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与性格     
不同的人,爱看的书也不大相同。从一个人爱看的书,就可以了解这个人的性格。你爱看什么书呢?爱看自传的人,好奇心特别强,有野心,做事谨慎,作决定前会先考虑各种选择的利弊及可行性。爱看漫画的人,喜欢玩乐,性格无拘无束,反对把生命看得过分重要。爱看历史书的人,工作很有责任感,不喜欢与人胡扯、闲谈,也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爱看情感小说的人,性格特别乐观,通常可以很快从失望中恢复,并再次振作起来。爱看恐怖故事的人,平时生活沉闷,渴望寻找刺激及冒险。爱看侦探故事的人,喜欢接受思想方面的挑战,善于解决问题,愿意对付别人不敢碰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我喜欢三毛     
我爱三毛的书,我喜欢三毛的写作风格,更佩服三毛这样的作家。三毛所写的书全都是她的真实生活经历。有些同学不爱看别人的自传体文字,可我不然,对陈平女士的作品十分喜爱。她的性格、脾气无一不在文章中表露出来,让人看了有喜有悲有笑有泪。三毛19岁离家,49岁回国定居下来,30年来在外行走江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是一部大家都爱看的书,其中孙悟空的形象尤为鲜明。要研究《西游记》则从孙悟空开始恰切一些。而长期以来论者多从孙悟空作为神话世界的英雄这方面加以论述,或者从孙悟空身上所体现的"个性解放"思潮来阐述。本文试图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重新阐述这个问题——从孙悟空身上所具有的人性特征来论述其形象所反映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4.
我爱看书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它哺育了中华儿女,创造书的人是伟大的,爱看书的也是伟大的。今天我来到新华图书大厦看书,这里有小朋友爱看的小人书,有大人爱看的文学作品,有小学  相似文献   

5.
从1840年中国近代化开始,外国传教士逐渐感兴趣和专注于探讨和研究中国国民性格问题。美国传教士A.H.史密斯(明恩溥)所著的《中国人的性格》一书除了对中国人性格做了细致的描写和深刻的批判外,也充分挖掘了中国人性格中的积极的价值。他以西方基督教的宗教文化偏见主张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这引起了以辜鸿铭为代表的封建士大夫的强烈愤慨,但同时也受到了鲁迅等关注民族反省的有识之士的理性对待。  相似文献   

6.
唐老鸭信箱     
《小学生导读》2010,(4):17-17
广德县邱村小学蔡敏同学:我爱看课外书,可父母怕影响我学习,不给我买。 唐老鸭叔叔:爱看课外书,是个好习惯,对扩大知识面、提高读写水平有好处。当然现在课外书种类繁多,应该有所选择,多读一些教育类、科普类的书。  相似文献   

7.
时间飞逝,一下子我又长大了一岁,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很快就要进入毕业班了。人大一岁,所看的书籍就会更新一代。从小到大,我由爱看图画书到现在爱看小说和其他书籍已经历了好几年。但有一种书一直伴随我至今,它就是《孩子天地》。  相似文献   

8.
《成长》2007,(10):84-84
人们为什么喜欢看恐怖电影?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爱德华·安德拉德和约耳书-科恩的研究发现,观看恐怖电影的人,同时享受着快乐和不快乐的两种情绪,正是这些情绪让人们爱看恐怖片。[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广东第二课堂》2010,(7):40-42
漫画书 我爱看书,更爱看漫画书。从六岁开始,我就迷上了漫画书。我会经常买一些漫画书回家看,但每次一旦被爸爸发现,那些书就会成为他的"战利品"。  相似文献   

10.
读书吧     
不读书的人,天和地是狭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一辈子;读书的人,天和地是广阔的,他能活上三辈子:过去、现在和将来。深秋的一个夜里,我坐在街头露天吃馄饨。摆摊人操安徽口音,只20出头,长得眉目清秀,引起我的关注。“小伙子,每个月能挣多少钱?”“二三百吧。”“可以了。天下雨怎么办?还出来做生意吗?”“不做了,躲在屋里看书。”“哦,读书?你高中毕业吧?爱看什么书?”“初中毕业。爱看三毛的、琼瑶的,还有外国人航海探险的故事。”“为什么爱看航海书呢?”“海开阔,读书的时候,我就不再是在街头卖馄饨的小商贩了,我好像是双桅船的船长,站在船…  相似文献   

