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自由”问题是萨特毕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他以“自为”为哲学出发点,论证了本体性基础上的自由、绝对化的自由以及自由与责任的关系等问题。虽然萨特的自由论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提出了人的责任等一些具有价值的思想,但由于他的自由论是建立在根本错误的唯心主义基础上的,所以不能给人们科学的见解和指导,而只能是误导人们陶醉于极端个人主义和绝对自由化之中,使人陷入迷途。  相似文献   

2.
源渊流长的惟人本主义自由传统,既把认知判定为自由的来源,又将自由降格为政治和伦理之领域性问题,从而使自由的存在论问题被历史地悬搁起来.客观地看,自由并不源于认识,而是相反,认识及其有关于认识的自由,均源于人的自由本身.因为人在没有成为人之前,他作为自然的存在物而已经拥有自由:自由,是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赋予所有存在者的存在力量.人由于拥有其自然存在物的自由,才因此而获得使自己成为人的存在自由;人因为拥有人的存在自由,才配享了人的生存尊严,才拥有了对生活实践自由的追求,而政治的自由或伦理的自由,都是人的生活实践自由追求的两翼形式.  相似文献   

3.
自由是自我实现的根本条件,二者成正相关变化:一个人越自由,他的个性发挥得便越充分,他的创造潜能便越能得到实现,他的自我实现的程度便越高。自由是每个人自我实现、发挥创造潜能的根本条件,同时也是社会繁荣进步的根本条件。因为社会进步的一切要素,都不过是人的活动的产物,都不过是人的能力发挥之结果,因而说到底,无不以自由为根本条件。因此,自由是人道的根本原则,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4.
雅斯贝尔斯提出大学自由教育思想是与他的自由哲学思想一脉相承的。他认为大学是自由教育哲学的实践场地,大学自由的丧失是大学衰退的信号,人自由的生成与回归是大学教育的本质,大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大学应拥有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精神交往是实践大学自由教育的纽带。  相似文献   

5.
"自由感"是康德美学思想的核心内涵。康德以"自由感"建构了审美判断力,从而确立了其"审美自由"思想。在康德看来,审美接通了知性与意志,沟通了我们的理智与道德,是人得以完善的标志。审美直接体现了"自由",这种自由既是主体认识的自由,也是其情感的自由,亦即超越性的审美自由。  相似文献   

