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背景在幼儿园,调皮的孩子会经常做出一些不符合规则的事,会经常犯一些小错误。经过老师的教育,孩子经常是当面说得很好,转身却又故态复萌。这时老师是不是应该想一想:为什么孩子屡教不改?如何对待孩子的这种行为?你了解孩子吗?你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是否合适?  相似文献   

2.
1992年 ,中日两国孩子在内蒙古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意志较量 ,在这场较量中 ,我方儿童表现出的散漫、懦弱、自我中心意识 ,怕苦怕累和依赖性,与日本孩子的顽强、集体合作意识、知难而上和自立自强形成鲜明对比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笔者以为,这恐怕是由于我国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他们一出生就得到父母(有的还有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百般宠爱 ,无论如何不让孩子受苦受累 ,各方面尽量满足孩子需求 ,代替孩子去完成一些理应由他们自己完成的事。然而 ,21世纪是复杂多变 ,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 ,它所…  相似文献   

3.
孩子在慢慢长大,不仅仅是年龄上、生理上的,一些事情他们要慢慢理解,有些事他们还会常常出错,在这种情形下,唠叨几乎于事无补。因此,面对我们的孩子,要学会寻找恰当的方法,然后等待他们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给孩子读书为什么是重要的1.给孩子读书表明父母认为读书是一件重要的事,孩子会因此而看重这件事。2.读书是父母与孩子接近并共同享受这种欢乐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崔建华 《山东教育》2021,(10):24-24
2020年11月10日,安徽安庆,一位妈妈让孩子在泔水桶捡面条,孩子连连作呕的视频引发热议。这位妈妈表示,虽然自己也很心疼,但是这种惩戒效果挺好的,以前老师布置的作业孩子大概两个小时能完成,现在四十分钟能完成两门课。对于这位妈妈的做法,一位育儿博主发表了自己意见院“孩子今天能因为厌恶劳动而学习,明天也会因厌恶学习而做其他的事。”  相似文献   

6.
我们时常会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有些孩子的内心产生不愿意说、不会说、不敢说的一些想法,这种现象,笔者认为这些孩子或多或少存在学习上的"隐私"的。这些"隐私"未必就是"坏事"、"见不得人"的事、没有价值的事,极有可能是"奇思妙想",甚至真知灼见,只是孩子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去说而已。  相似文献   

7.
正疫苗一直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健康守护神。对于疫苗,家长有疑问,有不解,也有误解。在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来临之际,我们来说说疫苗接种的事吧!孩子1岁以内,几乎每个月都要接种疫苗。和疫苗相关的一些知识,当然需要了解。关于疫苗,这些观念要改了误区:疫苗接种过多会让孩子更容易生病。正解:如果孩子没有接种疫苗,他会成为这种疫苗所预防疾病的易感者。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交给孩子一项任务,他不接受,怎么办? 首先,让他了解完成这次任务的意义。其次,布置孩子的任务,要考虑到他是否力所能及。善于正确估计孩子的可能性,比善于吸引孩子参加工作还更为重要。要让孩子完成一件事以后,自己感觉得到一种满足,而不要让他感到:“这件事我不会做”,“不完成任务,父母会骂的”。当然,给孩子布置过分容易完成的任务,也是不够妥当的。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一些学生昨天学会的知识,今天再问他时已经什么都不知道了;也有一些学生能够很好的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到了课后,却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或者要费很大的劲才能完成等等。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许多,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孩子不愿意或不会思考。要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  相似文献   

10.
自主性又称独立性,是指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合理选择目标的愿望和能力,它对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形成与发展至关重要。可是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父母对孩子过分的宠爱,把一些本来该孩子做的事都给包办代替了,所以不少孩子对本来该由他自己完成的事却束手无策。父母的溺爱严重扼杀了孩子的自主性,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家长给孩子检查数学作业的方法都很单一,而且模式也比较固定,基本上都是孩子完成数学作业后将作业本交给家长检查,家长如果发现错误就标出来让孩子去改。但是,这种方法很可能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觉得检查作业是家长的事,与自己无关。而且这种检  相似文献   

