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的题画诗除了表达他有关艺术创造的思想之外,还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他常在题画诗中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抒发人生的感慨,寄托归隐的思想。本文试就苏轼的题画诗分析此种复杂寓意。  相似文献   

2.
王竞慧 《现代语文》2008,(10):35-36
苏轼是古典文学中最受人推崇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许多诗词作品都是脸炙人口的佳作。而今有幸闲暇之余细品其作。在过去的阅读笔记中,笔者曾经注过“苏轼飞鸿可思”一笔,此番对其诗词的重新阅读,笔者也特别留意了那儿处“飞鸿”的踪迹。有所感悟,恃于拙笔,不揣谫陋,提出些个人见解,愿大方之家有缘指教。  相似文献   

3.
苏轼的史论文数量众多,质量上乘,主要包括论历代人物和论历史事件。前者论述了先秦至唐朝的众多历史人物,重点是先秦秦汉人物;后者则以其《正统论》最为有名。苏轼的史论文在形式上笔势纵横,议论横生,极具感染力;在思想内容上喜言得失成败,罕及纲常伦理。不仅在宋代占有重要地位,对宋以后的历代史论文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关于“美”与“丑”的文艺理论中,“以丑为美”是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苏轼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审丑”理论。苏轼的“审丑”理论形成于求奇尚怪的宋代,建立在他个人人生际遇、哲学观、文艺观的基础之上。苏轼的“审丑”理论从艺术本体的角度对“丑”所蕴含的美学价值进行了全面的揭示,并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轼的散文不仅手法精湛,而且具有独特的个人特质。文章从自由的书写与高扬的主体意识、独特的审美视角与生活态度的情趣化、创作风格的转变及人生际遇的转折三个方面加以简单的分析和评述。力求透过文字,呈现一个命运坎坷、主体意识强烈和生活情趣化的苏轼。  相似文献   

6.
7.
苏轼与蓬莱     
王媛 《华章》2013,(32)
蓬莱自古被称为“人间仙境”,不仅风光秀美,有著名的蓬莱海市奇观,更收藏有一百三十余方历代碑刻,修筑有著名的“苏公祠”等。苏轼曾于元丰八年知登州,虽任期只有短短五天,但与蓬莱却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8.
苏轼的饮食诗,主要指其专门书写饮食的诗作,也兼顾那些提及饮食的诗作。从苏轼饮食诗中不同类型的“地方”入手,进一步探究诗中所写的饮食实践和饮食交往使饮食和地方产生的深层联结,进而充分认识苏轼通过饮食建立地方认同的难度和复杂性。这种从“人地关系”分析宋人诗歌的尝试,有助于揭示苏轼饮食诗中过去相对为人们所忽视的意义,对分析以日常生活为书写对象的部分宋代诗歌,也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9.
苏轼,是宋代影响最大的文学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个自觉进行理论探索的多面手。当宋朝文人争言"平淡"时,唯独苏轼提出了"枯淡",显得独特而引人注目。试揭示作为中国文论术语"枯"的出现过程,并以此去观照苏轼文论中"枯"的含义,揭示其对之前文论中"枯"的继承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0.
苏轼与晏几道作为北宋后期词坛上的两位代表人物,留下不少涉及到"梦"这个独特意象的作品。他们的涉梦词在艺术风貌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为"喻梦"与"醉梦"的不同,这与二人的思想经历、脾气秉性以及生平遭际是分不开的,而其共同的创作动机则更多出于词体自身的特质。苏、晏的涉梦词不仅确立了梦词的审美范式,也从不同方面促进了词体的发展,并婉曲地展露了他们隐秘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1.
苏轼的“闲适之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轼一生,数遭贬谪,然所作诗文,多闲适之乐,且与白居易相较,自有特点。他所体认的闲适之乐,其含义比白居易更深刻、更丰富,表现为旷达心境,忘身化外。“适意为悦”表现出苏轼的苦乐观和价值观,这种生活姿态,超越了物质因素和生活形迈,臻于委顺自然、纵浪大化的精神境界,与前代失意文人的心境,亦有异同。  相似文献   

12.
苏轼的“辞达”说是对孔子“辞达”说的创造性发挥,是苏轼一生创作实践的总结,是他学思想最成熟的表现,是他独特审美情趣的集中表现,更多地表现了他学思想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根,是贯穿于传统文学的一条主线.文章试从“气”的角度对苏词中的浩气、郁气、清气进行探论.  相似文献   

14.
苏轼是个智者,他从小就对人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他青少年开始直至密州任上提出超然物外思想为止,分析研究他在各个时期对人生思考的言论和行动,得出了"超然思想的提出是他人生思考成熟的标志"的结论。文章还阐述了超然思想对于认识人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赤壁与苏轼     
潘博成 《现代语文》2005,(10):38-38
赤壁,是不可一世的曹操的伤心地; 赤壁,是智勇双全的孙刘的转折点; 赤壁,同样记载了苏轼的豪迈与不屈,  相似文献   

16.
词的特点是长于抒情。苏轼词之所以受到人们喜爱,在于他掌握了词的创作规律,在词中抒发了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读者共鸣。苏轼是一个多情的词人。他热情澎湃,激情四溢,豪情万丈。所以他的词具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如火如荼的煽情性。苏轼词中表达了豪情、韧情、亲情、爱情、艳情、真情、怡情、民情、同情、傲情、乡情等。故称苏轼为词中“情圣”乃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7.
历来学界评论东坡词,或称"豪放",或根"婉约".而笔者认为.苏词的本质是豪放与雅的统一。其"豪放雅词"的审美内涵表现为以下七个方面:(一)无意不可入:题材开拓形成豪放雅词;(二)以我观照万物;人物形象的变化形成豪放雅词;(三)使用"醉酒"的道具:摆脱理性束缚形成豪放雅词;(四)议论入调:表述方式变革形成豪放雅词;(五)使事用典:语言构成的变革以形成豪放雅调;(六)雄奇恢宏的境界:结构的变革以形成豪放雅词;(七)旷达的人生哲理:豪放雅词的根基与内蕴。苏轨的豪放雅词在调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轼在其诗词作品中常借西施以写西湖、咏美人、抒胸臆。摹写西湖时,突出了西湖晴雨相宜、自然秀丽的景色;吟咏美人时,勾勒出美人不染尘俗、遗世独立的姿容;抒发胸臆时,借“西子”表达自己的离别之情、人生幽思和生命感悟。苏轼的“西子”书写是深入理解其人其作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9.
周晓瑜 《现代语文》2006,(10):17-17
宋朝名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自称东坡居士。苏轼取号“东坡”的原因与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有关。  相似文献   

20.
苏轼艺术创作的形神观主要是由"赋形""传神""意气"等组成,苏轼对神的观照是建立在形的基础上,他突出的贡献有两点:一是从气化形神到艺术形神动态转化过程中,苏轼以自身艺术创作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将"神"意化和韵味化。苏轼"文人画"主张是这一理论的具体体现,同时揭示了诗情画意的审美理想是苏轼对"形"与"神"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