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阅读《观潮》(第七册)一文,为什么钱塘大潮能给人留下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的强烈印象?细作分析,便可看出这是与作者的巧妙点染分不开的。历史评价点出“奇”。课文起句交代“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不从今日始,自古以来,即有定评。这一历史性评  相似文献   

2.
小语第七册《观潮》一文,具体地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来临之前、之时、之后壮丽而奇特的自然景观。阅读此文后,为什么会留给人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呢?经反复品味,认真分析,便可悟出作者对“奇”的几处巧妙点染,为全文展现“奇”起到了渲染作用。 历史评价巧妙点“奇”。课文起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不是今日之“奇观”,而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为  相似文献   

3.
南宋词人周密的《观潮》一文,描绘了钱塘潮涌的雄伟景象和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展示了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它既像一幅风景画,又像一幅风俗画。自然美、人情美交织融汇于一体,使读者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4.
孙犁小说《荷花淀》在写作上颇具艺术魅力。题材新颖,注重写妇女群像;语言质朴,内涵丰富;场景描写生动形象,具有诗化美感;情节结构严密,内容环环相扣。  相似文献   

5.
小语第九册教材的《白杨》,立意深刻,构思精巧,文字隽永,富有极强的文学感染力.可从三个方面来窥见它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6.
茅盾作为一代文豪,既有举世闻名的宏篇巨著《子夜》,又有绚丽多姿的中短篇小说;既有冷峻的文学批评,又有幽默中带有讽刺的杂文随笔,也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而《风景谈》《白杨礼赞》则是其抒情散文中的佼佼者。虽然二者都是解放区的礼赞,人民的颂歌,然而在艺术上却各有所长。如果说《白杨礼赞》以谨严凝练,完美集中见长,而《风景谈》则以跌宕多姿,挥洒自如见功夫,更充  相似文献   

7.
《听潮》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不少人单纯地根据海潮的涨落把它划分成三幅图景: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却忽略了它另外的方面。其实,课文之所以艺术魅力无穷,就在于它融乐、诗、画于一体,如单纯地把它看成是三幅画面似嫌不足。“听”是全文的脉络,但文意并不止于“听”,而是让读者通过“听”去感受大海的声音美、意境美和色彩美。温馨柔和的小夜曲。落潮时的大海恬静而温顺。“大海上一片静寂”,“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此时作者笔下的大海是平静的,温柔的,就像一位徜徉在花前月…  相似文献   

8.
《观潮》     
自读导言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2.整体把握文章,学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自读程序1.认读。(1)读准字音。艨( ) 艟( ) 倏( )泅( ) 舸( ) 雉( ) 溯( ) 僦( ) 绮( ) 溢( )(2)读懂词义。①同义词释义联读。略略不相睹( )略不沾湿(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发文身( ) 皆出酒食( ) 既而既而渐进( )既而儿醒( )②生词释义点读。珠翠罗绮溢目 倏尔黄烟四起方其远出海门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手法。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2.…  相似文献   

9.
《观潮》(第七册)以凝炼的文字,形象地描绘了气势磅礴、色彩绚丽的钱塘潮,文章起伏跌宕,错落有致,言简意丰。作者开篇概写了钱塘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  相似文献   

10.
鹰,是飞禽中的猛士,是空中之王!鹰的雄姿是勇敢者的(化身)象征,鹰的形象是无畏者的化身。当代女作家唐敏"心中的鹰"被升华为"空中的音乐",它不同凡响,别具新意,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其写法上有如下特色:  相似文献   

11.
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其中《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写得最精彩的片断,通过范进中举的前前后后,各类人物陆续登台表演,真实生动地显现其真伪、善恶和美丑的本来面目,而且发掘到人物的灵魂深处。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的新编初中《语文》第三册,在“阅读提示”中提到《陋室铭》是托物言志的名作。笔者经仔细思考,颇不以为然。因为,《陋室铭》并未将“陋室”的物性物态作为描述主体,甚至没有一句写到“陋室”的形状、颜色、结构、陈设等方面的特征,而是在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之后,以“陋室”居者的生活行为作描述主体,以显示其“德”何以为“馨”的所在,以证明“陋室”之不陋,所以,虽也有寓意在其中,也是言志之作,却并非运用“托物言志”之法。辨析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关系到我们对此文写作方法的基本认识,也关系到我们的教材编者应该把怎样的…  相似文献   

13.
第一步,让学生图文对照,分析图中画的内容和文中哪些语句相对应。学生指出:1.高高的浪头画出了海潮“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的雄奇壮伟。2.画出了“艋艟数百,分列两岸”,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及将领在炮楼上指挥演习的情景。3.画出了吴儿“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的精彩表演。第二步,我让学生分析出图文不符之处,学生兴致大增。指出的缺点有:1.水军演习和吴儿弄潮应是两件事,可一幅插图夹杂两件事,这是不恰当的。2.水军演习没有体现出“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  相似文献   

14.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曾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借助语文课本中优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观潮》(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它以饱含深情的笔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雄伟、壮观的画面。教学时应紧紧把握意境,通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欣赏美的韵味,激发美的情致,培养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5.
古人论诗词,有所谓“点染”。“点”、,就是点明意旨;“染”,就是渲染形象,烘托气氛,以突出所点的“主旨”。《观潮》一课(六年制第七册第六课)的作者,得其三昧,在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时,巧妙点染,使读者对大潮磅礴的气势、雄壮的声威,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一、历史评价点出“奇”起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交代了钱塘江大潮被誉为“天下奇观”不自今日始,古时早有定评。作者开头引用历史性评价,一方面,意在激发读者急切阅读下文的浓烈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点明文章的意旨,在于突出一个“奇”字。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 .认同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2 .知道课文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是观察的结果。3.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并选择造句 ,理解、积累并运用描写潮水的语句。4.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4自然段。5.能给课文分段。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1 .学习课文 3、4自然段 ,知道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2 .知道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 ,有声有色 ,这是观察的结果。3.理解、积累并运用描写潮水的语句。4.能有感情地朗读 3、4自然段 ,并熟读成诵部分语句。5.理解词语 :天下奇观、天水相接、沸腾、横贯、山崩地…  相似文献   

17.
一、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1.震撼激射( )2.吞天沃日( )3.如履平地( )4.吴儿善泅者数百( )5.溯迎而上( )6.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7.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方其远出海门 、 ●2.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3.吞天沃日4.皆披发文身——5.吴儿善泅者数百一6.而旗尾略不沾湿一7.江干上下十余里间8.而僦赁看幕 三、下面句中划线部分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是【 】 A.仅如银线 B.大声如雷霆 C.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D.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四、下面句中数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  相似文献   

18.
钱塘江潮是我国的著名自然奇观之一,历来有不少文学作品描写过它。《观潮》这篇笔记的特点,是以高度精练的文字绘制出一幅历史生活的画卷,生动地再现了南宋时期观潮的盛况。文中着重描写的是水上表演,在其前后则分别以潮的声势和观潮人群的场面为衬托,结构精巧,主次分明。作者又善于用恰当的比喻来描绘事物的形象,使人觉得种种景物如在眼前。  相似文献   

19.
20.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观潮》钱塘江大潮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其中的秘密。因受太阳、月球引力的影响和地球自转的作用,海面会出现潮汐,这是很普通的现象。然而,钱塘江的潮涌却分外壮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