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走进新课程,用新课程理念审视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那么,作为给学生发展奠基的服务者,在新课程视野下,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关注自己的教育对象呢?  相似文献   

2.
杨锐 《现代教育科学》2005,(6):53-53,55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也是取得教育良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学习”或“教学”的过程,是学习者自身发现意义、建构意义的过程,不能简单化地归结为单纯的知识堆积。归根结底,学校教育所追求的,是作为人的能力发展的“健全人格”和“基础学力”。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教育者的学生观,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视学生为被动的客体,是管辖的对象,贮藏知识的容器。教育者习惯于对学生发号施令,不考虑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采用注入式灌输法,用一系列理性的知识和规范去要求学生,把不顺眼的行为一概斥责为“越轨”,甚至常常用“高压政策”制服学生,其结果使学生个性心理处于压抑的状态。另一类则视学生为独立的个体,他们强调研究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主张学校应该适应学生,一切以帮助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新课程主张对全体学生负责的观念,用师爱、童心、尊重、理解、关心等一切办法去叩开学生的心扉,…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需要科学的学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逸 《中学教育》2002,(1):40-41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基础 ,是实现教育创新的突破口。一、尊重和信任学生 ,是树立科学学生观的前提。长期以来教师的主导作用被片面夸大 ,“学高为师”的含义被无限扩大 ,一旦成“师” ,便生“君临一切”心态 ,师生之间已演绎成绝对权威和机械服从的关系 ,在这种极不正常的关系主宰下 ,抑杀了多少学生的自尊和个性。在不少教师眼里 ,学生只不过是一个“容器”而已 ,忽  相似文献   

6.
学生观是教师对教育对象的基本认识和基本素质,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学生应是教师意识的中心,学生地位的意识以及学生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一位小学老师跟我说她被“主体”二字害苦了,她说明明知道可以用许多方法来教学,却又怕被批评不够“开放”、“过度干预”,于是教学上缩手缩脚,觉得处处受到限制,结果搞得都不知何为教学。究竟“主体”二字可以承载的空间有多大,如果仅让儿童凭自己的意志天马行空地自由游走在自己所建立的“主体”世界里,而脱离他所生存的社会和教育环境,这样的教育是不切实际的。  相似文献   

8.
学生观是影响教学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具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采取与其相应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方式又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新课程实施阶段,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学生观。那么,传统的学生观有哪些弊端,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观应包含哪些内容,他们对教育有哪些启示呢?本文就此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究竟应坚持怎样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教育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当我初次成为一名教师时,只知道学生是教育对象,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培养下学知识、学本领、学做人。新课程改革后,学习了一些新的现代教育理念,我意识到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尊严,有人格,教师要尊重学生,培养有健康人格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则有趣的神话故事: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在雕刻一座少女像时竟钟情于这位少女,后来他的痴情感动神灵,这尊塑像变成真人,与他结为伴侣。一旦付出真情,定会得到对方真情的回报。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现象。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神奇的结果呢 ? 因为教师一旦根据学生的各种因素形成对某个学生的期望,一定会通过各种方式,如分组、强化、提问等,影响被期望的学生,进而使学生形成了自己的期望,最后表现在学生主动积极的行动中,从而获得成功,而这成功反过来又强化了教师的期望,形成了教师期…  相似文献   

11.
在教师眼里,一个学生的“好”与“差”应如何来界定呢?这决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一直以来,我们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就过于唯一,过于偏颇。总认为那些成绩优良、全面发展、懂事听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一些成绩不佳、爱闹事、不听话的学生就是差生。殊不知,当我们用这种简单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时候,我们已经暴露出思想上的严重错误。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价学生?这与教师的学生观有很大关系。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首先,教师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与情感体验是密…  相似文献   

12.
从教学即交流、理解、创新、艺术等四个方面描述现代教师应具有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13.
让我们先从字面上解读一下“学生”这个词。何谓“学”?作为名词的“学”,指学业、学问、学识;作为动词的“学”,指学习和体悟。何谓“生”?首先是生疏、陌生、不熟悉;其次是生命、生存、生活;第三是生长、产生和创造。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新课程改革的先导。新课程需要教师具备以下四个教学观:第一,教学不再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第二,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第三,新课程重结论,更重过程;第四,学科教育的落脚点应该在教育,最终在人。教师应努力树立上述教学观,并在课程实施层面上努力落实相应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实践基础上的反思也诠释了反思的一个核心作用——促成教师教学理念内涵的清晰化,从而促成教学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着缺乏尊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简单化的教育方式以及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消极学生观。积极教育运动是以学校和师生现实状态为出发点,以积极的理念与行动为手段去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的教育。这种理念非常契合于优化教师的学生观,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效果,满足师生对于积极情感体验的心理需求,改善教师的消极学生观。在积极教育理念引导下,可以从知、情、行三个方面实现教师学生观的优化,以提升师生互动效果,使师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最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我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总的看法,是教师认识学生的观点和评价学生的标准及思想方法。它决定了师生关系的类型,也决定了教师的教育态度和相应的教育方式。学生观是教育观的核心,是教师调节与学生之间的道德关系的思想基础。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对教师的职业道路能否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当至关重要。经过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想对我的学生观作一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8.
《云南教育》2009,(14):42-42
“望子成龙”,几乎是每一位中国家长的期盼;“金榜题名”,几乎是每一位中国学子的追求。这样的人生规划,这样的价值取向,深深浸润在人们的脑海中,流淌在人们的血液里,阻塞着人才成长的航道,左右着社会评价的体系。  相似文献   

19.
办学理念之误读课改之后,"理念"一时成为教育的热词。专家学者、普通教师几乎言必称之,否则似乎就是不懂课改,以致遭人白眼。曾"道听"得某一专家回答某高层领导"课改带给中国教育怎样的变化"的提问,堪称"绝妙好辞":本次课改其他变化虽一时难见,但它毕竟改变了中国教师的话语表达方式。本人无从考证这一消息之真伪,但专家之言一定是大实话。我曾经说,如果今天让  相似文献   

20.
教学活动有两个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不光是学生能从教师身上学得知识,而且教师也会从学生身上学到有用的东西,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相互获益,这正是"教学相长"这个成语最恰当的解释。因此学生群体是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教学素质的最实用、最丰富的营养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