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特殊一课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地理老师没来上课,班主任让我们自习。我们乱成一锅粥,没有一个人看书。我们正乱得开心。这时,一个头戴草帽,身穿蓑衣的老头走进教室来。这个老头我们都认识,是在城里犯了错被下放到乡下来的,差不多天天在学校旁边的荒草地上放牛。老头进来后,把头上的草帽摘下,问道:“你们上课为什么不看书?”我们说不想看。老头又问这堂是什么课,我们说是地理课。于是,老头便走到黑板前双手按着讲台,沉思了一会说:“我给你们上一堂地理课吧。”放牛老头会上课?我们半信半疑,大家顿时来了兴趣,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老头拿起粉笔,三…  相似文献   

2.
1917年初发动的“五四”新文学革命,在反对封建主义和旧文学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在这个革命中,钱玄同响应最早,行动最速,他与刘半农并肩作战,成为众所周知的文学革命的先驱与闯将。复古派首领林纾把他与陈独秀、胡适并列,进行口诛笔伐。尽管“五四”风暴过后,钱玄同“退隐”了,逐渐落伍了,但他  相似文献   

3.
<正>鲁迅在《忆刘半农君》中曾说,"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翻开刘半农的朋友圈,有比鲁迅资历都要老的钱玄同,有北大校长蔡元培,有文坛巨子鲁迅、徐志摩,有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还有把音乐作为副业,却大放异彩的赵元任。刘半农和赵元任曾在成立的"数人会"时,说到"我辈数人,定则定矣",无疑,这些大师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  相似文献   

4.
箱子     
好了,好了……爸,有空我就回来看你……好,再见!老王刚挂断电话,便看到窗边闪过一个人影。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住在自己楼上的刘老头,他正提着那个从不离身的小木藤箱子,埋着头闷不吭声地朝小区的大铁门走去。这刘老头要去干什么呢?老王想。他偷偷地跟了上去。说起这刘老头,也是小区里家喻户晓的神秘人物。没人知道他的来历,他平时也极少出门,但只要  相似文献   

5.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他办《青年》杂志(第二卷改称为《新青年》),是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6年底,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他实行“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办学方针,聘请许多新学之士到北大任教。1917年初,陈独秀受聘为文科学长。这时刘半农、钱玄同、沈尹默也在北大文科  相似文献   

6.
“糟老头”     
在同学们的童年里,一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有些事情会使你们终身难忘,我也曾经经历过这么一件事。每当我走到罗庄的时候,就会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糟老头”。为什么我叫他“糟老头”呢?让我讲给你们听吧!这个老头是  相似文献   

7.
以《新青年》的创办、发展和影响为主线,通过铺陈若干历史细节,如袁世凯祭孑L,《青年》杂志封面,钱玄同、刘半农演双簧戏,刘半农改名,毛泽东、蒋介石阅读《新青年》,北大首开女禁等,引导学生理解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进而体悟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家庭有良好的家风。我国现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一家就有着良好的家风,从父亲钱玄同到儿子钱三强再到第三代钱思进,一脉相传,形成了忧国爱民、自强好学的好家风。携子参加五四运动游行钱玄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从1915年起,他先后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后来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为弘扬新文学,他曾用假名“王敬轩”致函《新青年》故意反对白话文学,再由编者刘半农具名复信,进行批驳,由此引发了一场新旧文学的论战。钱玄同也因此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风云人物。钱玄同在社会上对旧文化…  相似文献   

9.
一在《新青年》、《语丝》同人中,与周作人最接近,思想最为契合的,无疑是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自己曾经说过:“我当初和钱玄同先生一样,最早是尊王攘夷的思想,在拳民起义的那时听说乡间的一个‘洋鬼子’被‘破脚骨’打落铜盆帽,甚为快意,写入日记。后来,读了《新民丛报》、《民报》、《革命军》、《新广东》之类,一变而为排满(以及复古)坚持民族主义者计有十年之久”。周、钱二氏确实有着共同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十分秒教诲     
我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地理老师不来上课,班主任让我们自习,结果我们没有一个人看书。此时,有个老头走进教室。这个老头是在城里犯了错误被下放到乡下来的,天天在学校旁边放牛。老头问我们为什么不看书,我们说不想看。老头又问这堂是什么课,我们说是地理课,老头说:“我给你们上一堂地理课吧。”老头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亚洲  相似文献   

11.
马逸飞 《新读写》2011,(4):34-34
章太炎、辜鸿铭、钱玄同、陈寅恪、刘半农、胡适…这些响当当的名字组成了一个群体——民国教授。他们虽各有所长、独树一帜,却有着同一种风度——精神层面的独立与自由。  相似文献   

