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文明进程的核心内涵,在这个意义上教育便是人的生存的题中应有之义,或者说教育是人最重要的生存方式之一。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的理念,无不源于人的这种基于进化与发展的生存。在学习化社会的境域中,成人教育构成终身教育的主体,它指向实现成人的社会实践主体价值,其中审美教育在最高层面上则成为以超越与自由为终极目标的人生境界教育,它使社会成员能够崇真尚善臻美,完善自身人格,追求本真的自我人生。审美教育在成人教育中的实施,应是艺术教育、情感教育和人生境界教育的融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2.
夏忠臣 《教育探索》2012,(5):126-127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承担着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重大责任,承担着提升人们道德意识和审美品位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责任.从审美教育的角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审美性和艺术品味,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这对于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搞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美学的“中和”特性既体现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一种本真状态,更是艺术和审美的最高境界;既含有哲学意义的生命本体论特征,又汇聚着审美智慧,呈现着深生态意蕴。由“中和”到“致中和”而归位的审美状态是由生态、生命指向艺术与美的辩证生成过程及境界。它能够以人与自然的生态感应与审美体验而铸就审美主体的心灵世界,在体悟美与艺术及生态之意味的活泼的生命韵律中,使人以一种圆融无碍的自由精神畅游于宇宙万物之中。  相似文献   

4.
审美     
<正>哲学家张世英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其中审美是最高境界。正如张老所说,现实人生中,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生活本来是很现实的,审美占主导的人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自由的心灵空间。杰克·伦敦说:"人应该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审美境界,就是生活的艺术,我们每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艺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样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也可以给人带来美.审美教育作为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板书、仪态、语言等形式寓教育于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课文进行感悟,进入审美境界,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笔者现就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音乐的功能存在着两种倾向性,一种是沿用艺术理论关于功能的论述方法 ,即把音乐的功能视为与其他的艺术一样,具有认识、教育和审美三大功能;而另一种是单纯以各种社会音乐观念现象为据,从音乐艺术对人和社会所产生的实际作用中总结出音乐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它的社会性无法割裂。因此,文学批评具有审美功能和社会政治功能二重性。文学批评的审美功能一方面表现为批评文本自身具有美感吸引力,另一方面表现为通过对作品思想和艺术的分析,深化读者的审美体验,增加读者的审美愉悦。文学批评在分析文学艺术性的同时,必然要涉及文学作品和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关系,并对它们作出衡量和评价。文学批评的社会批评性质,不仅使批评在透视作品的社会性时发现其独特价值和局限,而且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评价,使文学批评超越审美和艺术的层面,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也获得自身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正> 教育改革和发展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但中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和行动指南,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前苏联著名的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经指出“人的审美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但是不能不承认艺术是对个人目的明确地施加审美影响的基本手段,因为正是在艺术中凝聚和物化了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因此,艺术教育——对艺术需要的教育、对艺术感知和理解的发展、艺术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完善——组成整个审美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基本手段和重要内容,在学校审美教育中有着其独特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的缘起与主要观点 1.审美人生教育是自由人性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人性的最高境界,即自由的实现。著名美学家高尔泰有言:“美是自由的象征。”席勒也早就定论道:“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走到自由。”黑格尔则认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可见,审美人生教育是自由人性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胡家祥 《培训与研究》2010,27(4):104-106
审美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人。美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审美活动,特别是审美人的造就,美学教学因而具有强大的育人功用。它能引导人们扬弃单向度的追求,造就完整的人格,引领人们进入自由境界,获得精神的家园。完整人格的造就和高远境界的追寻为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奠定了基础,促进新型伦理关系的形成。当然,美学教学的育人功用主要不是通过欣赏而是要求领悟,不是说教而是启迪。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育具有艺术审美、情感审美、道德审美、创新审美等综合功能。音乐教育是审美化的教育,其宗旨是为义务教育服务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重视学生独特个性发展的艺术审美教育。运用音乐审美教育对于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等方面具有促进的效应,在培育人的综合素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的境界。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将其人生和艺术的境界提升到审美的境界——“平淡”,这种平淡的审美境界主要由其“自然”的哲学观、注重实践的生活方式和将日常生活审美化而达到诗意地栖居三方面的因素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审美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人。美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审美活动,特别是审美人的造就,美学教学因而具有强大的育人功用。它能引导人们扬弃单向度的追求,造就完整的人格,引领人们进入自由境界,获得精神的家园。完整人格的造就和高远境界的追寻为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奠定了基础,促进新型伦理关系的形成。当然,美学教学的育人功用主要不是通过欣赏而是要求领悟,不是说教而是启迪。  相似文献   

