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一中国古代小说敢于直面人生,将生活中的悲剧无畏地呈示给人看。今天的读者无不对杜十娘这一悲剧形象扼首叹惋,对那个没有真情,铜臭味十足的社会痛心疾首。我们解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类怨而能怒的悲剧文学,探究杜十娘这一中国古代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悲剧形象,百宝箱这一意象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
铃声响过.我在黑板上板书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几个字,字还没写完,下面就传出一声叹息:“杜十娘真是太可怜了!”听到这里,我的心里不禁一震:难道学生们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杜十娘?于是我决定转变先前设计的教学思路.决定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走近杜十娘的生活.走近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人生。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敢于直面人生,将生活中的悲剧无畏地呈示给人看。探究杜十娘这一悲剧形象,百宝箱这一意象具有典型意义。如果我们从“百宝箱”这个意象入手去解读杜十娘形象的悲剧意蕴,也许是一条新的通途。  相似文献   

4.
新教材第四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一文中删去了原文中结尾处柳遇春得小匣和后人评论此事各一段,笔者认为后者可删,其理由是:本段与本文情节关系不大,杜十娘作为“女侠”形象明珠暗投,读者可以在上文中自然领会,删去会给读者以思考的空间。但前者不宜删去,其理由是:一、前者保持了情节的完整性。小说一开头就交待李甲“与同乡柳遇春监生同游教坊司院内”,柳遇春帮杜十娘借得一半赎金后,杜十娘“以手加额道:‘使吾二人得遂其愿者,柳君之力也。’”临别时,又许诺“异日我夫妇必当重报”,所以,小说写杜十娘…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所谓“有价值的东西”,具体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便是杜十娘的生活愿望。她是人生苦难的化身,生活在烟花之巷,失去了正常女子追求幸福的权利。因而她的愿望就是不愿听从命运的摆布,憧憬美好的未来,追求“生死无憾”的爱情。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她“久有从良之志”,与李甲“情投意合”,经历了一番曲折后,终于离开妓院,跳出火坑。但李甲惧怕“位居方面,素性方严”的父亲,卑恶的盐商孙富又趁机抓住他意志薄弱的缺点,最终,李甲出卖了杜十娘。杜十娘的愿望破灭了。杜十娘满腔悲愤,在“观…  相似文献   

6.
“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塑造了杜十娘——一个沦落风尘却又绚丽夺目的妇女形象。万种柔情化流水,明珠美玉投盲人。一代名姬葬鱼腹,千古风流也不惭。冯梦龙引时人评语赞其为“千古女侠”,的确,作者以生花妙笔对杜十娘这一形象进行了成功的艺术塑造。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杜十娘悲剧原因的分析已是约定俗成的。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从新的角度来分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 ,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在传统话语中对女性往往作物化处理 ,这表现了男性对女性的鄙视 ,表现了女子地位的低下 ,基于此 ,杜十娘的悲剧是必然的。一、把花柳情怀 ,一担儿挑在他身上古往今来 ,我们民族约定俗成地把“女人”与“美人”等同起来。而在我国业已完善的话语系统中 ,“美人”被“物化”了 ,我们会用许许多多美丽的词藻来描绘“美人”。我们看冯梦龙对杜十娘的描绘 :浑身雅艳 ,遍体…  相似文献   

8.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杜十娘形象。杜十娘虽然身为京城名姬,但仍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这让人联想到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她“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但杜十娘又不像琵琶女那样任凭命运的安排,“今年欢笑复明年……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相似文献   

9.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见于明代冯梦龙编撰的拟话本小说集《警世通言》 ,是“三言”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它讲述的是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京城名妓杜十娘于千百王孙公子中属意宦家子弟李甲 ,两人相守相爱 ,山盟海誓。杜十娘一旦情定便立志从良 ,历尽艰辛终得以赎身落籍 ,追随身无长物的李甲远归江南。孰料近乡之际 ,李甲被凯觎杜十娘美色的富商孙富说动 ,中途情变 ,竟以区区千金将杜十娘转让他人。杜十娘这时方才打开随身携带的“百宝箱” ,以积蓄万金之良苦用心怒斥孙富的私欲和李甲的负情 ,最终决然怀抱宝箱沉江自尽 ,千般恩爱化为万古遗…  相似文献   

10.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高中语教材四册)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中的名篇。长期以来,人们对杜十娘的性格及其悲剧原因进行了诸多分析和阐释,但也是仁见仁智见智。《教师教学用书》中“课鉴赏说明”部分里说:“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李甲是富家子弟。他虽然也曾对杜十娘真心爱恋,但他屈从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再加上孙富的破坏,最终背叛了爱情,造成了杜十娘投江的悲剧。”对此,笔不敢十分苟同。李甲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对杜十娘只能是一种庸俗的金钱关系,无爱情可言。  相似文献   

