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话教学中的人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人说:"对话教学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对话",这一革命性的课堂行为,改变了教师独霸讲台唱独角戏和学生"回收站"式的等待灌注知识的被动学习,使课堂成了生机勃勃的生命活动所在,成了师生浮想联翩、创意生成的沃土.  相似文献   

2.
哲人说:“对话教学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对话“,这一革命性的课堂行为,改变了教师独霸讲台唱独角戏和学生“回收站“式的等待灌注知识的被动学习,使课堂成了生机勃勃的生命活动所在,成了师生浮想联翩、创意生成的沃土.……  相似文献   

3.
人性美教育应该是语课教学中与专业知识并重的内容之一。新课标的实施,无疑将使语教学中的人性美教育继续走向深入。笔凭多年在教学一线积累的经验和感受,认为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还缺乏这种教育,致使一些孩子心灵扭曲、行为越轨。故此,乘新课标实施之东风,试就语课教学中的“人性美”教育小论一二。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育人的摇篮,作文教学应弘扬人文精神,重视人格的养成。如何在作文强调做"人",在作文教学加强人情美、人性美教育呢?(一)要在情境中鼓励学生捕捉创作灵感——感受"情"生活为写作之源,它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处处弥漫着"情",处处透射着"知",要培养学生认知感悟力,让学生按自己的目光审视客观世界,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感知世间万物,以体验感受"情"。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7,(7)
作文是育人的摇篮,孩子从小就在作文中再现人物的音容笑貌,体会景物的自然情趣,倾诉平凡生活中至真至善的人情美、人性美,陶冶自身情操,塑造自己心灵。作文教学的过程正是培养学生美德的过程,从观察感知,体验感悟到捕捉信息,提炼素材直至构思作文,每个环节都可能让作者感受真情,感悟真理,陶冶性情,升华思想。作文的过程就是引  相似文献   

6.
刘伟力 《师道》2007,(12):26-27
教书育人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说起来似乎很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古人云,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当我们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万象和灵活万变的教育对象时,人性和爱心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溅出的课堂教学"浪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简要回顾了历史上各种人性论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文学中表现人性的方式,来达到透视文学中人性美的目的.其中对新文学样式及网络名词的简单分析,渗透了对思维及创新的追求,希望能给文学中的人性美,增加一点新的光彩与乐趣.  相似文献   

8.
路遥文学的人性美是多方面的。朴实美、悲情美、人情美的交错,展现的是路遥对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带给读者的则是复杂的心灵感受。文章重点分析了路遥文学作品中的人性美,通过作品举例展现了路道人性美的多种观点。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只为了欣赏别人,更应该让自己也成为别人欣赏的对象。而语文教学终极目标就着让人变得有知识修养、有品位、充满着人性美。而这一切的实现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孙永庆:你编著、出版了数十种著作,发表了难以数计的文章,才思如此敏捷,这与你在学校的语文学习有关吗?你的写作是如何炼成的? 王国华:我的经验不足为训.上学时我很少认真听语文课,只是凭着兴趣读了很多课外书.  相似文献   

11.
对话理论指导下的对话教学模式以学生兴趣、能力发展为主,初步解决了过去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基础、重传授知识的现象,具有创生性、生成性、自主性、互动性等特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近几年来,我借鉴这种模式,开展文娱教学,受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胡媛媛 《文教资料》2009,(17):16-17
朱自清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在他一篇篇朴实无华的美文中,亲情、友情、爱情娓娓道来.伴着作者人性的光辉带给读者最深沉的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史上,表现战争题材的长、中、短篇小说数不胜数,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汇集现当代作家作品的选集出了千百种,必选的篇目一准会有《荷花淀》。5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重读这篇短短的小说,依然让人身临其境,怦然心动。《荷花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性美教育的理论依据,然后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性美教育应具备哪些素质,接着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性美教育的实践,最后作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性美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5.
余华小说中的人性意识述说,强调了人性中的美好,淡化了小说的苦难色彩,可以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对仁爱、本性、善良的描写是他小说不变的主题。结合余华小说创作时代可以将其作品中关于人性美的表现分为四个部分:苦难生存,人性本真;温情回归,人性本善;时代交织,爱满现实;荒诞存在,幸福栖息。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描绘了诗情画意的茶峒风情,展示了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创造出闪耀着神性之光的理想人物,体现着人性中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歌颂了自然的人性之美,反映作者的理想之美。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始终将人性中真善美的部分作为重点加以表现。这种人性美既是沈从文作为"乡下人"的人生经验复现,同时也是其赖以在现代化的世界中实现精神独立的力量依托。在具体的小说文本中,美好的人性主要表现为生命自由的追寻、自我尊严的觉醒以及纯净人生的渴求等三个方面,寄托了作者内心深处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观念。正是这种对于人性美的坚定信念,使得沈从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间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并最终为读者谱写出一曲曲忧伤但又不失宁静的唯美乐章。  相似文献   

18.
庆淑梅 《学子》2004,(6):47-47
《项链》是莫泊桑的代表作,同学们几乎都读过。《项链》的主题一般认为是讽刺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我认为,《项链》的主题除了讽刺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思想外,还是一曲诚实守信的颂歌。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的创作动机对他的创作风格起着支配作用。他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表现在展示人性的原初美和理性美两方面。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一精神,对指导新闻写作,特别是典型人物报道同样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重视从人性美的角度去报道典型,既是人文关怀的体现,也是新闻作品引人入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