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课与评课,是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但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研活动多以学科为单位,同一学科的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研讨。这种教研活动的优点是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比较强,参与的教师对该学科的教材与教学要求比较了解,但容易受到学科特点的限制,导致教研形式单一,教师视界狭窄。跨学科听课评课的实施,则打破了学科之  相似文献   

2.
教学研究机构工作的开展,主要形式是学科教研,其特点是以各学科教学的实施为线索,在课堂教学的操作层面为教师提供指导,通过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科教研的主要形式,是由教研员组织中小学学科教师开展教学专题讲座、研究课、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学科教研是教育发展的产物,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其工作内容曾一度扩展为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考试评价、教师培训等多项领域。在目前课改新形势下,学科教研面临新的功能定位,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1.面临多种社会教育研究机构的竞争。…  相似文献   

3.
闻铭  仇勇平 《上海教育》2009,(20):52-53
从教研的形态上来看,区域学科教研活动至少有以下两大类型:一类是语、数、外等执教教师人数较多的大学科,教研活动常常分为区域、区域协作区、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等3、4个层魄一类是信息技术、拓展探究、音体美等小学科,很多中小型学校常常只有一位执教教师,学校内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有相当难度。  相似文献   

4.
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依托组本教研、学科教研和跨学科教研三级教研的开展,使日常教学与教育研究紧密结合,为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组本教研以帮助教师整体把握教材、解决教学问题为重点,通过假期教研、每周教研、随机教研等方式开展;学科教研以提升学科质量和教师研究能力为中心,重点围绕课题研究开展专题教研、带题授课等学科系列教研活动;跨学科教研以推动学科融合和学生全面发展为旨归,借助教研中的学科融通、技术融入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5.
过去,学校教研多以学科为单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听课、评课。这种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比较强,但容易受到学科特点的限制,导致教研形式单一,教师视界狭窄。新课程实施后,为了打破学科界限,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以“看  相似文献   

6.
策划组织丰富多样的学科教研活动,探索与新课程背景相适应的新的教研工作模式,不仅是各级教研员必须履行的一项岗位职责,也是教研员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在追求创新教研活动方式方法中,教研员要遵循教研工作规律,通过组织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与时俱进地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服务和科学的引领,助推新课程的实施,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红 《宣武教育》2005,(11):16-18
如果说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解决学校中的具体问题的话,那么区学科教研应该是基于学科,从本学科教师及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解决学科中的具体问题。因此校本教研与区学科教研从目的意义上看方向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一、校本教研与学科教学研究的内涵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中的学科教学和课堂管理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是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主要而直接的目的。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9.
过去,学校教研多以学科为单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听课、评课。这种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比较强,但容易受到学科特点的限制,导致教研形式单一,教师视界狭窄。新课程实施后,为了打破学科界限,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可以“看别人的课堂,说别人的课堂,听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为原则,建立跨学科听评课制度。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方式来促进教师的发展。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源于教师的需要,是以问题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有着鲜明主题的教研方式。建立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校本主题教研机制,是探索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是教研方式的一次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赵才欣老师在《有效教研》一书中对有效教研基本思路进行了概括:“一项工作的有效与否,是针对原来设定的目标而言。教研活动也是如此,它只有指向预定的目标并且达成,才是有效的。”有效教研的目标是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整个区域的学科教学质量,其关键是要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师的需要,服务于教师的成长。本着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理念,笔者在虹口区中学劳技学科教研中对“研训一体”的教研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教育发展新形势和教师成长新需求要求教研工作突破传统模式,推进创新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发挥教育综合优势,成立直属附校学科教研共同体,整合多所附属学校和大学学科资源,聚焦学科教研核心,开展跨学科、跨学段、跨学校的教研活动。针对不同学校、学科、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和特点,定制化设计教研内容,创新教研形式,将大学学科和专业资源与中小学教师教研需求进行有效连接,激发教师参与的主体意识,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形成了“大学-附校”共同体教研的良好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教研活动是所有教师都要参加的活动,但我们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是个新兴学科,信息技术教师对怎样进行教研活动还不是特别熟悉,那么什么样的教研形式才是适合于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的呢?我们在摸索中前进,最终这个问题在我们的探究中得到结论。一、信息技术学科校本教研的现状及反思1.人员少信息技术学科是新兴学科,由于种种现实问题,每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很少,多则三四人,少则一  相似文献   

14.
联片教研是将本地的学校分片组成学科教研组,定期组织开展教研活动的一种校本教研形式,它是解决因学校规模小不便于开展教研活动的一种有效途径。开展联片教研不仅可以使教师走出校门,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在一起同备一课书、同讲一节课、同评一节课,共同探讨教学,解决具体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2014年秋,我校针对规模小,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少,开展教研活动难的实际,因地制宜地组织构建了联片教研网络,扎实开展了联片教研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研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必须坚持参与、合作、实践和针对性策略。以学科组建设为前提,创建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完善教师的学习培训,教学实践以及各种激励制度,使教师乐于教研,勤于教研,通过教研促进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陆颖音 《生活教育》2012,(13):65-68
一、低效教研追因分析1.小规模学校的困惑据调查,上海闵行区小学规模在20至25个班的学校居多,这样的学校由于规模的限制,音、体、美等小学科专职教师配备一般为1至2名教师。这些学科教研活动如何展开?一般学校有两种组成形式:一是分学科,即音、体、美各成立独立的教研组,二是把音、体、美老师组合成一个综合教研组。前者1至2人的教研组,形不成研究氛围,教研活动名存实亡。后者人数增多了,表面看起来研究也热闹了,但是由于涉及学科太多、于己不很相关而激不起大家的兴趣。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这所拥有20个班级的小规模学校。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科教研活动越来越被学校重视,各学校的学科教研活动也都按计划有序地进行着。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学校设置了教研组,开展了教研活动,是否就意味着教师专业真正得到发展?学科教研活动应该怎样开展才有效?综观各学校的教研活动,虽然都有各自的特点,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就其形式、内容、性质而言,都是行政意义上的教研活动,而不是基于教师问题解决的教研活动。要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学校的学科教研活动应该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 《山东教育》2011,(10):37-39
几年来.淄博市张店区小学数学学科围绕着区教育局提出的“构建自主有效课堂、提升教师学科素养”的教学工作重点.坚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成长即成果”的教研工作理念,立足课堂,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19.
学科教研文化是指学科教研组成员在长期的教学科研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本组教师所认同的行为作风、价值追求、行为准则、交流方式、行为习惯的综合。它是一种为学科组成员所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共同追求的精神价值体系,是学科教研组成员共同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具体来说,是指学科教研组成员在日常的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中,是怎样思考和行动的。  相似文献   

20.
1开展学科主题教研活动的设想与方案 1.1活动设想 为了增强学科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以教研活动促进有效教学,笔者所在县教研室决定开展“高中数学系列主题教研活动”.该系列活动拟以若干主题为切人点,以研究课为载体,与会教师共同研讨,集众人之智慧,对一些问题达成共识,最终形成活动纪要供全县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