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仍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老师太辛苦.经常听到语文老师抱怨:语文课难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作文难批,批得头昏眼花,学生对批语懒得看一眼;一学期语文课数量可观,学生能力却长进不大……笔者认为这是老师太“勤快”而使学生太“懒惰”造成的.因此,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偷懒”,要给学生“勤快”的机会,做个“偷懒”的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2.
更高的理想     
《成才之路》2011,(22):I0025-I0025
老师:“你来说说你的理想是什么?” 小学生:“吃得好,穿得好,过得好。” 老师:“你的理想能不能更高些?”? 学生:“吃得更好,穿得更好,过得更好。”  相似文献   

3.
赞美要实     
自从提倡老师要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所谓的赏识教育风行以来,那些溢美之辞,老师是给得慷慨了一些,学生又受用得廉价了一些。我不止一次经历过这种场面,学生也就是回答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可在老师那里却是:“你真聪明!”“你回答得太好了!”“你真能干!”“你很了不起!”……短短的一堂课,这样的表扬声不绝于耳,整堂课让学生的“闪光点”闪得轻飘飘的。最近,美国一些专家学者对美国社会赞美式的少儿教育方式提出了警告:赞美无过,但别走火入魔。美国人讲话喜欢用大字眼,赞美某人或某事时,经常会用诸如“我今生看到的最好的”,“这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4.
我相信,每一位想教好学生的老师,都希望学生重视自己所教的学科并且有兴趣。然而,实际效果却大不相同。学生对有些老师的课“爱得入迷”,而对另一些老师的课却“恨得要命”,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5.
问题提出 常听老师课后抱怨,抱怨学生不该说的时候说了,不该知道的知道了,给上课造成不便;也常听老师课后感叹,感叹学生问得“有水平”——刁钻古怪,让老师下不了台。  相似文献   

6.
在初三年级办公室曾流行过一句数学老师的名言:“得数学者得天下。”后来我们语文老师把它改动了一下:“得作文者得天下”,这充分说明了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视。可长久以来,在学生中也有关于学习作文的体会:“作文作文,俺不想闻!”这反映了当前我们作文教学的一个现状:老师教得累,学生写得烦。  相似文献   

7.
经常听到语文老师抱怨:语文课难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作文难批,批得头昏眼花,腰酸背痛,学生对批语却懒得看一眼;一学期语文课数量可观,学生能力却不见长进。笔者认为老师越“勤快”,学生就可能越懒惰。这正如家庭教育一样,父母越勤快,家务包揽得越多,孩子就做得越少,惰性就越强。因此,做老师做父母的也应该学会“偷懒”,不要包办,要给学生“做”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闫红梅 《人民教育》2011,(16):77-78
每年的教师节,学生们都会自发地用自己的方式向我们这些做老师的表示衷心的祝福和诚挚的谢意,其中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今年的毕业典礼上,学生们说得最多的还是“感恩”,“感谢老师的关心”,“感谢老师的指导”,“感谢老师的鼓励”……总之,他们几乎都表达着一个意思:老师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小梁老师哪儿都挺好的,就是身材比较矮小。为了上好第一堂课,小梁老师快累晕了。俗话说“头三脚难踢”,其实最难踢的是第一脚。身材矮小使人本来就显年轻,再加上他大学刚毕业,面对的又是高中生,此时他混在学生堆里再怎么有眼力的人也扒拉不出来哪位是老师。他就想第一堂课的语言一定得生动,得有震撼力,得让学生服气,得叫学生知道以貌取人是错误的,还得跟学生拉近距离。总而言之一句话,得通过第一堂课让学生把自己“认领”了,不能让学生产生“把这个小玩艺炒掉”的念头。他听老教师说现在的老师可不好当,更不用说这重点中学,学校领导“领导”…  相似文献   

