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暗示性格 诗词中除了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 物外,有时还借用地名来暗示人物性格。如 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 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新丰市和细柳营 分别位于长安西南和东北。新丰市古产美 酒,是侠义之士聚会之地;细柳营是汉代名 将周亚夫屯兵的地方,周亚夫治军有方,汉 文帝称之为"真将军"。这两个地名暗含了 作者对射猎将军豪迈气概的赞美。  相似文献   

2.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两句,是王维《观猎》(初中语文六册)诗的颈联。有人认为,这联诗句描写固然生动,但对仗欠工稳,且“还”“归”同义重复,显得累赘多余,实为败笔。其实,这联诗的对仗是无懈可击的,还、归两字也并非同义重复。“忽过新丰市”不是“忽然驰过了新丰市”,而是“迅速驰过了新丰市”;忽,迅速。“还归细柳营”不是“回到了细柳营”,而是“立刻回到了细柳营”,这个“还”,许多人都读  相似文献   

3.
王维《观猎》中的"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两句诗,诸多唐诗注本中对其中"忽"和"还"两字或不涉及,或只在译文中使用了迅速、疾速等词语,而对"忽"和"还"本身的含义不做任何解释。笔者查找了权威辞书,认为"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两句诗应译为:刚刚从新丰市闪过,随即就回到了细柳营中。  相似文献   

4.
细柳营与咸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表明:以西汉名将周亚夫治军严明而闻名于世的细柳营,其具体位置就在今咸阳市城区西部吕村一带。研究细柳的的历史文化,重现昔日的细柳景观,应是当前咸阳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历代广为流传,最近亦收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其中,周亚夫治军之严明与为人之刚正更是为历代读者所称道。董份曰:"细柳营,亚夫为真将军。"(《史记评林》引)李白《司马将军歌》诗曰:"细柳营开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儿。"权德舆《细柳驿》诗曰:"细柳肃军令,条侯信殊伦。"而汉文帝因称赏周亚夫为"真将军",并拔擢其职亦是备受尊崇。  相似文献   

6.
<正>【课文精析】《史记》长于记人,特别是长于在细节描写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周亚夫军细柳》讲述的是周亚夫驻军细柳营时汉文帝劳军的故事,表现了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的典型形象。《周亚夫军细柳》叙事写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相似文献   

8.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王维!唐~~  相似文献   

9.
蒲松龄是著名的清代小说家 ,更是一位教书先生。因而 ,其教子成材之道 ,造诣颇高。近日又读《聊斋志异·细柳》。《细柳》中的主人公为细柳。细柳在丈夫高氏死后 ,将前室遗孤长福和自己所生长怙两个儿子带大 ,并挖空心思最终使他们都成了才。蒲松龄称赞为 :“卒使二子一贵一富 ,表表于世。此无论闺闼 ,当亦丈夫之铮铮者矣 !”可见细柳这一形象正表达了蒲松龄在教子成材方面所追求的境界。《细柳》这篇文章也展示出一种教育思想 :要使子女成材 ,需要家长自身硬。细柳在教子成材方面是成功者 ,她自身硬。硬在什么地方呢 ?一是功夫硬 ,二是心硬…  相似文献   

10.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代大诗人王维有一首描写打猎的诗: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诗的第一句像电影画面一样,还没出现人,先出现了声响,风呼呼地吹着,弓弦拉动喀拉喀拉地响,营造出一种紧张  相似文献   

11.
动词的锤炼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运动着,因此动词的使用率是相当高的,而且常常充当句子的关键成份。在语言实践中,如果动词运用得精当,并且有反复锤炼的工力,那么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古人写诗就十分注重锤炼动词。据传说,苏小妹有一“轻风细柳,淡月梅花”的联句,她要苏轼和黄庭坚各添上两个动词,以成为五言诗。苏轼吟成“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黄庭坚吟成“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都显得太俗。苏小妹改成“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就境界全出:一个“扶”字,把无形无影的微风拟人化,它宛若娇柔的少女,扶住细嫩的柳丝,更加摇曳多姿,给人以生动鲜明的形象感。一个“失”字,更是妙笔生花:月光青白,梅花白里泛红,月光和梅花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朵朵梅花稳没在月色之中,好像消失了一样,这就活托出一种朦胧之美,使描写的景物达到了出神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笔下的“马蹄”,很值得品味。先看孟郊笔下的“马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个“马蹄疾”,把登科进士那种洋洋得意、到处卖弄炫耀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再看王维笔下的“马蹄”: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痰,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相似文献   

13.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是王维前期较有意义的作品。题又作《猎骑》。这是一首描写将军打猎情景的五言律诗。作者运用生动明快的笔法,摄取了猎场上带有特征的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塑造出这位出色猎手英勇豪迈、轻捷敏速的形象。作品  相似文献   

14.
《细柳营边草》是军旅诗人王改正又一本古典诗词集。文怀沙老先生为诗词集拟定并题写了书名。李燕杰教授审阅了书稿并欣然撰写了热情鼓励的序言。我也读过书稿,一直被书中清新隽永的诗歌吸引着和感动着。王改正同志出生于中原农村,1969年初人伍,1978年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工作至今。我一直在思考,在铁马雄风的军营里,一个普通军人,  相似文献   

15.
破解语文课堂少新、少趣、少味、少美之难题,指出文韵是一种文章神采与韵味结合的审美形态.呈现课文的文韵,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质性所在,是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以教学《细柳营》为例,从披文寻言韵、沿波讨章韵、顺势勘意韵三个方面探讨了教出文韵的方法与路径,指出文韵是文章的精神,得文韵者,得语文课堂教学之“真”.  相似文献   

16.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清人王士祯评论此诗:“为诗结处总要健举,如王维‘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何等气概。”请你结合全诗说一说此诗结句的妙处。答:_______  相似文献   

17.
传说有这样一件趣事,说苏东坡有一天与苏小妹、黄山谷一起讨论诗歌创作。苏小妹先出了一联诗句:“轻风细柳,澹月梅花。”她要求每个人都来给这两句诗的腰部添加一个动词,使成为五言联句。东坡先吟道:“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苏小妹听后便说:“好是好,可惜还未用上最理想的动词。”接着便是黄山谷吟出“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苏小妹听后仍笑着说:“也填得好,只是仍不够理想。”苏东坡急了:“那么小妹,你又将怎么来填写这两句诗  相似文献   

18.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煤山自缢前说:“诸臣误朕”、“朕非亡国之君,诸臣乃亡国之臣也”。将自己应负的亡国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难道亡国之臣不是这位“朕”重用的么?有好多并非亡国之臣的人不是他杀逐的么?西安碑林六展室有块他赠杨嗣昌《出征诗》的手书碑刻,正是揭示这问题的一架透视镜: 盐梅暂借作干城,上将威严细柳营。 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  相似文献   

19.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相似文献   

20.
苏轼学写诗     
苏轼10岁那年,一个早春的夜晚.和暖的东风吹拂着摇曳的细柳,溶溶的月色映照着淡淡的春梅,小苏轼向父亲请教写文章的秘诀。父亲苏洵看着小苏轼那稚气的样子,又看看眼前这美好的夜景,对小苏轼说:“你看,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你能在这两句诗中各加一个字,使得这两句诗更加符合眼前的情景,更加有韵味吗?”小苏轼想了一会儿说:“‘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行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