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青年报》不久前发表孙建清为该报“文化论坛”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忆旧”书何其多》,文章说,当下图书市场忆旧题材最为火爆,看看书架,翻翻读书报,杂家杂忆之类的书籍不时跳入眼帘。许多文化名人都拿起了笔在“思痛”和“忆旧”,已经面世的作品《牛棚杂忆》、《顾准日记》、《吴宓日记》、《谭其骧日记》、《思痛  相似文献   

2.
赵家璧是现代著名的编辑思想家。在中学时期他就参与主编了光华大学附中的校刊《晨曦》,大学期间,他曾半工半读,在良友图书公司主编了《中国学生》月刊。由于受平日所接触的中内外局势及革命进步书刊的影响教育,他逐渐意识到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编辑”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一改往常“有一定的知识性,偏重于趣味,思想性福薄弱”的编辑方法,立志要出“推动时代前进而有益于人民的书”,“另辟一条出文艺书的路子”(《编辑忆旧》,赵家璧,第79页,下同)。  相似文献   

3.
今年(2008年)是家父赵家璧的百年诞辰,记录他半个多世纪编辑生涯的《编辑忆旧》和《文坛故旧录》,在中华书局的大力支持下再次出版了。我们又将未收入这两本集子的其他回忆文稿,也结集起来,作为《编辑忆旧》的“集外集”,取名《书比人长寿》,也即将出版。这三本书几乎收齐了他有关编辑生涯的全部论著。  相似文献   

4.
《中国礼俗辞典》一书,融学术性、知识性、普及性于一体,但错谬之多却令人不寒而栗,平均每页至少有3处错误,有的多达20余处。不知责任编辑责任何在焉。这里仅就《辞典》第一部分服饰类择举数例。 一、张冠李戴 第1页衣条《说文》:“上曰衣,下曰常。”引文当是《释名》而非《说文》。裳条两处引《说文》:“裙,下裳也。”查遍《说文》不载斯文,且有一处将裙印成了繁体。第4页芾条引《说文》:“市,(韦毕)也,古知蔽前而已。”此为段玉裁的注文,而非《说文》经文,且古字前脱上字,知为衣之误。引郑玄注文“古者因渔而食,因衣其皮”当为“古者佃鱼而食之,衣其皮”。第6页燕衣条《周礼·天官·玉府》将孔颖达疏错成了郑玄注,并将王府之玉错成了王。第48页屐条  相似文献   

5.
1世间《书缘》知多少 前些年曾将自己的文章结集,以《书缘》(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12月版)为名付梓。后来在“孔夫子旧书网”同时发现了两本叫《书缘》的书,感到亲切,便一同买了下来,遂撰《(书缘)三种》一文,发表于湖南《书人》杂志,并贴在天涯社区“闲闲书话”。后来有湖南“小源塘居士”跟帖说,他收藏了以《书缘》为名的图书和期刊共九册,分别为:  相似文献   

6.
细读《中国档案》2005年第5期《“泛档案”现象析》和2006年第1期《由档案“悖论说”谈起》两文,笔者针对全国各地各级档案馆“XX珍贵档案在XX档案馆被发现”这一问题,结合中国人民大学刘耿生教授主编的《档案真伪论》一书,对档案内外形鉴辨方法的核心内容,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罗竹风同志在《读“编辑忆旧”所想到的》一文里有这样几句话:“读过《编辑忆旧》之后,我以为今天还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解放三十多年,新中国的出版事业突飞猛进,不仅老的出版基地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而且各省的出版社也如雨后春笋,遍地生长。出书门类齐全,印数剧增,质量大有提高,远非旧中国所能比拟。但勿庸讳言,解放初期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对自己过去的经验却重视不够,甚至于认为不值得认真对待。‘运动’来时,还把它作为封、资、修的黑货  相似文献   

8.
“参与”是参加的意思。可是,时下“参与”一词,在一些报刊上经常误写为“参予”、“参预”、“参于”。请看以下几例: 《杂文报》1991年8月16日三版《不是安坐品茗时》一文“……杂文要积极参予这一伟大的工程……”。《僚望》周刊1991年第48期《依法即可责“众”》一文“……参预往往成群结伙……”。  相似文献   

9.
最近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老照片》的书,这套书在社会颇受欢迎,出版半年以来已多次印刷。这套书有一个特点,以照片带动文字,引起人们忆旧与思考。该书第二辑收有严强先生写的《闯入长征队伍的传教士》,很值得一读。文中收有勃沙特牧  相似文献   

