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包含了许多和谐理念。文章简单探讨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的和谐观,主要包括和谐的管理理念、管理中人与环境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管理、无为管理等方面。它对构建中国和谐社会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社会秩序井然,万事万物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具体表现为"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即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并由此形成了整体和谐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智慧,至今仍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基本战略,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需要国家政治文明建设作支撑,而且需要有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更需要文化与信仰的支持.只有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才能保证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完成.而就我国现阶段的研究来看,从政治和经济角度进行和谐社会建设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文化角度,特别是中国伦理学角度来研究和谐社会的建设的成果非常少见.因此,从中国古代伦理学角度研究和谐社会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篇文章通过分析古代“和谐”思想的发展历史,为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传统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4.
见本刊2003年第3期第15页。  相似文献   

5.
尽管中西方各美学流派在不同时期对“和谐”有着不同的看法,但通过辨析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西方看似迥异的艺术观念形态中所揭示的却是人类相同的对精神世界的孜孜以求。本文试图以中西方古代关于“和谐”的几个重要论点进行阐述,来把握这些观念的似与非似及其联系。  相似文献   

6.
较之西方美学推崇的外在形式和谐,发源于天人合一的深远背景、以自然、社会、人生的和谐为基础的中国艺术的和谐之美,更加深入地触及到了"和"的本质。这主要在于:(1)由天人合一所推衍出来的意境创造理论,正确地体现了审美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产生了一种独具风采的审美样式,具有最高的审美价值。(2)揭示了和谐的实质,将艺术辩证思维和方法引入审美领域、启发美学家艺术家们自觉地运用相反相成的法则,将各种矛盾对立的因素有机协调起来,以造成一种起伏变化、抑扬曲折的艺术审美效果。(3)作为一种思想原则,"和"演化出了诸如虚实、情景、文质、风骨、奇正等一系列相对范畴的精湛论述和运用,对后世美学艺术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尽管中西方各美学流派在不同时期对“和谐”有着不同的看法,但通过辨析和比较,我可以找到一条通道,由此而各中西方看似迥异的艺术观念形态所揭示的却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和谐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基本精神。以儒、道、释为主体结构的传统文化,彰显出"和谐观"的三个维度:天人和谐、人人和谐、身心和谐。考察中国传统文化"和谐观"在生态、伦理、审美等方面的价值,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和批判扬弃的原则,有利于激活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元素参与当代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音乐美育在本质上是培养一种和谐与协作,尤其是现代的音乐美育应从我国古代的音乐美育观中汲取有关智慧,把培养“情深文明。气盛化神”的人作为其最高境界:应该秉承全面“立人”的美育宗旨,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生活体验,和谐而深刻的艺术情感.以及平等而协作的群体精神。现代青少年的音乐教育和他们自身的音乐学习,有着强调个人情感宣泄和谋取自身功利目的的显著特征。强调自身初步的音乐体验和情感宣泄,往往会导致背离“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生命境界之追求;强调自身单一的利益地位和功利维护,则往往会导致背离“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艺术活动之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人入仁传统,造成了中国古代士化中的贬谪化现象。封建专制制度肇始于战国,定形于秦汉、完成于隋唐。在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士人的入仁途径不尽相同,他们的身份意识、价值取向和人格模式也就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1.
文学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目的是为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因而应确立文学和谐价值观及和谐审美观。这既需要继承弘扬中国和谐文化传统,又需要顺应社会时代要求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和谐美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推动文学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2.
从“天人合一”观透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人关系的视角考察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 的体现,以今人眼光审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利弊,并由此在形而上 的层面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分析“天人合一”的观念和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主要有人本观、整体观、和谐观和经权观。和谐观是指导人们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集体伦理观。本文拟就东方管理思想的和谐观在跨文化管理中的应用作一探讨,分析其对跨文化管理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文献的考证,探讨中国古代盲人观的认识和态度,指出了中国早在夏商时期就对眼睛作了科学研究;周朝出现了“盲”的金文,春秋时期对“盲”作了具体阐述。中国商朝的盲人可以担任官吏,参与朝政,从事谏议、礼乐等职业。中国古代对待盲人是较为理性、民主、科学的,中国盲教育思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诗的王国,抒情诗相当发达,成为中国文学历史长河的主流。但中国古代文论一方面提倡抒情,另一方面却反对情感的过分宣泄。中国文学从抒情的角度、艺术表现手法、作品文质关系、艺术风格等方面都自觉追求中和之美,把中和之美当成艺术的极致。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作为根本性的哲学观念,渗透在文人的人生价值追求与诗歌创作中。天人和谐,人人和谐,身心和谐与心理和谐是诗人由外及内,由身到心的提升过程,表现为能超越任何一种生命存在的境遇作自己的主宰,从而修炼一个完善完美的心灵。在诗歌的创作中,则表现为由内及外,由心到身的外显过程。诗人在物我情意融通,寓意于物,以物比德的创作过程中与自然客体达成情意的圆融合一。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教育主要是传播儒家文化、弘扬儒家的文化价值观,以人文化成为主体的文化传播在我国古代语文教育中一直是隐藏并处在教化明线后面的暗线。立足文化的视角,返观我国古代的文化传播和语文教育,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在文化传播方式、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价值取向、动态形式和静态的文化内容、语文教育和文化的关系等方面呈现出独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代际正义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代际正义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彰显了代际正义之于代内社会的理想愿景,道技之辩的技术辩证观是代际正义之于代内社会的必然诉求,"圣王之制"的资源保护观则是代际正义得以维护和实现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19.
雕塑对象是雕塑思想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雕塑对象的研究,进而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创伤特点做一探讨,旨在说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性质特征,决定了东西方雕塑对象的不同,东西方科技发展的不同,影响了东方不同的雕塑风格,研究艺术史应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考察,不能忽视哲学,科技,民族心理等因素对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自古我们的先哲们就充分认识到了和谐的价值。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强调和谐,主张协同,追求和谐的境界,使矛盾和差异的双方协调统一,共同构成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世界。古代的和谐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天人和谐、群己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以史为鉴,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在教育领域也在孜孜不倦地探寻和谐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