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文中,有时会出现一种成双成对、前后呼应的句子,这种句子很像对偶句,却没有对偶句那么严整,酷似文言文里的骈句,却又比骈句活泼动人。我们把它称之为“对应表述句”。例如: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②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例①是局部对应,从两个方面表现了春草  相似文献   

2.
一技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散句则是比较自由的句子,一般来说,骈句之外的句子都可以看成是散句。骈散结合,指的是骈句和散句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使用。这种方法,往往也会呈现长短句的形式,使文章节奏明快,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加强了文章的韵律美。在冯骥才的《泥人张》一文中,有两个片段很精彩:1.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相似文献   

3.
一技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散句则是比较自由的句子,一般来说,骈句之外的句子都可以看成是散句。骈散结合,指的是骈句和散句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使用。这种方法,往往也会呈现长短句的形式,使文章节奏明快,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加强了文章的韵律美。在冯骥才的《泥人张》一文中,有两个片段很精彩:1.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相似文献   

4.
宫廷仪仗队,各列人数相等,两两相对,整齐有序,表现出天子的神圣不可侵犯,显示出整齐美、崇高美、威严美。而近体诗对仗的含义就源于此,它同样要求整齐、对偶工稳。具体地说,要求出句与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其语言上有三美。一是句式美。文中或偶句(如:浪迹萍踪,飘忽无定)、或奇句(如:络绎归来,南腔北调,笑语喧哗)、或排句(如:鼾声略分为雷霆型、猛兽型、秋虫型)。或长句、或短句,既凝练流畅,又句式整齐(尤以四字句为最),文白相间,骈散结合,音调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充满音乐美感。二是修辞美。文中运用了对偶(如:我偏爱东坡,他独钟易安)、比喻(似虫鸣,似鸽哨)、借代(生生让推土机碾了半夜)、排比(时如虎啸,时如狮吼,时如狼嗥)、夸张(忽平地一阵雷响)、引用(大珠小珠落玉盘)、反问(我竟失眠,你说怪也不怪)、衬托(用浑人和横人…  相似文献   

6.
俏老师     
“何老师像‘小龙女’一样漂亮”;“何老师那么爱美!”同学们都这么说。何老师今年29岁,体形修长而又匀称,无论是时装、还是休闲装穿在她身上,都显得那么得体、大方。何老师有着清爽而时髦的短发,发梢向外翻翘着,看起来随意而又富  相似文献   

7.
互文一般句式整齐,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有对称的美感。我们往往会把“互文”同对偶和排比等混淆起来。因为,它们有着形式上的共同点。但它们毕竟是不同的辞格,之间有细微的差别。对偶是语义相关或相对,字数、结构相同或相近者之并举方式。排比是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之语句成串地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加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格。它们都有句式整齐、结构匀称、音韵和谐等方面的共同点。对偶往往是互文,但互文不一定对偶,排比与“互文”的区别统统在语义程度和气势上,它的下一结构比上一结构要进一层,而“互文”只…  相似文献   

8.
整齐匀称是一种美,参差交错也是一种美.沈括说:“相错成文,则语势矫健耳.”(《梦溪笔谈》)陈望道曾说:“用了错综辞法,则同中有异,单调平板等毛病便自消灭了.这种辞法的重要,我以为至少不在对偶之下.”散句的特点是活泼灵便,富有变化,语言的选择比较自由,利于描述不同的对象,抒写不同的感受.怎样将整句改为散句?散句是参差交错地运用词语、词序、长短句、句式等,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句子形式,因此,可以按整句构成的方式,分别情况加以改写.  相似文献   

9.
整散结合法     
《新读写》2010,(7):118-122
整散结合法是指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使用。所谓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宇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所谓散句。是指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一组句子,或者说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句子。巧用整旬,整齐匀称,增加语言的对称美和均衡美。  相似文献   

10.
    