12.
由"复古"转向新文化1906年秋天,钱玄同第二次到日本,留学早稻田大学.这年章太炎出狱后也来到日本,在东京创办同盟会机关报《民报》.钱玄同拜识章太炎后,于1907年加入同盟会.钱玄同听章太炎讲国学,立定了他的研究国学的志向,并从此走入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道路.大约在1910年,钱玄同和章太炎、陶成章在东京办《教育今语》杂志,出过六期.……  相似文献   

13.
挨训记     
史老”头是教历史的老师,这是我给他起的绰号。老头的肢体语言很独特也很丰富,尤其表现在他写板书的时候黑板——撅臀,右手卖力地在黑板上划拉着,左手不甘寂寞地在臀部旁边捏出一个优雅的兰花指头。我们都在底下窃笑他,只有老头一个人蒙在鼓里。在老头的课上,我总有捣蛋的欲望,坐我桌前排的阿里路理所当然“幸运”地成为了我的发泄对象。我最喜欢干的就是在改正纸包上写一些花里胡哨的句子,比如“我是阿里路公主”女孩、“我的舅舅是阿基米德”等等,然后把包贴到阿里路的背上头。小孩已经被我整出经验来了,每次我刚一贴上,他就立…  相似文献   

14.
心声     
我是《世界中学生文摘》的幸运读者。你们知道为什么是幸运读者?因为我们全班同学都在争看这本书,我好不容易争来的,拿起来就放不下了。别的厚点的杂志我可以看半小时,然而这本书我看了两天。里面的文章真  相似文献   

15.
侯昭英 《教育艺术》2004,(10):48-49
春节,我回老家过年,堂叔的一番话颇令人深思。他说,每年贴春联的时暌他都特别苦恼。他有三个孩子,两个大学生,一个高中生,竟然都不会写对联。这让他感觉脸上无光。他说村东的刘老头,只上了几年私塾,对联写得特棒。他不解地问我:“难道你们不教学生写对联?”  相似文献   

16.
特殊一课     
阿翘 《教书育人》2005,(1):103-103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地理老师没来上课,班主任让我们自习。我们乱成一锅粥,没有一个人看书。我们正乱得开心。这时,一个头戴草帽,身穿蓑衣的老头走进教室来。这个老头我们都认识,是在城里犯了错被下放到乡下来的,差不多天天在学校旁边的荒草地上放牛。老头进来后,把头上的草帽摘下,问道:“你们上课为什么不看书?”我们说不想看。老头又问这堂是什么课,我们说是地理课。  相似文献   

17.
<正>上初中时,见到数学老师那天,我们都大吃一惊。这个矮胖的糟老头似乎永远睡不醒,半眯着眼睛慢慢踱上讲台,半截皮带失去控制,张牙舞爪地在腰间晃悠。糟老头走上讲台,清了清嗓子说:"从今天开始,由我教你们数学。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我姓王,就是三横一竖那个王,至于名字叫什么,我就没必要告诉你们了,你们总不能当面喊我的名字吧!这不礼貌!再说,我也不能告诉  相似文献   

18.
天上没有月亮,没有星星,地上黑黑的,什么也看不见。树林中的花皮虎可乐了,他要趁天黑到村子里人们的牛棚里捉头小牛。踢嗒,踢嗒,花皮虎走进村子,来到一个没有门的小院子。小院子没有半点灯光,黑乎乎的。这是一位老头的家。老头正叼着大烟斗自个儿躺在炕上抽烟。他听到外面的声音,知道是虎进了院子。老头一点儿也不怕,因为天一黑他就把牛牵到厢房,不仅插了门,还上了锁。老头一边抽烟,一边和虎说起话来。老头说:“嗨!窗外的,我这儿有枪,你可要小心。“你放心,我的皮厚,枪打不透。”虎说。“我这儿有刀呢!”老头提高了一点…  相似文献   

19.
周维强 《中国教师》2013,(13):51-51,59
钱玄同先生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高足,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研读日语和教育学,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人士,语言文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兼职导师,祖籍浙江湖州。钱玄同1939年去世,其后数十年里,不断有他所教过的学生撰文怀念钱玄同的教育教学工作。这里面,有当年北师大的学生,也有当年北大的学生。从他  相似文献   

20.
孩子们: 你们好! 我是你们的老师,同时我也是一位母亲,爱我的孩子,非常关注他的身心健康和每一步成长.我常常视你们如同我的孩子,每当看到你们为作业熬红了双眼,看到你们得了重感冒还在坚持上课,看到你们在课间还埋头于习题间……这个时候,一个母亲的怜爱和心疼就会紧紧绕在我的心头,使我不由自主地锁起眉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