10.
书评文体是一种比较灵活的体裁,包括议论体、叙述体、褒贬体、书信体、对话体等。从以往书评创作的实践中,可以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以下分别举例作一些说明。 (一) 根据图书的内容而作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论述的书评,是一种议论体的书评。采用议论文的形式,往往围绕被评图书的内容或主旨展开论述。这种书评大多是对学术性论著的评论。老一辈编辑出版家赵家璧同志的《编辑忆旧》一书,是他在30年代从事进步编辑出版工作的同忆录,它以良友图书公司为半径扩展成一个面,描绘出当时进步出版事业的概貌。著名编辑家罗竹风同志曾经为这本书写过一篇书评,题为《读〈编辑忆旧〉》(《杂家与编辑》),称它是一部“书的报告文学”,“是一部有血有肉的特殊创作”。罗老是站在文化出版史的高度去评论这本书的。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1997,(12)
用“萃”还是用“粹”文/雷智勇先看报刊三例:1、华龄出版社声明:我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爱情小说精粹》一书,书名因故错为《中国现代性爱小说精粹》,现正采取措施更正。(《新闻出版报》1996.2.2第3版)2、《当代杂文选粹》第4辑即将问世。至此,这套由严...  相似文献   

12.
“圣经”一语,在大部分欧洲语言中的名称,都来自希腊语“书”一词,汉□文译者译成了《圣经》,给这部书增添了神圣、奥秘、凛然不可侵犯的色彩。《圣经》是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家族为什么由绍兴迁居淮安?对此,周恩来本人有两次扼要的说明。1914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曾写过一篇回忆故乡淮安的作文《射阳忆旧》(刊于《敬业》1914年第1期)。文中写道:“余本浙人,自先大父为宦吴省,遂徙家而居焉。”另据南开学校毕业同学录,其中《周恩来小传》写道:“君字翔宇,号飞飞,浙江会稽人。自大父宦于吴,遂徙居焉。”  相似文献   

14.
《鹖冠子》卷第一,唐人写卷子残本,硬黄纸,有栏线,书高二十四厘米,长三百三十二厘米。共存一百八十五行,每行十七字,内存原文四十四节,注文十三节。卷末顶格题名“鹖冠子卷第一”,下空一行顶格书“大唐贞观三年五月勘校定毕”十二字。避唐太宗讳,文中“民”字皆缺末笔作“(?)”。确为世所罕见的唐人写本。此唐人写本残卷不标篇目,今以《四部丛刊》涵芬楼明翻宗本陆佃注《鹖冠子》核之,其书残文起“凶者反此”迄“退谋言弟子愈恐”,即《环流》第五(残篇)、《道端》第六、《近迭》第七,计此写本残卷存文  相似文献   

15.
更正     
正《中国典籍与文化》2018年第1期杨琳先生《〈金瓶梅词话〉刻印于天启之后新证》一文,提要中的"流行的观点认为《金瓶梅词话》刊行于万历丁巳年(1617),此说最为重要同时也是唯一的直接证据就是书前一篇序的落款署‘万历丁巳季冬东吴弄珠客漫书于  相似文献   

16.
本刊于1986年第6期曾发表了《绝不能用经商的办法从事新闻工作》一文,剖析了“有偿新闻”的危害,现在又发表了《新闻不是商品,记者不是商人》一文,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偿新闻”是闯入了“拜金主义”的误区,千万不能小视。兹将两文一并发表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顷读《“圕”似应改作“(冂书)”》一文  相似文献   

18.
关于“马寺钟声”,本刊曾于1998年第10期发表《蓄养了三年的批评:“马寺钟声”缘何提前敲响?》,1999年第4期又发表《“马寺钟声”何以戛然而止?》。今年第2期,我们再刊《马寺大钟终于敲响中华音》一文,以圆满的结果告白读者。  相似文献   

19.
再论“妖魔化中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再论“妖魔化中国”□李希光[编者按]本刊1996年第5期曾经刊登李希光《“妖魔化”中国的背后———美国传媒是如何讲政治的》一文。刊发后不久,一本由他参与写作的相同名称的书在北京问世,并引起国内外舆论界的关注与重视。《再论“妖魔化中国”》可视为前文的续...  相似文献   

20.
《编辑学刊》1990年第4期刊登王华良的《试论界定“编辑”概念的方法论问题》以后,于1991年第2期刊登王振铎、姚福申的两篇商榷文章,引起学术界浓厚兴趣。其中,姚福申的《“编辑”辞义辨析》(以下简称《辨析》)一文,并非仅仅批评王华良,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