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为“我”买《山海经》一事,是全文叙述的重点,这是没有疑义的.作者详细地记叙了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将“我”渴慕《山海经》的缘起,大人们的敷衍,阿长来询问时“我”不以为然的心理,阿长送给“我”《山海经》时的具体情景,此事对“我”儿时乃至成人后的深远影响等,一一描述出来,中间还使用了铺垫和渲染的手法,所以这件事令读者很受触动.  相似文献   

2.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的内容,理清了文章的层次,还复述了课文。现在(边讲边投影:)请说说在作者眼里,阿长是怎样一个人?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长妈妈的呢?  相似文献   

3.
2006.04我读了张洁女士的《语文教学中人文氛围的营造》(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5年第9期),觉得文中“愿语文课堂‘人文’的氤氲之气日益浓郁”的呼吁,“于我心有戚戚焉”。现仅举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为例,与诸位同仁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开发课文的人文资源的问题。《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佳作可供学生学习借鉴之处颇多,且我决定另辟蹊径,把引导学生探究本文的人文意蕴作为教学重点,引导他们通过领悟文章的感情,来净化自己的思想,陶冶自己的情操,涵养自己的德性。学生在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的同…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第3册《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是鲁迅先生写女工阿长的回忆性散文。课文对人物欲扬先抑的写法,对选材详略得当的剪辑以及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都是值得我们好好揣摩的。鲁迅先生的文章,一向被人们奉为经典,褒奖有加,却很少读到指误的文字。我在反复品读第3段时总觉得段落划分有些不妥。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文章往往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其文辞兼美、内涵丰富,恨的是其不知道从哪里下口讲给学生听。本文选取了了鲁迅先生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通过分析文中的儿童视角和大词小用手段的运用以及文中核心事件长妈妈与《山海经》等重要情节透视了作者对于长妈妈的深厚情感,从而解决了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6.
阿长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一些小孩牵着父母的手直嚷着要糖吃,酒楼里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儿,街上的吆喝声更是一波连着一波。阿长好奇地东看看西看看,惹得众人都朝阿长望去,可阿长仍沉醉于寻找之中,没有发现众人此时的异样目光。  相似文献   

7.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憎恶A.z§ng B.zheng C.zen ( )2.惊骇A.g6j B.hai C.h白i ( )3。惧惮A.dan B.dan C.ch6n( ) ● .4.咒骂A.zh6u B湟h6u C.z6u ( )5.粗拙A.zhI=l B.zhu6 C.zhu6( )6.烦琐A。shu6 B.sh已 C.su6 ( )二、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 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 B.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簿起来,但完全消 失,大慨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C.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 在渴暮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D.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安住。三…  相似文献   

8.
《阿长与山海经》抑笔和扬笔外观结构上的失衡,却并不妨碍它成为一篇杰作。在抑笔中,作家运用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中特有的双重聚焦,在不动声色的叙事中暗含对长妈妈的同情,为扬笔蓄势铺垫。在扬笔中,作家借助《山海经》这一意象,带领读者反观长妈妈粗俗的外表下质朴动人的人格魅力。前文的种种铺陈,使得结尾处深情的呼唤水到渠成,余音绕梁。  相似文献   

9.
阿长是鲁迅散文中经常提到的一个人物,是小鲁迅的保姆。鲁迅先生称她为“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狗、猫、鼠》)。据说,她在乡下死了丈夫,也丢了土地,没法过活,便跑到城里来谋生,来到了周家,做了小鲁迅的保姆。  相似文献   

10.
还记得鲁迅笔下的那个丑女阿长吗?她喜欢“切切察察”,对孩子管教严格,可以说带少年鲁迅许多磨难。虽然阿长身上有着许多消极落后的东西,却有着一种伟大的“神力”,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4.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教学重难点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刻画人物的方法。3.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教学设想教学方法针对教材的特点,尊重认知规律,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可采用“导读法”,也可采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揣摩迁移”三步走的模块式,也可采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教学…  相似文献   

12.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邃的佳作.细心体味,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一、独具匠心标题新.<山海经>是文章的动情点,也是作者情思的触发点.正因阿长为"我"买到<山海经>,长妈妈才让"我"感激和怀念.标题揭示了文章的内容和范围,突出了主旨.  相似文献   

13.
14.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本中的长妈妈是鲁迅儿童时代的保姆,她帮鲁迅找到了“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山海经》,《山海经》给了少年鲁迅强烈的“震悚”并产生无比的“敬意“,因而也使鲁迅对长妈妈终生怀有感激和怀念之情。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阿长与〈山海经〉》形成了单一的阅读视角和解读——诠释者较多地注目于从政治角度和民粹立场来阐释,把阿长阐释为劳动人民美好品质的化身,而忽略了鲁迅内心的冲突与紧张造成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是曹雪芹的伟大杰作,其所以伟大就在于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别开生面的人物形象。本文的宗旨,就是试图通过对其中部分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的分析,来探索曹氏在小说人物表现上的一种手法。  相似文献   

16.
一个年青就守寡的保姆,在她去世三十多年后,她所照看的小哥儿,成了大名鼎鼎的作家,在多篇的文章里提及她,怀念她,并在心底为她祈祷“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她就是鲁迅笔下的阿长,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却在她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善良和热情,透射出令人敬佩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张勇 《学语文》2003,(1):26-26
初中语文第三册收录了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笔者在教读时,感觉到课本对此文的注释有两个失当之处: 1.虽注但不确切。课本对《尔雅》的注释是:我国古代的辞书,作者不详,大概是汉初的作品。这条注释忽略了《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集《呐喊》中,曾塑造了病态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形象,诸如收入中学课本的《孔乙己》中的孔乙己,《阿Q正传》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等,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这些小人物是病态社会中艰难挣扎着的不幸者,他们愚昧、麻木,在他们身上似乎找不到任何亮点。而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班级:浙江永嘉桥头中学初二年级某班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板书课题)。这篇文章回忆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1:阿长。生2:保姆阿长。师:嗯,保姆阿长。题目写着"阿长与山海经",其实文中与阿长发生联系的事物还有很多,不只是《山海  相似文献   

20.
鲁迅小说集《呐喊》中,曾塑造了病态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形象,诸如收入中学课本的《孔乙已》中的孔乙己,《阿Q正传》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等,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这些小人物是病态社会中艰难挣扎着的不幸者,他们愚昧、麻木,在他们身上似乎找不到任何亮点。而收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小人物——保姆阿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