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六册有一篇课文叫《千变万化与千篇一律》。“千篇一律”指艺术创作中的“重复”,而“千变万化”指艺术创作中的“变化”。“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是说在时间的持续、空间的持续或时间、空间的综合持续中,艺术创作的重复与变化。作者首先把“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置身在“艺术创作”这样一个范围之内,接着用“重复”和“变化”来点题,二者的细微差别从文字上看表现在“一律”和“千变”上。也就是说,前者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而毫无变化,而后者形容变化极多,没有穷尽。那么,我们再来看二者的关系:只有“重复”而无“变…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年1~2期上看到梁爰如老师的文章《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初探》(以下简称“梁文”),文中多以初中历史七年级《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为例,说明不同理念指导下教学目标设计的差异及其知识结构的整合。这节课是学生进入历史课程的第一节课,诚如梁文所言:“关于原始社会情况的教学内容,时间久远,概念较多,内容枯燥,  相似文献   

3.
凝动的建筑     
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在空间转移的持续,但是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相似文献   

4.
张之翔 《物理教师》2003,24(7):27-28
关于滑动摩擦力作功问题,梁昆淼教授在本刊1986年第12期发表了《动能定理与热力学第一定律》一文,文中写出了他对滑动摩擦力作功的“比较传统的处理”。我们感到,这种传统的处理存在两个问题。为明确起见,我们在这里将梁文的这一部分全文抄出,再指出其中的问题,梁文的这一部分如下:  相似文献   

5.
《秘书》1993年第10期,梁月宏同志在《浅谈“意见”文种的应用》一文中说“某种公文能否独立地作为一类文种使用”,应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必要性”“唯一性”和”“可行性”.梁文在谈必要性时,与请示做了比较.认为请示的内容只涉及本单位的某个问题,而意见则是关系全局性的工作.大家知道,《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规定“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用‘请示’”,并未对”“请示”的内容作什么限制,梁文对请示与意见的区分实无必要.  相似文献   

6.
四维空间     
四维空间亦称“四度空间”,“四度时空”、“四维宇宙”、“时空连续区”等.这一概念由德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闵可夫斯基首先提出来,因此又称“闵可夫斯空间”.它是由通常的三维空间和时间组成的总体.由于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而且空间和时间是不能分割的,因此要确定任何物理事件,必须同时使用空间的三个坐标和时间的一个坐标.这四个坐标组成的“超空间”就称为“四维空间”。闵可夫斯基根据这个概念,发  相似文献   

7.
读了《现代语文》杂志2005年第8期登载的梁永国先生的《现代汉字体系的科学性、简易性》一文(以下简称“梁文”)后,笔者感到作者的不少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空间的实质,是一个事物所处周围环境的立体位置,以及它本身与周围其它事物的距离间隔和区域,由长度、宽度表现出来并与时间一起构成运动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空间无边无际,时间无始无终,而绘画艺术便是将表现的自然空间转化为平面的图式空间、视觉空间,并融入了个体生命的心性空间。在这里,首先是自然空间、画面空间、心理空间的三者关系。显然,中国山水画主要表现是其“笔墨结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笔墨”通过规律性的组合之后而成“象”:一种客观的“景象”,一种人文的“气象”,一种艺术的“形象”。其“笔墨”,在程式自由的空间中铺张弥漫。  相似文献   

9.
跟介词“从”有关的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从”表示空间、时间起点的使用规则进行了再归纳,指出当“从”表示空间起点时,除了强调“从”后一般要跟表处所或方位的名词词语外,还应该强调“从”字短语的句法位置和句法功能,即居于动词前作状语;留学生在使用“从”表示时间地点的意义时,容易遗漏“起”、“就”,因而有必要对必须出现“起”、“就”的情况进行归纳。另外,“从”的偏误原因有很多.其中母语负迁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特别是日韩语中,与“从”相对应的格式不止一个,在使用汉语的“从”时,容易与其他介词混用。  相似文献   

10.
何小勤 《广西教育》2007,(11A):36-3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这一理念要求我们要把教学目标从关注让学生获取知识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持续地发展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身心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以实现从“以本为本”到“以人为本”的根本性转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则应抓住“乐学、会学、创新、运用”几个方面来落实这个理念。  相似文献   

