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鲁迅小说《故乡》的教学,许多教师往往注重了它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批判思想,忽视了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只是把它简单的当作环境描写去理解赏析。认为《故乡》中着墨不多的四段景物描写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它是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和中国文人传统审美思想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2.
精神“故乡”的失落——鲁迅《故乡》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迅的《故乡》中写了三个“故乡”:一个是回忆中的,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理想中的。第一个是“过去时”的,第二个是“现在时”的,第三个是“未来时”的。小说突出描绘的是现实的故乡。 (一 )回忆中的“故乡”   “我”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带有神异色彩的美的故乡。   它的“美”,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感受得出来:   1.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这里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少年闰土有一副“紫色”的圆脸,脖子上带着“明晃晃”的“银白”色项圈,海边有五色贝壳,“红的绿的”都有,鬼…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篇文学鉴赏作品,通过对黄河浪散文<故乡的榕树>中情与景有机的结合,将眼前物通通经过作者情感的洗濯,然后再用工笔般的精雕细琢地描绘,从而把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呈现给读者,为我们寻幽探微般地揭示了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这对我们欣赏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都提供了规律性的认识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思乡诗《乡愁》,已为大家耳熟能详。本诗则是和余光中先生同时代,有着同样坎坷人生经历的台湾著名诗人彭邦桢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很显然,这首小诗的灵感得益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诗人取李诗的望月思乡之意,推陈出新,写出了孤悬海外多年、欲归不得的台湾游子独特的思乡情感,流露出一种惆怅而无奈的情愫。诗的第一节,诗人由天上月猛然跳跃到水中月,而且回环往复,不断地浅唱低吟,形成了一种深邃缥缈的意境。这不由使人想起“水中月”、“雾中花”这类常被人喻作一些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事物。当时诗…  相似文献   

5.
晚风中的袅袅炊烟,如狂草,似天书,虚实相生,意象天成;微风里的田田莲叶,摇曳着,轻舞着,亦乱亦整,新意迭出;风拂下的葱茏树木,凋零着,吟唱着,岁月如梭,生命如歌。  相似文献   

6.
<正>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美好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或移民,谁都会思念自己的家乡。"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是诗人余光中《乡愁》中的一段。什么是乡愁?可以说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写乡愁的诗人很多,古代的如李白、孟浩然、苏轼等,现代的如冰心、三毛、席慕蓉  相似文献   

7.
故多在远方 张抗抗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相似文献   

8.
《故乡》     
杨忠 《贵州教育》2012,(15):50-F0004
  相似文献   

9.
<正>旅次朔方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这是唐代诗人刘皂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写诗人离开家乡后长期客居并州,又北渡桑干河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命运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未用任何渲染之笔着意描写,而是以倾诉的方式直抒胸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的前两句写久客并州的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10.
一、笔酣墨饱抒真情 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是写文章的大忌,是不能感动人的。“情动于衷,始能为文”(刘勰)写文章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故乡的榕树》是作者通过回忆故乡榕树下的童年生活而抒发思乡之情的散文,作者写此文时“已离乡千里万里外了”,而且时间已过了“三十年”,但故乡、故物、故人、故事时时在脑海中浮现,离乡愈远愈久,思念愈切愈深。这是一种游子对于母亲的思念。这种思念之情是真切浓郁的,是崇高纯粹的,刻骨铭心,挥之不去。 只有真情,并不一定会写出好文章。《故乡的榕树》的作者运用了高超的抒情技巧,笔酣墨饱地抒写  相似文献   

11.
《故乡在远方》是一篇写故乡的散文,但与一般写思念故乡的抒情散文不同,张抗抗的文章借助自己对几个故乡情感的体悟,表达了自己对于“故乡”的一种理解,一种更深意义上的探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由于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加以山川险要,道路阻塞,使得人们特别依恋乡土。离乡远游者,无论是戍卒、游子、商人,还是贬谪的官员,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客子思乡的情怀,这种情怀也成为唐诗吟咏的重要内容。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就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诗作:  相似文献   

13.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14.
我相信,不论什么人,当他与故乡告别时,他的心情一定是很矛盾、很复杂的。鲁迅1898年背井离乡外出求学,漂流东洋后栖身北京;1919年返回故里,决定卖掉老屋,接母亲及家眷举家北上。此番搬家,可以说是同故乡的诀别了,他将永远离开生他养他的土地,他将埋葬童年少年的美好记忆,他将割断同这里的各种联系,他将孑然一身去陌生的世界闯荡。古人讲“叶落归根”,而年届“不惑”的鲁迅,却是要“拔根而去”,这种“拔根”式的生命、情感体验,不能不使鲁迅产生一种人生的悲伤感、漂泊感和对未来的困惑感。此后,鲁迅再没有回过故乡…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故乡》是人教版初四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是继第二册《社戏》后的第二篇鲁迅小说,本课教材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应完成的教学目标来看,应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本单元中,本课教材应完成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本教材和在本单元中鲁迅的另一篇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所反映出来的共同的反封建的主题,以及理解和掌握它和本单元中另一篇讲读课文《有的人》所采用的相同的对比写作手法。针对以上分析,设计了本节课的三个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17.
一、第一课时师:上课前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喜欢不喜欢读小说呀?生(齐):喜欢。师: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读小说的吗?(学生纷纷举手。)生:每读完一篇小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回忆小说的故事情节,并把小说中有趣的故事讲给同学和朋友听。师:复述故事情节,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又与别人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好!师:既然大家都喜欢读小说,老师就满足大家的这种爱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在1921年写的一篇小说《故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要读通读懂小说《故乡》,而且要探讨阅读小说的方法。师:昨天,安排大家回去预习课文,按照我们的…  相似文献   

18.
《省会》的主人公我,是革命派作家,隔了二十年回到故乡。一面沉浸于甜蜜而又很痛苦的少年时代、青春时代的回忆中,一面面对革命高潮过去后的今天的反动时代,想着在将来能够目睹那幸福的自己的祖国的一种希望,也已消亡了。被传讯到警察厅后,在那里等我的新任厅长,竟然是大学时代低年的同学,他向我不阴不阳地怀念起一起加入学生运动的伙伴们的事情。带着直面这种嘲讽而又寂寞的人生的我的困惑,小说闭上了幕布。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文学创作充满了睿智和独创,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故乡》就是其中的一篇。作者1919年底回故乡绍兴接母亲、搬家,见到的故乡很让他失望。一年以后,也就是1921年1月,他以  相似文献   

20.
卞钟鸣 《学语文》2006,(6):32-33
杨朔说过:“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深刻动人,情文并茂是时代对散文创作提出的要求。香港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就是一片洋溢着生活情趣和浓郁乡土气息,文字优美的“抒情诗”。表达对有庇护之恩的故乡的深情思念,抒发游于对故乡.对祖国的挚爱是它的主旨。为了表达这样的主旨.作者在选择材料时可谓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