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总被引:48,自引:9,他引:48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善管理、懂技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实验技术队伍。重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是搞好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应用技术》特色专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已被江苏省教育厅列入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水文从专业方向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与从业岗位、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科研工作七个方面阐述《计算机应用技术》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3.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实验室诸项建设中最关键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实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体制改革、制度建设、政策制订、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实验队伍建设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4.
信息对抗技术实验室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概述了信息对抗技术实验室建设的规划,讨论了实验室教学与相关科研,其中着重探讨实验课程的改革与设想,实验与科研建设的关系以实验室为载体,介绍如何把实验室建设成为专业教学、实验、科研的一体化基地。  相似文献   

5.
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管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波为例,简述了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地方文献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与共享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基本模式及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6.
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对策性思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载体,加强实验室建设要两手抓,一手抓硬件建设,包括实验室面积、实验仪器设备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主要指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高职高专专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高专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有着很大的区别。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其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普通高校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有明显地不同,具有鲜明地特色。提出用动态高职高专的专业建设是符合高职特点的,通过整个模型的动态管理可以使专业建设更趋合理性,更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实验室。一流的实验室不仅取决于设备,更取决于人。从我校“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出发,本文对我校实验技术队伍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对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工作进行了探索,提出我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思路、目标及建设举措。就建设一支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军队工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刍议姚金满学科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军队工科院校担负着为部队培养使用、维修与管理武器装备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搞好学科专业建设,对贯彻落实军队新时期战略方针、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军校发展具有关键意...  相似文献   

10.
药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实验技术队伍、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环境设施等五个方面,探讨药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与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学良息争统一的愿望使他厌恶战争、反对战争、追求和平;他统一御侮的成见使他易帜、助蒋、拥蒋“剿共”,由正确走向错误;他非抗日不能统一的思想飞跃又使他逼蒋联共抗日,由错误回归到正确。张学良始终把发展经济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他已不是以争夺地盘为目标,而是以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为宗旨。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上不去政治上就很难独立,就会受到强国侵略的威胁,民族生存都是个问题。因此,要图民族生存必须大力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2.
中央苏区时期,张闻天对如何进行经济建设进行了理论探索,形成了极其重要的经济思想。这一时期,他提出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利用和发展的不可避免性,系统地剖析了中国社会经济的性质,明确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及科学地分析了富农经济。他的经济思想,指导了苏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初"张謇出任农商总长,既是袁世凯渴望已久的事情,又是袁世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表征,也是袁世凯极力渗透和控制实业的重要手段。当然也是众望所归,当仁不让之举。张謇在其任内,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提出一系列发展实业的真知灼见,如整顿官业,助长民业;重视棉铁;对实业"扶之植之防维之,又涵濡而发育之"等,以乞灵于法律、求助于金融、改良于税则、致力于奖助等具体措施促进实业的发展,为民初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但其许多施政理念具有深远的意义,仍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战争年代交通运输是决定胜负的重要条件之一.1931年云南的公路通车里程只有120公里,至抗日战争前夕,云南省内公路通车里程也只有1177.7公里.可是抗战胜利时,云南省公路通车里程达3608.4公里,比抗战前通车里程增加了3倍多,为抗战的胜利和云南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云南日后公路交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经济建设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部署。三线建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备战是三线建设的最直接的原因;改变我国工业布局的不合理状况,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是三线建设的根本原因;革命战争年代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思想是三线建设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6.
中央苏区经济动员立法涉及的众多经济领域,是中央苏区经济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推动和促进了战争环境下的经济建设,为革命战争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障,并改善了苏区人民的生活;同时为抗日民主政权和解放区的战时动员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也为今天中国战争动员法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抗战期间大规模的工厂内迁 ,从经济上支持了中国持久抗战 ,并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经济布局向合理化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8.
戊戌时期康有为、张之洞关系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甲午战后国难日亟的时局之下,康有为等维新志士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对康的活动,封疆大吏张之洞赞助甚力却又连生纠葛,致使康张关系扑朔迷离,康张关系的变化不得仅以二人政治派别的不同而予以简单化的解释.我们认为,康张二人学术上的分歧,清廷权力结构的变化以及性格上的冲突是引发康张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袁世凯赞赏张謇等人的"棉铁主义",实业救国,出任总统以后,大权在握,即重用张謇、梁士诒、周学熙等一大批实业家、银行家,在这些专门家的大力支持下,颁布了一系列的发展社会经济的法令、条例、细则,再加上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战争,无暇在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国内、国际环境,都对中国发展经济非常有利,于是,中国经济的各行各业,都有明显的进步,其成效应该说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20.
张之洞认为芦汉铁路的建设是振兴国力、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战略举措,该路的修建对巩固国防、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社会风气转变等都有重要作用。张之洞对芦汉铁路的筹建政策、筹款方式、线路走向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在芦汉铁路的筹建实践中,张之洞负责统领全局,并且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张之洞对芦汉铁路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