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路出发,提出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必要性,探索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内涵及具体途径,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方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我们认为,这里所讲的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即是真正的"公民意识"。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现状却并不尽如人意,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核心是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因此,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关键在于加强责任感教育。  相似文献   

3.
微博的迅速发展成为大学生公民参与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问卷调查,从新疆大学生微博公民参与的特点出发,采取提升新疆大学生的网络媒体素养,培养微博意见领袖,提高公民意识和能力等方法,引导新疆大学生通过微博平台实现合理、有序的公民参与,推进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公民教育,但大学生存在公民意识薄弱、对公民身份所蕴含的权利和义务缺乏自觉认识的问题。大学生公民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的公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提高大学生公民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意识作为现代社会公民基本的人文精神被正式提出。公民的自由意识是公民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基础,是公民意识的基础。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培养他们积极的自由意识应成为国家和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理性公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需的。培养理性公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是基础;教育先行是关键;民主政治是保障;公平正义是核心。  相似文献   

7.
网络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获取信息的平台,同时也让大学生能够开展更加平等自由的沟通与交流。在此背景下,参与了解网络舆情成为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通过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对于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网络舆情对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的推动作用基础上,对网络环境中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公民社会理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征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内在统一性。公民社会的现代性价值蕴涵,使之成为和谐社会进程中应然的价值目标被确立起来,从而实现了公民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历史耦合,实现了公民社会发展的实然性与应然性的统一。在现代民主政治的条件下,一个健康的公民社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水平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关系到实现"中国梦"的希望。随着互联网络逐渐具备公共空间的职能,网络与大学生公民意识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网络虚拟空间里的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也需要不断顺应新形势,打开新思路,寻找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公民素质,而这离不开公民教育。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较高的公民素质对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平稳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公民素质与公民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希冀对公民素质的提升和公民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胡传红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1):100+152-100,152
当代中国的公民意识发展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公民意识的培育与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层面探讨中国公民意识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明视野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参与不仅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表征和推动力量。目前,我国的公民参与已经有了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公民参与正在形成。但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的公民参与还存在着公民参与的物质条件受到限制、公民文化的缺失及公民主体意识的薄弱、公民参与的组织机构和渠道单一、公民参与的制度保障不足、公众制度化参与意识薄弱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形成了对政治文明建设的制约。对此,我们应努力做到: 1.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公民参与的物质基础。2.构建公民文化,培养公民主体意识。3.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快公民参与的制度创新。4.加强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文化中的社会概念具有相当大的意涵区分,学界围绕滕尼斯与马克思的社会概念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国家与社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或矛盾都可以通过社会更多地成为公民社会来化解。真正的社会本位确立,就是公民社会主题承诺的落实及其形态典范的创制。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一般方法论原则和具体的资源路径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人文奥运"理念是北京奥运会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这一遗产的文化特质与公民社会的内在秉性有着天然的同构相似性,业已成为人们追求公民社会理想,培养公民意识的一种具象与表达。它将公民意识中的主体认同、法制认同、政治认同、道德认同进行了完美的诠释。探寻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与我国公民社会建设的交互关系,一方面可充分体认奥林匹克文化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可以让这一先进文化在公民社会的征程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学生是大学生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群体,他们的岗位目标是要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担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绩效型重任。如何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体育公平性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体育的公平性就是使人们公平的享受体育资源与体育权利。体育的公平性内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体育的公平性即"费厄泼赖"理念不仅作用于体育领域,更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培养世界公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向公民教育的转型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公民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公民教育的含义、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公民教育实施途径与方法等。公民教育在国家制度层面得以认可和加强、公民教育课程标准得到确认、公民教育研究专业队伍初步形成,也呈现出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还存在着基本理论需要进一步厘清、目标定位有待明确、内容体系有待优化、课程资源有待完善、本土研究有待深化、实践有待加强等问题。今后在承传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立足本土,强化实践推进;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正确处理好"中外关系";强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探索,着重解决公民意识教育和公民参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领域需要拓展,研究方法论需要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服务型领导理论和公民领导模式的影响下,借鉴美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通过开展社区服务推动高校与社区的互动取得的积极经验,呼应当前我国从传统居民生活圈向现代化社区发展的现状,尝试提出我国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新路径——校园社区服务项目,促进大学生向公民领导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法治社会的构建在强调制度改革等外在动因的同时,还要注重公民文化的内在作用,公民文化作为一种民主参与、公共精神、主体意识和自由理性的精神,在培养法治理念推动法治进程、推动良法的制定、限制公权力滥用、保护和救济个人权利等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是我国构建法治社会内驱力。我们要结合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构筑起中国特色的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广泛应用,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是由于一些网民公民意识的缺失,导致其公民素质差、网络行为失范,影响着网络的健康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工作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分析网络公民的主要特征和网民的公民意识缺失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网民的公民意识和素质培养,就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