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电视专题片,主持人在向一位著名的喜剧演员提问,前面的一大段问话,与主题关系并不大(这是现在专题片常见的现象),最后才问到:“你认为中国喜剧与外国喜剧有什么不同,对此有什么看法?”这位演员感到很难回答,拖了好一会,才说:“我看主要在人物上……”显然,这位记者或主持人的提问让对方觉得无从“下口”。你说的“喜剧”,是指喜剧的主题,还是结构或是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塑造等等;你说的外国,是指英国、美国,还是中东、西非?这么笼统的提问,说明提问者对这  相似文献   

2.
沈晶 《记者摇篮》2006,(3):53-54
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我们都是听故事长大的。是新闻也好、资讯也好;是教育也好、娱乐也好,透过一个动听的故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天底之下,有谁爱听闷道理与人教训呢?著名纪录片监制与导演Kirk Wolfingerl曾经如是说:我是从事说故事这行业的,不论你是新闻工作者也好、拍电影或纪录片也好,都是从一个故事开始。我若是真的要传递什么信息,我透过电邮好了,我若是真的要宣扬什么大道理,我让传道的人去处理好了。但不管你有信息要传递也好、要宣扬什么大道理也好、是教育或公共效益的事也好,有什么比透过一个好故事来得更有效?电视,是“说故…  相似文献   

3.
人物写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写人物就是记录历史(1)任何一种新闻媒体都离不开人物通讯。从某种意义上说,非凡地表现人物是一张新闻纸或一新闻媒体的灵魂。这个观点具有社会意义。有人说时代与历史是由事件构成的。那么,历史与时代又是由什么构成的?人!这一点无可疑议。人构成了社会,人物的活动构成了事件,因此,以文字、声音或画面为不同特征的新闻或文学样式,也必然由一个又一个具有不同个性、不同风格、从事不同职业、进行着不同个体思想和社会活动的人所构成。这个道理可以超越国界,超越语言,因为无论具有何种观念何种肤色,作为人本身来说,都具有物体本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让人不惑,让人明理,让人心智成长的是什么?是润物无声的文化养料。语言文字使我们登上了文明殿堂,诗经三百让我们领略了神韵飞扬,孔孟之学把华夏铸就为礼仪之邦。让人感动,让人陶醉,让人深邃博雅的是什么?是陶冶  相似文献   

5.
人物报道、特别是闪光的人物典型历来是新闻宣传的重要手段。典型是时代的产物,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典型。时代孕育了人物,提供了舞台;人物反映时代,推动时代车轮前进。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其深刻程度和重要意义关系到巩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时代的主人公具有强烈的改革开放意识,体现时代的特色和精神。我们的新闻宣传、人物典型宣传是否跟上了时代潮流?在宣传思想和观念上存在什么明显的差距呢?怎样使人物宣传,特别是经济人物宣传可信、可亲、可读,使人有所启示,通过人物了解改革开放的形势、方向、难点、问题,从而达到通过人物宣传,特别是经济人物、改革人物业绩、事迹的宣传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改革教育,更好地发挥人物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呢?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积累经验,在新闻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都知道《水浒传》里有"杨志卖刀",怎么这里又来了个"王志论道"?看官且慢,这二人颇有几分相似哩。杨志,名门之后,身怀绝技;王志,"央视"名嘴,"广院"博士。杨志有祖传利刃——削铁如泥;王志有一张利嘴——同样削铁如泥;杨志杀了泼皮牛二,深得人心;王志访了各色人物,大受赞誉。为何他有如此利嘴我等却不行?还是他心中有道。什么道?道可道,非常道。还是让我们从本期开始听他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7.
“44个”是什么意思?是一家市报在刊发一篇重要文章时,丢掉了44个字;“49个”呢?是某市的一家专业报在一期报纸上共有49个错别字。笔者不清楚,这两个数字不知能否收入吉尼斯纪录大全?重要文章,被堂而皇之地丢掉了44个字而竟然不知,实在让人大惑不解。这样,让人如何学  相似文献   

8.
大人物、知名人物、重要人物、特殊人物等去世,这也是新闻,一般说没有什么争议。但是,他们逝世何时公开报道?做法却不尽相同。我认为,应该死后即报。其消息可云:某人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于某地去世。因为,这是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应尽快让人们知道。至于其它情况,可另作报道。现在,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经常有死讯迟到的消息。例如,某省一位名人9月15日逝世,当地的报纸到11月23日才公开报道,时隔两个月零八天。再如,有一位老干部于11月9日逝世,该省的报纸到第二年1月6日才报道,晚了两个月。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不少。读报人看了这样的“死”新闻,会作何感想呢?  相似文献   