14.
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美术教育比其他教育形式的审美分量更集中,更有代表性,成为全面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方式。审美能力的提高可以塑造、提升人生境界,超越实利意识而逐步取得自由的审美境界,从而完整人性和文化心理结构,达到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尼采的悲剧哲学与审美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位悲剧哲学家尼采,从希腊悲剧文化中提炼出悲剧艺术与悲剧精神,以此解读人生、诠释生命,从而把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生活引向崇高的艺术审美境界之中。尼采赋艺术以形而上的性质,认为艺术与哲学同根,只有在艺术审美生存方式中,人与世界的存在才是合理的相互交融。从生存论的角度看,尼采的艺术哲学揭示了现实人的生存之美,即人的生命之美是生成的人生;人的诚实之美是道德的人生;人的艺术与科学交融之美是完整的人生。尼采开启并实现了哲学生存论与艺术审美论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作家们,由于生活在不同时代的政治生态中,以及自身的哲学追求,造就了不同的人生。魏晋之际特殊的政治生态环境和老庄哲学思想成就了阮籍这样的畸零人格和审美的人生。从阮籍的人生可以窥见一代士人长久历史苦难的内化沉积,他通过对自然本体境界的追求,与苦难现实相对抗,在审美领域中寻找心灵慰藉。但展现在阮籍眼前的是价值的毁灭而不是实现,他在矛盾冲突中感受到的只是虚无。这也是82首《咏怀诗》所诠释出的他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自有"艺术"这个概念诞生以来,艺术自律与社会功利这两个问题总是纠缠在一起的.艺术的社会功利一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或者说艺术的社会功利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一方面,艺术可以通过表现和反映社会道德、政治生活直接作用于社会,以此来达到社会功利目的;而另一方面,则是艺术通过间接手段来影响社会达到社会功利目的,这就是强调艺术的自律、为艺术而艺术,通过改变人们的审美习惯而形成的社会影响,从而影响和改变大众的审美倾向以及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8.
<正>一、语文美育概述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席勒对美育做了阐述:"人们要解决好政治问题,就需要假道美育问题。因为通过美,才能走向自由。"并说:"如果人们感觉到赏心悦目,就会出现‘反思与情感的交织’情况,我们也会认为直接感到了形式。"李泽厚对美育进行了解释:从狭义上看,美育为艺术教育;广义的美育则是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王道俊认为:"美育是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自然、艺术形成鉴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技能教育。"所  相似文献   

19.
面对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压抑与异化,马尔库塞对人的解放之路进行了沉思。他在赞同马克思把人的解放的实质归结为人的本质解放的同时,又依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学及心理结构理论,提出了不同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解放的理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解放美学观:人的解放的实质在于人格、精神与美感上的爱欲解放,而爱欲解放得以实现的关键途径是艺术和审美,艺术和审美具有造就“新感性”、批判现实社会、加强个体主体与社会整体力量的功能。马尔库塞的解放美学突出了艺术、审美与人的未来的深刻关联,值得借鉴。但这一丝毫未触及资本主义制度根源的艺术审美救世观只能是一种主观设想。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说: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因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所以美育是人自由发展的的必要途径。审美教育重视感情、想象、直觉、灵感、意志、独创性这些思维中的活跃因素,它虽受理性的制约,但为打破思维定势,突破理性束缚,提供了有利条件。人的自由发展,自由创造的本质正是通过这些因素构成的开放系统来实现的。美育的突出特征是情感教育,通过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