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回答了党"为了谁"的问题,表明了党存在的根本目的和意图。党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回答"为谁服务什么"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以什么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从本质上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以为人民谋利益为中心,将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服务人民的出发点、内在要求、实质内容、首要任务、基本遵循、落脚点。而以为人民谋利益为中心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必须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一切向人民负责的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提高为人民谋利益服务本领、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利益关系、为人民办实事和办好事。  相似文献   

2.
论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人民利益观。邓小平认为: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由党的宗旨决定的。为此,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实现人民富裕,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  相似文献   

3.
雷锋同志为什么能坚定地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绝大多数人服务的革命思想呢?我认为这是他永远不忘阶级,知道旧社会的苦,珍惜今天的甜,懂得劳动人民翻了身当家作主,应当把印把子、枪杆子掌握住;更重要的还是他能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懂得人活着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论邓演达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演达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1909年至1927年7月,他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是非资本主义,向着社会主义路途上走,并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力量,这标志着邓演达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从1927年7月至1931年7月,邓演达对中国革命的前途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标志着邓演达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5.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有关“为什么人谋利益”、“为什么人服务”等论述。“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提法出自斯大林。毛泽东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为人民服务”思想。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一生全心全意为中国百姓着想,为中国人民谋利益。他的人生观的形成有客观条件,又有主观原因。毛泽东同志树立的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直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教育和武装群众的光辉思想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7.
种坤霞 《学周刊C版》2011,(10):203-203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回顾党90年的奋斗历程.一个结论深刻而清晰: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管在革命、建设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紧紧地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的思想。邓小平同志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光辉思想的内容。在其文选中,为人民服务思想作为一根红线贯穿其始终。他详尽论述了为人民服务的理论根据、内容、要求、意义等,指出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言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共产党人修养的最高境界。今天,我们重温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演达是中国杰出的小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家,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革命思想,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大大地向前发展了。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一、孙中山“耕者有其四”思想的提出  相似文献   

10.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一首深受革命军队和人民群众喜爱的革命歌曲,他反映了人民军队与旧军队和土匪武装的本质区别,体现了我党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首歌就源自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一生热爱人民、关心人民,其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民观。“人民动力观”、“为人民服务观”、“人民共同富裕观”是邓小平人民观的基本内涵;邓小平人民观是在继承前人思想理论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是中共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人民思想的重要理论之源。  相似文献   

12.
所谓执政合法性,是指执政党能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存的政治制度是社会的最适宜制度的信仰状态。邓小平对执政合法性的认知,主要源于他自己从革命到建设的丰富的经历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理解。邓小平提升执政合法性的方略主要体现在他的两手抓政策上,他一直强调在促进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必须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要提升执政合法性,还必须沿着邓小平的思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构筑起党同人民群众的共同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3.
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 ,邓小平同志一生的所作所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上 ,人民性是他思想体系的价值取向 ,人民性是邓小平理论的最根本属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集中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及其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巨大影响。“文革”之后,邓小平以其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的伟大襟怀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在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同时,构建了国家发展一系列的重大战略,其中他的教育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结合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深刻把握和创新性发展。邓小平教育思想及其政策显现出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之深远、对重塑中国教育事业意义之重大,是中国乃至世界公认的。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非常重视党群关系,并形成了丰富的密切党群血肉联系的思想:密切党群血肉联系,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密切党群血肉联系,必须践行党的宗旨、必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必须惩治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6.
王安石的经济思想有两大内容:一是强调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绝对控制,以轻重之术调节经济;二是理财要以富民为重要目标。前是法家的国家本位思想,讲富国;后体现了儒空的民本思想,要富民。以专制政体、专制手段理财,而求富民之目标,无异于缘木求鱼。笔认为,王安石经济思想中这一悖论的深刻原因根植于儒家特有的国家观里。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人民主体思想卓著,他一生都在作调动人民积极性,实现人民主体性的文章.他的伟大建树及晚年的失误表明,主体性的实现,首先是一个必须让主体与客体一致的问题.邓小平则创造和发展了使人民主体得到实现的条件和形式.  相似文献   

18.
刘辰翁是宋末元初江西词派的代表作家。本文从当时的文献资料出发 ,以《须溪词》所涉往来人物为范围 ,考察并梳理了他与邓剡等九人之间的交往过程 ,从中既可以看出他对南宋遗民的态度 ,也可以看到他对降元者宽容的一面 ,这对我们准确了解刘辰翁入元前后的生活和思想情感 ,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杜威认为,真理是有效用的工具,它永远是一种假设,确立了这一观念,就可以在世界上消灭教条和权威的决断方法.这种真理观为其民主观奠定了思想基础.他认为,民主就是允许提出多种假设的解决方案,通过协商讨论将一种付诸实验,并在实验中对之检验和修正.民主的思想基础是对大众的相信和对少数统治者的不信任.杜威的思想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清除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人民为本,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并贯穿在邓小平理论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人民为本是邓小平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赋予邓小平理论生命力的东西,是邓小平理论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