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随着空运交通流量的大幅增长,空域扇区容量的增长也达到了极限,空域扇区科学规划已经成为制约空运交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空域扇区的合理划分开始被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所关注.空域扇区的合理划分不仅能改善空域结构,保证飞行的安全以及效率,而且能使有限的空间容量得到充分利用容量.首先从空域扇区的相关概念谈起,然后结合空域扇区的设计原理,对空域扇区的模型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划分.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先进科技的不断研发,空中交通的流量也越来越高,空域扇区的划分工作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航空企业想要制定最佳的空域扇区划分方案,就必须针对不同的空域扇区划分方案的优点与劣势做好相关的评估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其进行直观的模拟和评价,将指标评估法应用在航空企业空域扇区划分方案的评估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帮助航空企业完成优化选择,为其提供科学的决策帮助。本文将对航空企业空域扇区划分方案优劣综合评估方法中的指标评估法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近年无人机扰航事件频发,造成的原因很多其中无人机运行空域相关法规不完善;运行空域划设存在问题;无人机相关航空情报资料的空白等,国外已经在无人机空域使用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我国无人机空域管理提供了思路。借鉴国外的经验制作公布我国无人机运行空域网格图,为维护空中交通管制秩序,提高空域运行安全,规范无人机在管制空域的飞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空管双岗制的工作内容,分析了管制指挥席和助理的工作职责,以及双岗制下管制员之间的工作配合关系。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成都进近管制扇区为例,分别以通用航空器和民用航空器架次为自变量,以管制指挥席和管制助理席工作负荷为因变量,得出了管制员工作负荷与扇区内航空器架次之间的数学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航事业的迅速发展,航空运输量日益增加,这就为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核心部分是管制人员,它的工作负荷大小直接决定了所管制空域的实际飞行容量,本文从当前我国民航事业的现状入手,对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负荷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评估方法和模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行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过去所应用的空域扇区划分方法在当前越来越高的交通需求下已经显得捉襟见肘。同时空域管制员的工作密度过高,并且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扇区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对现有的空域潜在容量进行挖掘,该问题也已经成为了我国民航行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空域复杂性的相关概念总结了一些扇区划分中的要点,希望可以给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就当下运输行业发展来看,航空运输在运输行业中占有着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航空的需求与日俱增,加强航空管制,对于航空行业的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职能部门拥有直升机数量不断增多,低空空域飞行活动变得愈发复杂,这给航空管制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对低空空域的航空管制研究,主要阐述了低空空域的航空管制工作,并针对于当下航空管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以期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空中交通管理部门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提高对运行保障条件规划的重视度,这就需要基于科学理论的角度上,结合实践状况,应用合理分析方法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的预测和把握,制定出可行性较强的发展决策。本研究主要阐述了预测空域飞机流量的方法,对机场容量理论评估进行研究,分析了基于管制员负荷的扇区划分,并总结了管制人员、设备的合理规划措施,以期更好的指导空中交通管理部门的发展,研制出优化的运行保障条件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民航也进入了"井喷式"的蓬勃发展期。于是,能否更高效的利用有限的航线航路资源,深入发掘空域潜力成为了决定中国民航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对航线航路网络,民航空域管理部门确立了建设"整体大循环,局部微循环、各单元协同"的目标。换言之,就是让各空域单元实现"四化"——航路运行单向化、航路和终端区衔接智能化、进离场航线分离化、管制扇区功能化。本文客观分析了空中单向交通的运行,并就其影响范围及效率测评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予以了个人的看法与意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民航业的不断发展,对管制员工作负荷的研究也需要不断深入。大量研究表明,许多因素影响着管制员的工作负荷,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和研究影响管制员工作负荷因素,对提高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和扇区的划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范凯 《科技风》2013,(16):261+264
随着民航业的发展及空中交通流量的迅速增加,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负荷评估在维护空中交通的秩序和安全性、扇区的划分、扇区容量的评估等方面的作用显得愈加突出。本文分析了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内涵,总结了管制员工作负荷评估方法的基本思路,最后指出了管制员工作负荷评估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空中交通管制实施过程中,航路间的复杂程度直接影响着协议的制定,扇区的划分,航路结构的改造。为了更加科学准确地对航路结构进行分析,本文对民航交通流进行数学建模,对交通流间的相互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处理,深入探讨了模型算法,详尽演示了公式结果产生过程。最终得出交通流相关量计算表格。以中国流量最大的航路点ZHO所在扇区为例分析了各交通流相互影响的程度。分析结果对评估扇区繁忙程度、管制员工作负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扇区划分、航路结构改造提供了参考工具。该算法曾被民航北京区域管制中心采用,用来评估呼和浩特白塔机场航班增长对区域航路航线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3.
周昀 《百科知识》2014,(2):44-46
正2013年11月23日,中国政府发布公告,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其涵盖的具体范围是我国领海线和六点连线(北纬33°11′、东经121°47′,北纬33°11′、东经125°00′,北纬31°00′、东经128°20′,北纬25°38′、东经125°00′,北纬24°45′、东经123°00′,北纬26°44′、东经120°58′)之间的空域。此消息一出,立刻引发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论述了当前中国低空空域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基础上提出了几点解决办法。结合通用航空特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优化低空空域管理与划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提出了终端区运行模式特点以及对终端区扇区建模的必要性,然后对比说明了所用建模仿真平台Air TOp的建模优势,并以成都终端区系统进行空域建模。建模过程需要考虑具体成都终端区的系统复杂度,也需要全面考虑影响仿真过程的实际约束情况,并利用仿真平台的规则库对成都终端区运行模式进行建模仿真。最后以实际运行模式下的仿真结果,分析得出影响终端区扇区运行的主要因素并评估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GIS平台设计开发了西藏人工影响天气空域作业自动化申请系统,提出了利用该系统实现实时信息交互及GIS地理信息显示功能,实现了电子化处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空域申请和批复等实时信息构架了全新的人工影响天气空域自动化申请与管理系统,提高了西藏地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空域申请的安全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6,(17)
管制员客观工作负荷可分为冲突调配、协调移交、监视工作负荷,分别构建了管制员工作负荷计算模型,基于雷达管制所发指令平均时间定义了工作负荷权值,通过统计指令频次与权值相乘得到管制工作负荷。分析了管制工作负荷的影响因素,指出其重要性依次为工作年限、年龄、性别、是否是管制教员、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有8个高空管制区,各区管中心存在接空域不接高度的情况,航班不能飞FPL巡航高度,使航空公司效益下降。为实现高空空域资源的集中管理,现提出调整高空管制空域下限的方案。本文通过列举航班不能飞FPL巡航高度的一系列影响因子,以某空中交通管理局区域管制员为主体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高空管制区域下限调整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此次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为进一步分析高空管制区域下限调整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潘卫军  吴丹 《科技风》2012,(4):191-192
空中交通管制员是管制工作的核心,对其工作负荷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以减小工作负荷对确保空中交通安全、有序和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管制员工作负荷定义、内容等背景知识进行了介绍;其次,结合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归纳工作负荷影响因素;然后,依据使用技术的差异对工作负荷评估方法进行了分类介绍,并做优劣性的统计分析;最后,结合我国空管实际情况,提出了减轻管制员工作负荷以提高管制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飞 《科技风》2013,(17):21
空中交通容量评估是有效实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策略的基本依据和关键技术,对保障飞行安全和航班延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日益膨胀的空域流量,恶劣天气已经成为限制空域容量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研究了恶劣天气下扇区容量的影响因素。文章给出了扇区容量的定义,讨论了普通天气与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容量影响因素。着重讲述了恶劣天气下的容量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