10.
赞美要实     
自从提倡老师要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所谓的赏识教育风行以来,那些溢美之辞,老师是给得慷慨了一些,学生又受用得廉价了一些。我不止一次经历过这种场面,学生也就是回答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可在老师那里却是:“你真聪明!”“你回答得太好了!”“你真能干!”“你很了不起!”……短短的一堂课,这样的表扬声不绝于耳,整堂课让学生的“闪光点”闪得轻飘飘的。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用“无微不至”来形容老师和家长对学生关心得细致周到,对学生关怀得“无微不至”的才是好老师和好家长,似乎已成为定势。老师和家长对学生关心无疑是正确的,但仔细想想,如果真的“无微不至”,则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科学的教育应给学生留下“空白”。所谓空白,就是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和践行的机会。如果教育者什么都透彻地告诉学生,学生不用观察,不用分析思  相似文献   

12.
呱呱鸟语林     
新生开学,老师依次点名:“张三,李四……”都有学生应答。老师接着念道:“朱肚皮,朱肚皮……”一时无人应答。良久,一个学生怯怯地举起手,说:“老师,您是不是在叫朱月坡?”学生们笑得前仰后合。原来是班长把“月”和“坡”的提土旁写得太近,难怪老师会念错了。哈哈,接下来,呱呱鸟在这里还要给大家发布几条有关“姓名”的笑话,诸位不要笑得太过分哦!  相似文献   

13.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一次,小学低年级教学研讨课上,做课老师在开课后对学生提出来这样一个问题。当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后,我在下面想,学生能答出来吗?这可是二年级的学生呀!事实也确实如我想,学生读完全班交流的时候,学生都说不出来,确切地是说是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再三问,才有一个小男孩站了起来,老师大喜过望,“你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个小女孩画了幅画,不小心弄脏了,她在上面画了一只小狗。”“你说得真好!”老师又接着问:“结果怎么样呢?”“获得了一等奖。”老师高兴地表扬了他,让全班同学给他鼓掌。  相似文献   

14.
老师出了一道题:“10除以5,得多少?”学生答:“10除以5得2。”老师还是扣了分。规定答案是:“得2。”记得我上初中时,一次因划句子成分与语文老师争执不让。最后,老师大声说:“我这是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是啊,从小到大,我们太习惯于寻找一个标准答案...  相似文献   

15.
“今天你承认得承认,不承认也得承认!”办公室的一位老师对某名学生大声地说道。原来是有同学反映该学生抄作业,而且证据在手。老师理直气壮,学生拒不承认。老师有点歇斯底里,学生也是泪眼汪汪。就这样在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2006,(Z1)
教学检查时,我翻阅着一个班级的造句本。学生的本子十分整洁,字书写得十分端正,教师批改得也十分认真。教师把“√”打得大大的,“×”打得小小的,并在错误的地方进行了评改。其中,有一篇用“尊敬”造句的作业引起了我的注意。学生写道:我们的李老师尊敬学生,我们也非常尊敬李老师。而批改作业的李老师,把第一个“尊敬”改为“爱护”——李老师爱护学生。看着这个造句本,我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17.
<正>从教以来,笔者听过很多课,也经常参与评课。听完课后,总有老师在议论执教者“教”得怎样的同时,对学生“配合”的情况发感慨,或曰“这堂课学生配合得很好”,或曰“这个班的学生不太配合”。在某些老师看来,一堂课能否获得成功,除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要看学生怎样“配合”。笔者也不止一次听到执教公开课的老师在下课时的结束语是:“谢谢同学们的配合!”  相似文献   

18.
许和贵 《甘肃教育》2007,(9X):22-22
语文教师经常有这样的体会:老师上课时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昏昏欲睡。一节课下来,当老师的腰酸腿痛,而做学生的呢?却收获甚微。 每当举行语文公开课评课时,许多老师的开场白总是说:“这堂课讲得好!值得学习的是……”再往下一听,尽是讲老师如何了得,很少涉及学生。难道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只是一群无关紧要的“配角”和观众吗?  相似文献   

19.
老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学生甲:“他读得不好,声音太小了!”学生乙:“他读得不好,有些地方磕磕巴巴的。”学生丙:“他还多加了一个字呢!”……  相似文献   

20.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创设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围绕学生而进行。学生根据已有的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规律,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新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呢?一、正确处理好老师“问”与学生“答”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无论教法怎样运用,老师的“问”与学生的“答”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处理得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处理得不当,会压抑学生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