源自现代大学制度与书院制在空间离散与整合间的矛盾,管理上集权与自治的矛盾,大学教学与科研的矛盾以及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理念认同上的矛盾。为实现双院协同育人,促进书院的可持续发展,书院和学院必须整合在培养"人"的共同目标下,基于学习成果一体化设计课内外教育方案,推进书院导师专业化发展,不断完善双院协同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作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新样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辅导员作为育人的重要力量,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应扮演好“积极践行者、主动协同者和坚定推动者”三种角色。为了促进三种角色的实现,既要增强辅导员课程思政的思想与行动自觉,锤炼基本功,也需要在学校层面健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国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的复杂化和学生思想出现的新特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也从创设之初的“政治引路人”逐渐走向多元,由单一的角色逐渐转换成新的“角色丛”。本文先分析了全员育人体系下辅导员角色定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后深入阐述了辅导员担任的新的角色:服务人的角色,学习者的角色,合作者的角色,创新者的角色,研究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王峰 《文教资料》2010,(13):232-233
辅导员在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担负着重要角色。注重辅导员服务理念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意义。文章从职业道德素质、爱岗敬业、增强服务意识等方面入手,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育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繁杂,大多时候辅导员仅作为“幕后”角色参与高校育人过程,很少有机会站到“台前”,遑论开设教学课程。实际上,辅导员开展课程教学也存在现实困难。一是事务性工作占用辅导员太多时间和精力,导致辅导员无暇参与课程教学;二是多数高校课程设置较为固定,专业性较强,没有针对辅导员开设的课程,课程都由专职教师承担,辅导员则专职学生工作,专职教师负责教书育人,辅导员负责思政育人,二者沟壑分明。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高校支持辅导员开设课程,鼓励辅导员参与课程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尝试。文章以西南交通大学“悠然见君子”课程为例,探索如何用辅导员的方法开设育人课程。  相似文献   

10.
马宁 《科教导刊》2023,(7):87-89
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为心理育人提供了新理念,辅导员是高校育人工作队伍的中坚力量,要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通过心理育人把大学生培养成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文章分析了“三全育人”视域下心理育人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通过加强辅导员心理育人能力顶层设计、深化辅导员心理育人理念、全员协同落实心理育人、开展辅导员全过程心理育人、促进辅导员全方位心理育人等方面来培养和提升辅导员的心理育人能力。  相似文献   

11.
《超市大赢家》是一档消费竞技性服务类节目,它自觉不自觉地承担了一定的社会功能,那就是迎合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定位并诱导社会对这种定位的肯定。电视节目起到了连接现实——象征——意识形态的作用。从意识形态角度来讲,《超市大赢家》维护和构建了一定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2.
角色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这个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班主任首先要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增强角色责任感;同时要做好学生的角色规范建设;并且正确运用角色期待,启动学生的内驱力;最后妥善处理角色冲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中家长的心理状况关系到孩子的发展取向,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了解家长的角色心理是做一个合格父母的前提,家长正确的角色定位,不断地实现角色成长,宅善性格,提升能力,是父母实现对孩子有效教育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强制拆迁”视角下的政府角色混乱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强制拆迁"现象屡屡发生。在"强制拆迁"过程中,由于历史原因、经济原因、政治原因而造成了政府角色混乱,如政府角色的越位、政府角色的错位、政府角色的缺位等。在拆迁过程中,政府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避免出现角色混乱。政府应该成为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代表者,成为社会各种阶层利益矛盾的调解者,成为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和社会责任的承担者。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焦点之一就是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从"主导者"转变为学习者、组织者、引导者等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但是,目前教师在转变角色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教师角色失调现象,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本文在探讨教师角色失调所产生的影响情况下,提出调适教师角色失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化,高校办公室秘书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意识,提高角色素质,实现 角色的转换,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本文就高校办公室秘书如何转化自己的角色定位、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做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高校师生角色关系是一种围绕教育教学过程而形成的特殊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角色互动的结果。基于角色理论的视角,探讨目前高校师生角色关系失调的主要表现为:师生角色间冲突、师生角色不清和师生角色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角色规范的表面化使得师生角色行为缺乏指导和制约、角色期望的模糊不清或者冲突使得师生角色行为无所适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角色环境入手明确师生角色规范和期望、从角色主体入手强化师生对角色规范和期望的认同两方面改善师生角色关系失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化学习型社会的到来,教师的传统优势似乎不再明显,许多教师面临着“今天怎么当教师”的角色困惑,甚至出现了“职业倦怠”倾向。本文以对人生角色的感悟为出发点,从当代教师的作用观、关注点、自身修养的变化以及教师的理性思维和教师的教育信念等方面,分析阐明了当代教师在其角色意识当中所应明确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职能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漫长的历史中,教师作为知识人,其角色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开发者”、“行动研究者”和“激励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这一角色变迁的实质是师生逐渐摆脱教育过程中的“非人”地位,发挥其作为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占有的地位及其规定的行为模式,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的期望和要求,是心理素质的深层结构.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来源于学校的教师角色教育.对学生进行角色教育,一是靠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教育思想,靠学校全面教化作用和价值引导,二是靠学生自己的积极内化和自我构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正个人与社会,贡献与索取的关系.有当教师和当好教师的意向,才能将社会期望转化为个人的需要,提前进入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