11.
爱好:下棋、玩电脑爱看的书:《一千零一夜》爱看的电视节目:《大风车》栏目我最喜欢看书,常常废寝忘食。每天放学后,第一任务是先完成家庭作  相似文献   

12.
牙牙笑掉吧     
《快乐阅读》2010,(8):70-73
喜欢看的书 语文课上,同学们正在讨论喜欢看的书。 小明对老师说:“我们全家人都爱看书,妈妈爱看保健书,爷爷爱看笑话书。”  相似文献   

13.
一 在人的个性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是人的性格。从理论上讲,性格是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性格的特点交织和渗透在人们的全部生活和活动之中,使人们的生活、活动呈现出生动而绚丽的色彩。因此,培养良好的性格已成为各国心理学界研究的课题之一。 从1996年2月开始,我校和盐城市教科所联合组成课题组,进行了“儿童良好性格的塑造”这  相似文献   

14.
女儿爱看图书,不满4岁,已经拥有百余本书了。我还特地请人做了一只书箱,专门给女儿装书。这样,桌上、地上、床上是整洁多了,不见了女儿乱丢的书,可我却添了一项给女儿整理书箱的家务,而且得三天两头去做,否则,书箱的盖子便无法盖下去。为此,女儿挨过我的不少责备,我也曾下令:“再将书翻乱,就把书都给扔掉!”然而,三令五申,仍不  相似文献   

15.
《性格组合论》一书第一章(《性格组合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7月出版。本文所引用的刘再复的观点,除另有注明的外,均引自该书第一章,不再加注),在《导论:关于人与文学的思考》的标题下,宣扬了一系列反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观点。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看小说,既是学习的需求,也是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重点.作为语文教师和家长,要拓宽视野,充分了解他们所不爱看、爱看的小说的具体情况,深入分析爱看、不爱看的原因所在,有针对性地调动他们阅读经典名篇和从一般小说中获得有益东西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不健康小说的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7.
某同学初一时数学只有几分的水平,但该同学在老师的帮助、鼓励下,不怕失败,一次次总结,一次次奋斗,每个学期都有所进步,最后初中毕业时数学考了50分。三年初中生活,该同学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性格,现已是一家不小企业的老板了。他说:“读几年书没学到什么?学到了忍受失败,并从失败中站起来!”性格比方法、知识更重要,重在“学习性格。”知识学不好,还可以终身学习。但是,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有研究表明,一个人一生所需知识的15%是在从小学到本科阶段学习的,85%来自于终身学习。中学期间要形成人的性格的60-70%…  相似文献   

18.
悄悄书香     
春天悄悄来到我的身旁,“悄悄”中满载着希望;我悄悄送给妈妈一份礼物,“悄悄”中全是爱的芬芳。我对书的爱也是悄悄的。幼儿园时,爱看格林童话;一年级时,爱看一些漫画;而现在,我更喜欢一些科普知识与科幻书。每一个阶段的我都有着悄悄地改变。  相似文献   

19.
最近,班上出现了图书被撕毁的现象,于是,我组织了情境教学《小图书哭了》的教育活动,并与幼儿开展了讨论。“小图书为什么会哭?”“小朋友不爱护。”“为什么小朋友不爱护小图书呢?”“因为小朋友不爱看这本书。”“小朋友年纪小,不懂得要爱护。”老师这才了解到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原来他们对图书也有喜欢与不喜欢之分。老师提出“对不爱看的书该怎么办?”让幼儿讨论。回答有三:给别人看;交给老师;放回原来的地方再重拿一本。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第三种方法最好,同时明确对不爱看的书也要爱护。老师继续启发幼儿讨论“对爱看的书又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0.
那些杰出的哲学家、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古怪偏执、不合群的人,可鲁迅却深受学生的爱戴、同仁的拥护,这不仅仅因为他有令人仰慕的才学,还因为他风趣幽默的性格.当时北大有一个叫川岛的教授,留了个学生头,绰号"一撮毛",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谈情说爱上.鲁迅撰写<中国小说史略>一书出版后,就送给他一本,并在扉页上以诗的形式写道:请你,从情人的怀抱里,暂时伸出一只手来,接受这干燥无味的<中国小说史略>.我所敬爱的一撮毛哥哥呀.鲁迅的幽默性格由此可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