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民间信仰、节日文化、民间文学等方面论述了土家族的英雄崇拜。土家族的英雄崇拜源于巴人,英雄崇拜成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特征,至今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2.
贵州土家族人口众多,且多分布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区,构成了武陵山区土家族聚居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族源与古代巴人、濮人、蜑人、賨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以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等为视角,对贵州土家族族源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结合"土家"称谓的历史发展进一步印证了贵州土家族族源。  相似文献   

3.
从民间信仰、节日化、民间学等方面论述了土家族的英雄崇拜。土家族的英雄崇拜源于巴人,英雄崇拜成为土家族化的重要特征,至今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4.
贵州土家族的族源,学者们多认为是巴人,也有人认为是楚人、板楯蛮、宝人或乌蛮,但这几种说法都有与文献相矛盾的地方。尽管巴人、楚人对土家文化有着较大的影响,但根据对一些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的分析,根据对土家族文化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分析,笔者认为贵州土家族的族源应该是当地土著,即汉朝时的武陵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审美内涵的探讨,揭示土家族服饰所体现的秉承古代先民巴人遗风,形成的崇尚自然、豪放、大方独特的审美意识。以期达到焕发民族服饰质朴的艺术魅力和启发现代民族风格服饰创新。保护文化多样性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重视,通过对土家织锦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分析,呼吁对民族地区不可再生的独特文化资源发掘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从湖南省老司城村土家族的婚姻制度、婚恋观念、婚姻习俗等的当代变迁中可以透视湘西土家族女性的家庭地位在当代的回归.从史前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到清朝改土归流,再到新中国成立,历史进程步入当代,湘西土家族女性的家庭地位经历了一个由较高到低谷,再到较高的"回归"过程.土家族女性的家庭地位在当代大幅度提升,形成与男性基本平等的社会地位.当代湘西土家族女性家庭地位的"回归"是回归平等的两性关系,是回归城市化,回归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7.
在综述土家族服饰历史分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四段论"的观点,将土家族服饰的历史划分为形成、发展、演变、创新等四个阶段,并对它在各个阶段的特征进行分析。这将对深化土家族服饰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推动土家族服饰的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湘鄂边界土家族的祖先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先崇拜是原始宗教形式之一,是由图腾崇拜、灵魂崇拜发展复合而形成的,是远古时代统协原始先民群体意志,有效地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重要的精神力量,在人类明发展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崇拜自然、信鬼尚巫、敬奉祖先,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现代湘鄂边界土家族的家祖崇拜是土家族从巴蛇白虎图腾崇拜到氏族部落首领崇拜发展到明时代的祖先崇拜的归宿点。现代湘鄂边界土家族的祖先崇拜有先祖遗风,但更多地溶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和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联系历史背景和语言特征,对东江中上游本地话的历史形成进行初步探讨,指出两宋时期的江西移民是本地话形成的关键因素,而周边客、粤方言的影响也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渝东南土家族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渝东南地区在殷、周时期居住着百濮之族。本不与蛇巴人接壤,蛇巴人被尧派羿屠于巴陵后,部分巴人向西部逃难,匿于石穴蜕变为白虎巴人,吞并土百濮,形成巴蜀对峙。旋楚子灭巴,秦灭楚。濮已灭亡,复不称巴人后裔,史称蛮,继称上,后世便以土家人自称。濮人不甘灭亡,百濮之一,板盾蛮专杀白虎,其民俗流传于渝东南及黔北、湘西、鄂西等古代百濮居住过的广大地区。许多方言流传至今,泄露了百濮人与巴人的关系。为追寻渝东南土家族源头提供了有力证据。有比较清晰历史线索可以考证的是鱼凫国,她发源于蜀,沿岷江而下,与百濮之族融合,生活于宜宾、重庆、涪陵。然后一支沿长江继续下行至今奉节,另一支溯乌江而上,至渝东南乃至“九溪十八洞”。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贵州毗连的武陵山地区,我国共有2个土家族自治州、24个土家族自治县。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土家族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通用汉语。土家族的传统工艺有织绣、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三大名锦之一。"西兰"是"被面","卡普"即"花","西兰卡普"就是土家族的花铺盖。西兰卡普构图大方,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土司音乐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土司音乐文化历史悠久,社会影响较大,随着哲学与人文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土司音乐日渐为广大学者所关注。笔者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对土家族民俗文化土司音乐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概述。内容涉及到土家族土司音乐的起源、土家族土司音乐的现状、土家族土司音乐的文化内涵、土家族土司音乐的文化传承等,试求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和概括,为今后土司音乐的专家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土家族人口约为803万人,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主要包括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庆市部分区县、贵州省部分县。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密基卡"或"贝锦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土家族虽然早已形成,但作为一个民族正式被确认,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组织了5次调查,于1956年10月确定了土家族的民族成分。1957年1月,确定土家族为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历史悠久,长期居住在湘鄂渝黔边邻地带,人口有八百多万,在湖南西部就生活着两百多万土家族人.他们创造和传承了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自古以来,土家族民间音乐与湖湘文化就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家族民间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湖湘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湖湘民族自信心、湖湘民俗节日、湖湘文化产业、湖湘音乐创作、湖湘音乐教育等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摆手舞源流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今学者关于土家族摆手舞起源的三种观点进行了分析、辩论,继而对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演变和源流重新考证,认为土家族摆手舞源于土家先民祭天祈年,后又与楚文化交融,逐年演变成当今的摆手习俗。  相似文献   

16.
移民化是指以迁移民族化为主体揉和于当地土民族化形成的特有的化现象。新疆移民化研究内容庞大,但其形成和发展过程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特征。吐鲁番盆地由于其独特的地缘环境、历史上的军事形势和政治措施以及经济商业贸易活动诸因素,成为新疆移民的一个重要聚居点,亦是新疆移民化形成的典型地区。其中回族移民化对本地区的当地民族化有一定的影响,当地民族化对回族移民化也有很大影响。章尝试以吐鲁番市为典型,对新疆吐鲁番地区回族移民化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摆手舞是流行于湘西、鄂西、渝东南土家族地区的一种传统的体育项目,它融土家族歌、舞、乐剧及民间体育、娱乐于一体,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本文以现有的在摆手舞的基础上创编出了三套集摆手舞的基础动作、韵律、体操的特点于一体的土家族体育健身操为例,分析土家族摆手舞在现代变异中的操化趋向。  相似文献   

18.
武陵源区在先秦时期,是土著人、巴人和楚人生息繁衍之地.土家族先民就是由古代土著人和以后流人黔中地区的巴人、楚人融合而成的.武陵源区巴人、楚人文物的出土.印证这一地区在先秦时期为“巴楚”之地。一、武陵源区古人类活动遗迹从近年来发现的石器时代遗址来看,武陵源区在远古时代就有古人类活动.1988年,桑植县文物啻理所的同志在朱家台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共出土三件打制石钻、一件砍项链,另同昨为石片,经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袁家荣先生实地鉴定,属于旧石钻中期人类文化激存.距今约10万年’“.1986年.在慈利县…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傩戏唱腔结构形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家族傩戏唱腔是在土家族语言声调及其民歌风格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声腔,其形式已经形成了统一的类型和不同的结构成分。研究土家族傩戏唱腔的结构形式、结构特点是研究和总结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唱腔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土家族音乐研究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研究民族文化,离不开节日文化这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因为它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得以加强的重要杠杆。土家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绚丽多彩的节日文化。本文旨在探究土家族节日文化的内涵,把握其传承发展的机制,使其为民族繁荣的现实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