刘墉 《学习之友》2013,(7):62-62
上国画课,教授说:“画柳,要表现顺风的美;画松。要表现逆风的美;画牛,要顺风而走;画马,要逆风而奔。”“那么,画人呢?”学生问。“王维的‘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以顺风为佳;文天祥的‘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以逆风为好。”“有没有又顺又逆的?”“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前一句逆风,后一句顺风。”  相似文献   

11.
骈句成语是指由结构上基本对称的前后两部分组合起来的成语。它在语法上一般表现为复句结构,在修辞上大多采用对偶手法,在运用中表现为全式和略式两种形态,有着四言成语难以替代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2.
见面大礼 新学期,新班级,第一节数学课。 自我介绍:"我姓施……"话没说完,就被一句脆生生的问话打断了:"是植物大战僵尸的‘尸’呢,还是风湿病的‘湿’?"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样的"见面大礼",我既生气又尴尬。看着那双清澈无辜的眼睛,我控制了一下情绪,顿了顿说:"我的这个姓呀,既不是僵尸的‘尸’,也不是风湿病的‘湿’,而是西施的‘施’。"说完,我郑重地把"施"写在了黑板上。  相似文献   

13.
读了《中小学管理》2002年第6期的卷首语《班子应该有“异己”》(以下简称“《班》文”),又读了同刊2002年第l0期的《班子应该有“异己”吗?》(以下简称“《吗》文”)。笔者认为,《班》文和《吗》文中的观点都有欠妥之处。此句名言为何意?“眼睛里不能有沙子,班子里应该有‘异己’。”对这句由中学校长高度概括地提出来的至理名言,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第一,从语法句式上说,这句至理名言应该是一个对偶型的语法句式。至理名言前一句中的“眼睛”一词应该是“班子”的代名词;“沙子”一词应该既可以指“‘沙子’型的‘领导’”,又可以指“‘沙…  相似文献   

14.
<正>汉语中的近义词语,就像漫山遍野的鲜花,浪漫缤纷,飘香四溢,沁人心脾。高中生对它的认知,却多半停留在小学时代的作业本里,"记在‘深闺’情未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语言运用能力的缺失。在中学写作语言教学中,通过辨识优化、骈句对举、铺排生发,扩展近义词语的运用空间,提升学生对近义词语的认知实践意识,便显得尤为必要。一、比较使用生奇效由于古汉语中多为单音节词语,而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语、四字词语占主导地位,在单双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2009年第11期《小学语文教学》刊发了《怎样区分“度”和“渡”》一文,最后一段中说:“‘共度难关’与‘渡过难关’是意思相同而极易写错的两个常用词。‘共度难关’中的‘难关’表示困境中的一段时间,‘渡过难关’意为共同度过一个艰难时期,含有共同承担责任,协力克服困难的意思。”该句中有关“度”的表述与前面的表述相矛盾。  相似文献   

16.
摘引郭苑芳观点《对一句名言的质疑》一文作者郭苑芳认为:“‘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就是‘他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他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就是‘他不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虚度年华’、‘过去的碌碌无为’是既成事实,可‘他’不因为这一事实而悔恨而羞耻,那‘他’还有什么进取心?”‘节照这一逻辑,那么一个人只要虚度年华却不感到悔恨、碌碌无为却不感到羞耻,那‘他’在临死时就可以自豪地说,目已整个生命与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自由解放而斗争了。”作者认为这个观点很荒谬,而…  相似文献   

17.
作为骈文理论的集大成者,孙德谦全面继承了有清一代“骈散合一”的思想,但侧重于“骈散兼行”,即骈句与散句并用.在孙德谦看来,“骈散兼行”能使骈文具有舒缓的气韵,而这种舒缓之气正是骈文区别于散文的本质特征.孙德谦“骈散合一”思想既能融合骈句、散句各自的优势,又保持了骈文、散文各自的特色,解决了以往“骈散合一”论者既要骈句、散句合域,又要骈文、散文分疆的矛盾,这是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象征主义诗歌"有着象甜睡的婴儿一样神秘朦胧的美;它不注重描写,而追求暗示;它‘不完全是真的,也不完全是假的;’它象‘情人和海’一样,给人一种幽深莫测的艺术感受。"本文从象征主义最核心的艺术方法暗示入手,论述法、中两国象征主义诗歌对"暗示性功能"理论的重视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吴美荣 《考试周刊》2010,(12):223-224
“课堂首先让学生‘闹’起来,‘活起来’,甚至‘火起来’,唯有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至于‘闹’是否影响到教师的课堂进度,是否‘像’课堂,不管这些,找到了快乐,生命才不会因为失去水分而枯萎!”(李炳亭语)但这仅仅是高效课堂的初级阶段,远未达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这样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一课《燕子》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不少教师在谈到它的修辞手法时,把它当作比喻句。理由是有关教材在分析“像赶集似的聚拢来”一句(以下简称“‘像’句”)时说:“这个比方,使人感到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