6.
戴震的自由精神所建立的伦理基础有而且只有一个:把人当人.戴震将"人"这个概念作为其伦理思想建立的基础,他的情欲肯定论具有鲜明的"重生"的特征,矛头直接指向程朱的天理人欲之辨.戴震认为,生活的价值是道德价值的基础,不能在追求道德价值的同时将生活与道德完全割裂开.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对"自由"定义之演变略作考辩,旨在说明自由应理解为人的活动状态和境界.自由不只是如马列经典作家所言,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而是人的活动的自觉自为自主状态,自由是真善美的统一.自由作为表明人与客观必然性关系的总概念,就其发展趋势和归宿而言,是人类活动的最佳状态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角度,结合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逻辑,对"重建个人所有制"内容进行重构之后得出,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劳动者全面占有生产资料;人的"自由"发展需要劳动者直接主动占有生产资料,因此"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内涵是劳动者全面、直接、主动占有生产资料,而实现此目标的可能条件是劳动者的自由流动和全面的持续的社会生活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9.
文学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何其芳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不能被忽略的一个作家。他的文学事业与他的精神人格息息相关。从敏感内向的多情诗人到激越、务实的抗战文人,从自由知识分子到体制内的文艺工作者,何其芳的精神人格经历了两次大变化:从"小我"到"大我"再到"无我"。这种变化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自我塑形和体制改造人的是是非非。同时,它也是当下大学生人格教育的一面镜子,可以照见正确与错误的路径,给人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南泉透脱的人生风格,一方面表现于他不崇拜、重自我、追求彻底自由的个性特征的生命历程,另一方面表现在他冲决一切网罗、追求终极自由的禅学运思.南泉通过其深遽的禅学运思,彻底消解了人的一切世俗依傍,引领人们回归到自在悠闲的本然状态."平常心是道"的透脱而又悠闲对于现代日益物化与繁忙的人生无疑是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1.
卢梭"倒转式"思考问题的方式给了康德以极大的启发。卢梭在张扬理性的高亢的主旋律中,反思启蒙运动的内在矛盾——理性与自由的冲突。这激发了康德对自由问题的关注,并成为其终身研究的核心问题。卢梭为了维护自由而主张回归自然,康德为了维护自由而主张超越自然。康德以"人有善的倾向"的人性论为逻辑起点,以"现象界"和"物自体"的世界二元划分为哲学背景,以"自然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教育二元划分为理论根据,以其关心的"自由意志"为侧重点,提出了教育应该实现由"自然教育"向"实践的教育"的转变,从"现世教育"走向"未来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民主制度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可能带来"多数人暴政"的危险。而言论和新闻自由是每个人的自由,它拒绝"多数暴政"。媒体作为言论的平台,很多时候要保护的恰恰是少数人的自由,因此有时它会表现出对民主制度的反动。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在促进民主的同时,也为网络多数暴政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新闻和言论自由有所限制才能避免"多数人暴政"。那么言论限制的"度"在哪里?新闻和言论自由是目的,而新闻和言论自由的限制是达到自由目的的手段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令小雄 《职大学报》2015,(3):71-80,83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自由即自律,表征了自由的实践理性。自由、民主呈现对接的语境链合,民主为自由的实现提供保障,民主的手段或"工具性"导向自由的目的,民主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自由是个抽象的价值目标却是具象的价值实践准则。准确认识西方语境的自由理论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传统文化中的自由理念,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价值的关键。中国的自由是一种集体主义自由,是一种实践性自由,始终强调人民自由,而不是少数人的自由。自由是实践哲学的本质取向。自由本质的精神性气质塑造成就人格自由,是政治生态的善治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良性运行之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完全解放是马克思穷极一生的社会追求,通过探究自由时间思想来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人本思想意蕴是一种强而有力的手段。首先,马克思对自由时间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界定,与此同时,他还深入研究了自由时间的主要范畴,认为自由时间不仅和闲暇时间有紧密的联系,而且和劳动时间也密不可分。然后,马克思深入剖析了人的本质以及自由时间观中关于人本思想的意义,发现自由时间和人本思想息息相关。只有深刻理解自由时间和人的本质,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庄子历来被认为是狂狷之人,不屑实际,不懂礼法,只注重一己的自由达成。此是不解庄子的。作为社会中的人,庄子不论怎样超脱也无法达到他所要的那种自由。庄子极力避世,但仍不得不挣扎于尘世中,世间倒悬之事自然令向往自由平等的他悲慨激愤。  相似文献   

16.
从《共产党宣言》看“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思想,是他们对未来新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在实践上为之奋斗终生的主题。胡锦涛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则深刻地体现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7.
庄子认为只有以通达的精神超越现实世界,才能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道"是庄子超越哲学的核心,"心斋"与"坐忘"是达到超越的理想手段,"逍遥游"是生命自由的最佳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庄子》追求生命自由精神境界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现代人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同其他存在主义者一。,萨特把人的问题。做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认为人的存在是最根本的存在,主张由人本身出发去理解人,去揭示世界。因此,他的哲学就是“人学”,然而,萨特所理解的人的存在,是孤立的个人的存在,又归结为非理性的纯粹意识活动,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去解决一切哲学问题。这就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和前题。在萨特由人的主观性,即纯意识出发的存在主义人学体系中,关于人的自我造就和个人自由的理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自由是人的本质属性萨特认为,人最初只是作为纯粹的虚无而存在,人具有的各种具体特质和规…  相似文献   

19.
后殖民主义关注"他者"的身份问题,旨在打破西方对东方的文化霸权。从"他者"身份的角度解读《圣经》"亚伯兰下埃及",分析希伯来女性撒莱和埃及奴隶的被殖民者身份,可以解构圣经的传统权威阐释,突出被殖民女性的双重掩盖身份,展现埃及奴隶作为"他者"的边缘化身份,从而消解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霸权,推动各民族文化平等自由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苏格拉底对神谕"认识你自己"的诠释,分析了苏格拉底名言"我自知我无知",引伸出苏格拉底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于研究自我,使他成为主体性哲学的第一人。分析了苏格拉底的反诘法,而这种方法,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的辩证法。最后,通过分析苏格拉底审判,揭示了雅典民主制的悖论:一个崇尚民主与自由的城邦,竟然不能宽容一个思想上的"异端"。苏格拉底用自己的身躯,托负起自由人格的责任与使命。因此,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奠基者和殉道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