9.
习惯上,人们往往以为拍照片是在按快门的一瞬间完成的事。假如真的这么想,那么实地拍摄时,就会陷入迷惘。在这一瞬间,拍摄者应当扪心自问:我想通过这张照片说些什么?细究起来,这种自我暗示或曰自我提醒应该是在拍摄那一瞬间之前。当您发现一个值得拍的事件、场景或人物时,您随之就进入了快速判断:能拍下来什么?借此可表现点什么主题?哪一刹那、从哪个角度  相似文献   

10.
2010年6月,西安读者史彦民致信有关部门,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作为媒体应该关注什么,传播什么?这封引发了媒体人的大讨论,做阳光使者一时被奉为从业宗旨。阳光使者大讨论让我想起了很多曾经的报道先例。也让我更加明白一个道理:播撒阳光、传承文明、弘扬正气是媒体人的责任和使命。任何事情都可以一分为二,正所谓鲁讯先生说一部《红楼  相似文献   

11.
“新闻人物”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新闻人物”?近年来,报纸上人物新闻(消息)多起来了,刊物上探讨人物新闻问题的文章也多起来了,于是,“新闻人物”这个问题也就提出来了。过去,我们在运用人物报道的形式方面,偏重于人物通讯、人物特写、报告文学等等。在介绍经验、研究业务的文章中,若论及人物,都不用“新  相似文献   

12.
人物新闻是运用消息、通讯、特写、故事、专访等多种体裁,报道一个人或群体的先进事迹,鲜明地告诉受众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人物新闻要写得简明扼要,这就要求写人物的主要活动和突出事迹,文章要紧扣主题。 新闻记者在采写先进人物时,写他们的共性是必要的,但更要注意选择具有人物个性的典型材料来深化主题。  相似文献   

13.
熊威 《新闻前哨》2010,(10):85-86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人物,对于弘扬社会正气、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媒体精心策划,宣传和推介了许多让我们耳熟能详的先进典型人物。以湖北为例有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  相似文献   

14.
什么叫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指记者或通讯员发现和鉴别有价值的新闻事件与人物的能力。这是记者或通讯员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和总检验。学习和研究新闻敏感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认识、掌握新  相似文献   

15.
何瑛  刘畅  华伟 《新闻前哨》2005,(10):36-37
作为一名记者,人物采访是经常要面对的一项工作。在采访人物过程中,提问显得尤为重要。从事记者工作13年来,我们采访了各种类型的人物,从中也获得了一些心得。高质最的提问离不开采访前的充分准备。采访对象做了哪些具体事情?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潜在动因是什么?他行为的背后有哪些深层社会原  相似文献   

16.
大人物、知名人物、重要人物、特殊人物等去世,这也是新闻,一般说没有什么争议。但是,他们逝世何时公开报道?做法却不尽相同。我认为,应该死后即报。其消息可云:某人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于某地去世。因为,这是  相似文献   

17.
青春无悔     
时间无论对谁都是公正的,也是无情的.她是一江春水,不舍昼夜,汩汩滔滔,东流到海不回头;她是一树春花,花开花落,却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就在这无尽无穷的流转之间,多少童年的欢笑、青春的向往、成年的辛劳,还有浩首的追思在展示、在传递、在碰撞、在交织……在这一幕一幕之中,有什么会是永恒?又有什么会永驻心田,让人铭记不忘?  相似文献   

18.
企业电视台,在如何真实而又艺术地表现人物上,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场景、同样的工种、同样的人,几乎天天在广大职工们的眼前闪过,如何让观众认出这是不同于其他人的“这一个”,而不是同一模式下的另一翻版?如何避免公式化的思考方式,即人物报道的模式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这一术语,已经成为计算机领域中最流行,最时髦的用语。各种展览会上的多种媒体展品让人目不暇接。到底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有什么作用?它的前景又将是如何?  相似文献   

20.
杨磊 《新闻前哨》2007,(11):39-40
是什么让我们对这些新闻作品和文艺作品印象深刻?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答案是:人,人的命运以及作品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什么是人文关怀?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人文关怀的核心为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人文关怀发自人内心;关注人内心,也最容易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