11.
妓女形象研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近似空白,除杜十娘这一形象因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在教材中出现频率稍高外,其余鲜有提及。于是研究者也就极其罕见,加之“妓女”一词似乎不登大雅之堂,这一领域便约定俗成地成了禁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扑通”的一声跳水声,那个“浑身雅艳,遍体娇香”的杜十娘就这样香销玉殒了,令人扼腕叹惜之余,更令人敬佩万分。有人说,李甲只是杜十娘决定从良的一个契机。她,一个敢爱敢恨敢说敢为,机智又有心机的女人怎么会选择李甲作为终生伴侣?李甲,他懦弱,自私又缺乏主  相似文献   

13.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话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佳作。其艺术特色有三点 :一、一波三折、紧凑巧妙的曲线结构这部小说的情节本身并不复杂 ,主要写京城名姬杜十娘渴望从良 ,费尽心机嫁与贵公子李甲 ,归途中却因被李甲所弃而自尽。但作者巧作安排 ,把这一简单的故事写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豪门公子李甲入京读书 ,为杜十娘所倾倒 ,杜十娘“久有从良之志 ,又见李公子忠厚至诚 ,甚有心向他” ,两个人“朝欢暮乐 ,终日相守 ,如夫妇一般 ,海誓山盟 ,各无他志” ,享受了一年有余的快乐时光。但他们的欢乐是需要金钱来维系的 ,随着李甲钱囊…  相似文献   

14.
封建礼教历来被认为是杜十娘悲剧的罪魁祸首,其实不然,杜十娘的悲剧正是源于她太过聪明,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相似文献   

15.
杜十娘的“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四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白话小说集《三言》中的名篇 ,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以其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执著追求自己心目中美好理想的女性形象———杜十娘。笔者就其身上所渗透的美学意蕴挖掘一二 ,以资鉴赏。一、“雅艳”形容美杜十娘身为教坊名姬 ,自有一番姿容。作者运用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刻画人物肖像的笔法———集中刻画 ,独成一段 ,写了杜十娘这一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美女———粉媚蛋脸 ,黛眉秀目 ,樱桃红唇 ,体态高雅、艳丽 ,浑身娇气袭人。这种外在美显然是劳动人民的良好愿望在杜十娘身上的外在…  相似文献   

16.
杜十娘并没有爱情。作为六院名妓,杜十娘累财千金,意欲赎身其实易如反掌(百宝较之区区三百两简直天壤之别)。然而从良却不简单,出入青楼的怕都不是可托付终身的人。这里撇开男女间如何产生爱情之微妙,若从“利益”驱使角度看,杜十娘选择李生或许出于他的稍显忠厚。见惯浪荡纨绔的杜十娘以为寻到了救命稻草,可哪知于封建“沃土”之上根本生长不出这种稻草,因为地中缺少一种称之为男女平等的土壤。古已有之的封建纲常与男子的绝对至尊,注定了女子丧失一切权利或是享受一切男子应允下的权利,包括爱情。从某种角度来讲,女子在爱情之上,绝对被动…  相似文献   

17.
男杜十娘     
一日中午,一男生在女生宿舍楼下不停地唱“你要是饿得慌,对我十娘讲,十娘我给你做面汤;你要是冻得慌,对我十娘讲,十娘我给你做衣裳……”女生宿舍正想午休的一同学终于忍不住胸中怒火,从床上一骨碌爬起来冲着窗外大喊一声:“杜十娘,别唱了!”该男生的歌声虽然而止。男杜十娘@侯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塑造出了众多悲剧女性形象,像《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三言二拍”中的杜十娘,《祝福》里的祥林嫂,《雷雨》中的鲁侍萍等等,她们都很善良、聪明,也有一定的反抗意识,但是最终却未能摆脱悲剧的命运。其中杜十娘的悲剧尤其值得我们探讨。杜十娘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十分出色的女人。她天生丽质。“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唇似樱桃,何减自家樊素。”“果是国色天香”(文中孙富语)。她才艺超群。在偕同李甲归乡的途中,一曲“状元执盏与婵娟”,唱得“声飞…  相似文献   

19.
杜十娘没拥有爱情。作为六院名姝,杜十娘累财千金,意欲赎身其实易如反掌(百宝较之区区三百两简直天壤之别)。然而从良却不简单,出入青楼的怕也都不是可托付终身的人。这里撇开男女间如何产生爱情之微妙,若从“利益”驱使角度看,杜十娘选择李甲或许出于他的稍显忠厚。见惯浪  相似文献   

20.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结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伏应这是指小说前后情节上的关照和呼应,包括伏笔和照应两个方面。伏笔,是作者在小说的前边对后面要讲的情节的预先提示或暗示。这是一种有计划的“埋伏”,目的是为了让读者对下文出现的情节不感到突然。《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下简称《杜》)的开篇交代李甲与杜十娘相遇,是在“与同乡柳遇春监生同游教坊司院内”之时。这里介绍李甲与杜十娘,却十分自然地顺便提及柳遇春,即用“伏笔”。这一伏笔,似是闲笔,实际上却深有匠心。因为有伏必有应,也就是说,小说后文中必有用到这个柳遇春处。契诃夫在谈到伏应时曾形象地说过:“要是你在第一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