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灌输与启发     
我们教师常用“启发式”、“问答法”,可是有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启”而不“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在灌  相似文献   

2.
“问答”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长期以来,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束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使得惯用的“问答法”往往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在课堂上,尽管教师激情扬抑,侃侃而谈,学生却常常是启而不发,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仅个性受到压抑,而且也阻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改变这种不和谐的课堂气氛,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赋予“问答法”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启发式教学,是所有好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和红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它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已经生根开花,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提倡和运用。但是,在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启而不发”“启而乱发”的现象还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启不得法。启是发的条件,发是启的结果,要使学生发得好,教师首先要启得好。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中“启而不发”、“启而乱发”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启之不当”。因此,实行启发式教学必须讲“启”的艺术。一、“启”要有针对性“启”要有针对性,要因教学情形而宜,做到情况不同,方法有异。教师首先要充分估计学生思维受阻的原因,找准障碍处,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启发。启发时要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达到“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目的。如一道百分数应用题:“商店有一种衣服现在售价  相似文献   

5.
课堂提问,每当碰到“启而不发”时,有的教师不是埋怨学生笨,就是埋怨学生懒(只会当‘听’长),其实,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在学生而在老师。谁都知道,“启”是“发”的前提,“发”是“启”的结果,因此,教师应从“启”的方面多找原因,讲究点提问艺术。 (一)明确目的。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即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把钥匙,是教师赠送给学生的最好礼物,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无价之宝。比  相似文献   

6.
启发小议     
课余闲聊,常闻一些教师因一堂课没上好,总爱埋怨学生:启而不发。很长时间,笔者也常有同感。 学习令人长进,改革促人探索,而今,我省悟到其中的一些问题了。 首先,“启而不发”的说法是对“启发”一词的错误理解。 《论语》里记载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郑玄作注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可见,“启发”是一个同义复合词,“启”与“发”都是从教师这个方面谈的,并不是教师启学生发的意思。又可见,课堂沉闷,学生思维不积极,一般来说,主要责任在教者。 其次,何为启发?  相似文献   

7.
1前言 启发式教学是东西方都有的古老教育智慧,探究其本土之源则是先秦儒家的“启、发”说。现实中,教师对“启发”本体之意的不求甚解,屡屡出现操作误区。伴随着对“启发”本体之意的正确理解,人们可以获得良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甲 在课堂上,常常由于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所提的问题就被说成这堂课启而不发,你对这种提法有何看法?乙 我认为这种提法是对启发式的一种歪曲理解.这种理解客观上成为教师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大障碍,因此有必要加以沌清.在我国,孔子最早提出了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郑玄解释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之说.”朱熹又解释说:“愤者,必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换成现在的话,愤是学生积极思索而不能通,悱是学生想表达而又表达不出.启、发是指教师所作相应的指导.把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看作启而不发,是把启误以为提问,发误以为学生有了答案,因此这样的提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课堂提问看似寻常,实则最奇崛.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而不发”、“问而乱发”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问不得法.问是发的条件,发是问的结果,要让学生发得好,教师要问得巧.  相似文献   

10.
"问答法"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长期以来,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束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使得惯用的"问答法"往往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课堂上,尽管教师激情洋溢,振振有词,学生却常常是启而不发,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仅个性受到压抑,而且也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要改变这种不和谐的课堂气氛,必须从更新观念,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入手,赋予"问答法"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问答法是中小学课堂上常用的方法。多年来,人们习惯于把问答法单纯地理解为教师问学生答,而且往往把它和启发式混为一谈,似乎启发式=问答式=教师问学生答。我认为这是不够正确的。 启发式可以看作一项教学原则,问答法却是一种教学方法。启发式不限于问答法;问答法也不一定都有启发性。至于把问答法单纯地理解为教师问学生答,则与五十年  相似文献   

12.
物理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和获得知识、技能。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有时会碰到“启而不发”的现象。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启”字上。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启”,只有教师“启”得及时,“启”得巧妙,“启”得适当,学生才能“发”得深,“发”得远。由此看来,教师掌握一些启发艺术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陷入两难境地:如果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坐着,课上起来轻松,课堂气氛却死气沉沉;如果放开学生手脚,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却被人批评说:“太乱了,不象话!”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课堂“乱”的现象呢?我的观点是:乱中求序,因势利导。首先,“乱”并不一定是坏事。只要不是因为组织教学失败而造成的混乱,这个“乱”甚至还是值得提倡的。视“乱”为忌的老师一定认为:课堂上应该是学生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他们忽视了  相似文献   

14.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常常会陷入两难境地 :如果让学生老老实实上课 ,课上起来轻松 ,课堂气氛却死气沉沉 ;如果放开学生手脚 ,学生热情高涨 ,你争我赶 ,却被人批评说 :“太乱了 ,不象话 !”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课堂上“乱”的现象呢 ?我的观点是 :乱中求序 ,因势利导。首先 ,“乱”并不一定是坏事。只要不是因为组织教学失败而造成的混乱 ,这个“乱”甚至还是值得提倡的。视“乱”为忌的教师一定认为 :课堂上应该是学生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他们忽视了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尤其是现代体育教学 ,更加提倡“师生互动 ,共同发展”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戴悦 《江苏教育》2022,(89):69-70
<正>“启·悟”课堂是指以教师的“启”为手段,以学生的“悟”为目的,通过教师适时适度的“启”,助推学生对表层的数学信息进行加工内化,促进他们深度地思考、透彻地感悟。情境“启·悟”、问题“启·悟”、经验“启·悟”、实践“启·悟”等是小学数学“启·悟”课堂常用的几种方式,有助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思辨悟出数学本质、数学思想、数学价值。1.情境“启·悟”,培养学生多元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课堂中自由地表达,放飞求异思维的翅膀,培养多元思维能力。例如,  相似文献   

16.
姜玉芳 《教育》2009,(1):52-53
数学课堂教学常常会出现两种不良现象:一种是课堂上教师激情飞扬,滔滔不绝,偶有学生的说和做,大部分是一些不用“启”就能“发”的假问题,一些照着教师的指令去做的“机器人”似的操作活动,课堂气氛沉闷、压抑,最终导致“喂养式”、“表演式”教学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常听到教师抱怨学生“启而不发”,作为优秀的教师则善于从“启而不发”中反思自己是否“启不得法”,进而修订教案另辟蹊径,以期启而得法.因为智者千虑难免一失,教师也不是完人.下面仅以初中化学教学摘取一、二为例,小议“启而不发”与“启不得法”.一.铺垫不...  相似文献   

18.
如何转变“启”而不“发”的局面崔士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的是教师与几个尖子学生的一问一答.而多数学生处于“旁听”的局面,问及原因,教者大多数苦于对学生“启”而不“发”,如何转变这种“启”而不“发”的局面呢?笔者认为——一、沟通情感,打好“启”而...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面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学生的学,全在能逐渐自求得之。”语文课堂提倡启发式教学,实质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地学习。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启而不发”却时常发生。 “启发”是先启后发,如果“启而不发”则说明是教者“启”得不当。  相似文献   

20.
国外有些语言教学专家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以及交际活动的需要.把课堂交际活动分成三种类型:问答法(questions and answers):讨论与决策法(discussions and decisions)和故事和场景法(sLories and scenes)。“问答法”是通过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进行的课堂交际活动.但它不仅局限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应该是社会交际活动在课堂上的再现.包括人们在获取信息时的大部分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