12.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现在的孩子身上,好像很难找到这种美德的影子,孩子乱花钱成了不少家长的头疼事。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改掉乱花钱的毛病呢?在这里,请一些高明的父母们教咱们几招。  相似文献   

13.
作为父母,总是希望把最好的给孩子。尽力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希望代替他完成那些在父母看来孩子还无法自己完成的事,这是父母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可是,这种方式在很多时候往往事与愿违,容易让孩子变得胆怯、懦弱,离开父母便不知所措。有一种爱,是放手的爱。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他最终能成功驾驭自己的人生——这才是父母之爱的本意。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一般来说,孩子长到3岁,到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也被称为心理发展的危机期。心理发展的危机期是指孩子在某一时期逆反心理严重,常与人发生冲突,拒绝家长提出的要求。当这一时期到来时,孩子会出现一种与人格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的心理反应,就是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3岁以后,孩子常常以“不、就不”来拒绝家长提出的要求。令家长不解和困惑的是,有时越不想让孩子做的事,他就越要做,而且任性、“反抗”及破坏性行为表现明显。面对孩子的“不听话”,一些家长要么束手无策,要么打骂孩子。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不仅没有改变孩子当时的行为,还会对孩子…  相似文献   

15.
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学校里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对老师的讲课内容会接二连三地提出诸多质疑。在美国的家庭中,许多家长问放学后孩子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你今天在课堂上向老师提了几个有意义的问题?”如果孩子有不理解的事而提不出质疑的话,将会受到家长严肃的批评。这种教育方式对我们很有借鉴价值。提出问题,是科技发明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杨振宁先生在与中国学生交谈时曾说过:“同学们在一些观念问题上有没有质疑的精神与能力?比如牛顿力学,会不会问,为什么要学习它?为什么它是对的呢?根据是什么?这样的年纪如没有这种态度,将来恐怕…  相似文献   

16.
孩子年龄小,他们常常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产生矛盾,发生争执,甚至动手,这是常有的事。家长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与同伴间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7.
说到"隐私",不少人总觉得这是成人的事,与孩子特别是与幼儿根本不搭边。其实,这种观点有些偏颇。客观地说,幼儿也有隐私。一般来说,幼儿的隐私主要是其生活中不愿意为他人所知晓的事情。其中,大到父母离异,小到自己身上长了一颗黑痣等。通常情况下,2岁半的孩子就知"羞耻",其主要表现为:在别人面前袒露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时,会产生羞耻感。3周岁的孩子会有一些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小秘密,比如:对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觉得这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人"。4岁以后的孩子则会有越来越多不希望别人知道的事,比如:对于自己过胖、过瘦、眼小等生理或身体上的缺陷,往往相当敏感。若大人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让孩子成绩好、考高分,父母在激励孩子主动学习这件事上可是费尽了心思,订计划、给承诺、用礼物刺激……这种做法到底可不可行呢?孩子入学以后,父母往往会被迫面临一个问题:孩子考出好成绩的时候,要不要奖励孩子?孩子学习缺乏动力的时候,给点奖励能不能刺激他更努力?如果可以,如何奖励才有效呢?学习本身能带来报偿时,慎用奖励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他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去单独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耳聪目明。可见一对灵敏度高的耳朵对孩子是多么重要。可是,很多情况下,一些很寻常的事情如果不在意,会损坏孩子的耳朵。尤其是有些耳疾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等发现已不能治愈。作为家长,要了解一些保护孩子耳朵的常识,孩子耳朵的事疏忽不得。  相似文献   

20.
美国及西欧的一些国家,学校里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对老师讲课的内容会接二连三地提出诸多质疑。在美国的家庭中,许多家长问放学后的孩子的第一问话往往是:“你今天在课堂上向老师提了几个有意义的问题?”如果孩子有不理解的事而提不出质疑的话,将会受到家长的严加批评。笔者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对我们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很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