11.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和顺序性 ,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并存性。时间和空间合起来称为四维时空。任何形态的物质客体都具有一定的广延性和持续性 ,任何能量和信息的传递都不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因此 ,我们可以以时空为纽带 ,理解一些重要哲学概念。1 运动与静止 物质的运动既在空间中发生 ,表现为物体空间位置的相对变化 ;又在时间中发生 ,表现为它总有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因此给运动下定义的时候 ,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课本中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概括 ,这里的“…  相似文献   

12.
①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之态。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的"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在空间转移的持续。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首先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时间意识,长久以来的社会理论传统皆围绕这一纬度展开。全球化时代时空体验的巨大转变使人们将关注的焦点从时间移到空间。所谓现代性研究的“空间转向”所蕴含的理论主张就在于试图探究空间在现代的演变以及现代的空间实践的特征,以期在现代性研究的时间纬度之外,开辟空间这一角度来对现代性进行说明。由此而来的一个深远的影响或许可重构社会理论的研究范围和主题。  相似文献   

14.
我认为“物质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中运动”,这类常见的提法,不适于表述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基本原理。一方面,这类提法使得人们把运动着的物质理解为它本身并不具有时间和空间形式,只是占据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它只是在既定时间和空间之中存在和运动,而不是在自身的存在和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时间的持续和空间的广延特性。简言之,本身无时空之物在时空之中,占据了一部分时空。另一方面,这类提法使得人们把时间和空间本身理解为非物质的、不运动的,只是其中有填入的物质在运  相似文献   

15.
过程是什么呢?过程就是事物空间的延伸和时间的持续的变化(如进、退、升、降等)形态。据此考察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要搞清楚:1.围绕着教学目标,教师应该给学生学语文的广度和深度作一个怎么样的界定。这个语文学习上的空间延伸问题,对于许多语文教师来说,恐怕是一笔糊涂帐。如果要问:“一学期教了一册课本,你引导学生掌握了哪些语文知识和能力?”可能没有多少教师能作一个明确、概括的回答。可见语文教学过程的空间延伸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2.教师应当通过哪些步骤去引导学生达到广度上和深度上的要求。这个语文学习上的时间持续问题,对许多语文教师来说恐怕也是茫然无知的。这也难怪,既然在广度和深度上的目标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先贤对“道”之论述,表明“道”是一种空间体现,具有无限弹性;将人与“道”并列,这也说明了“道”是可具体而微的,是可以实指物种及其智慧的。“道”正是时间与空间之有机糅合,而并非仅就空间而言,现代物理学也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17.
一、表示“这个”“那个”“这些”“那些”等指示概念的代词叫指示代词。this(这个)一般用来指在时间或空间上较近的一个人或物,these(这些)是this的复数形式;而that(那个)常用来指在时间或空间上较远的一个人或物,those(那些)是that的复数形式。例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是地理教学中的基本概念。就高中地理而言,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正确认识人地关系,而了解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结构、分布和运动规律,是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基础之一。作为客观存在的地理环境各要素,其空间的分布及相关、时间上的发生与发展,又是共本质的特性。 以高中地理教材为例,尽管并不是每一个章节都明确含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但实际上,从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到最后一章“人类和环境”,时间和空间概念总是或隐或现地、却又贯穿始终地存在于每一个章节中,它们是地理教学中一对不容忽视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曾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一份报告。在报告中提出了“四大支柱”教育观,就是培养学生“会认知、会做事、会合作、会生存”。我们提出关于“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同这一教育观是一脉相承的。这也就涉及到了关于“养成教育”的问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学习习惯,就是培养一个民族优秀素质的起点。学生的活动空间本来就不大,班级占有学生成长空间的绝大部分。所以,把“养成教育”作为班级工作的一个基点,不失为一个明智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一、解题 "沿途的风景"是2011年南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中的作文题。"沿途"强调的是过程,距离。这个距离既可以是时间的也可以是空间的,"途"也可"长"可"短"。它既可以是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也可以是短短的一瞬间,只要有一个“距离”就行,就能形成“沿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