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律师在场权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律师在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它和沉默权一起构成了被告人制约国家权力、捍卫自身权利的两柄利剑。在我国,目前尚缺乏确立沉默权的条件,保障被告人的人权,只能依靠完善现有的刑事诉讼制度,赋予被告人律师在场权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权力必须置于有效监督之下。以民制权,即人民群众对权力的制约,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实现以民制权,必须构建起一系列社会监督的有效机制,包括:整体协调机制、权威支持机制、舆论性民意表达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权力”是必要的恶,它既能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公益的实现,又天生具有扩张性和腐败倾向,因此,控制权力是永恒的需要。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最有效的控权手段是法律。而法律的控权功能首先是由宪法确立并由宪法所保障,且成为宪法的核心内容。宪法产生于权力制约的需要;宪法通过制度设计以权力和权利来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4.
民主国家的国家权力如果没有一套有效的程序制约技术,将会脱离宪政,成为"警察国家"。因此,制约国家权力,成为民主国家法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都有着一整套的制约国家权利的法制。在研究发达国家对国家权利程序制约技术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国家权力如何有效地开展程序制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如何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只有实现以法律支配权力的法治权力,即做到权力法定、依法运权、越权无效、违法有责,才能加强对权力的有效制约。  相似文献   

6.
人与权力     
权力 ,是一柄双刃剑。济世与杀生 ,两者兼备。权力 ,是多义的 ,可能是广布神圣的福祗 ,也可能是制造罪恶的渊薮。人治 ,是权本位社会。人在追逐权力 ,因为掌权者往往是绝对的。历史的教训是 :没有监督的绝对权力 ,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和罪恶。法治 ,是人本位社会。人被精选后才能掌权 ,会受到法律必然的制约、社会有效的监督。时代的明鉴是 :人本法治 ,社会政通人和 ,国家长治久安。中国的现状是 ,正处在由传统的人治转向新时期法治的过渡期。人治的祸患依然随处可见 ,法治的曙光已经破翳展现。因此 ,在中国 ,人与权互动张力的悖论是极大的。…  相似文献   

7.
政治的实质在于权力,权力规训的出路在于法治。要想实现政治的法治化,就必须实现权力法治。传统的学说认为实现权力法治,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然而以权力制约权力解决的仅仅是权力与权力之间的外部边界问题,而对于权力本身的正当性问题,对于权力的内部的规范运作,以及对于作为权力系统的外部制约方面,则显得无能为力。实现权力法治化也有另外几种思路,即权力法定、权力分化、程序法治、以权利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历史中存在过三种法治.一是以法治国的法治,指统治者用法律来统治,法律是统治者手中的统治工具,统治权力的根据是统治者.二是依法治国,指法律统治着国家,统治者根据法律获得其统治权力,并且依照法律进行统治,统治权力来源于法律.但是,依法治国的法治也有两种,一种是以权力为本位,权力意味的是支配和强制;另一种是以权利为本位,权利意味的是自主和自由.于是就有了第三种法治,即以权利为本位而赋予、尊重和维护着权利的法律来统治,由这样的法律成为国家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9.
民主是指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有三种存在方式,即观念的、制度的和行为。法治指依靠法律治理国家。民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前提,法治为社会和谐提供制度保障。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进一步提高民众的民主法治意识,进一步健全法制,进一步拓宽公民参政议政渠道,加强对权力的有效制约与监督。  相似文献   

10.
法治社会的根本特征是法律权威的至上性,树立法律权威是进行法治建设的决定性前提,树立法律权威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以法治权,制约权力,二是以法济民,实现守法的自觉化。  相似文献   

11.
以往关于强制执行权在国家权力体系中定位问题的研究存在严重的部门法化倾向,此种视野局限导致无法追本溯源地对作为一种权力类型的强制执行权作出准确定位。从跨部门法的视角出发,强制执行权的定位需抽象至整体的国家强制执行权并回溯至分权理论中去。在现代国家,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的概念,分别在权力形态和权力体系两个层面使用,分权理论是在权力体系层面的分权。强制执行权相对于其他权力类型而言,在权力形态层面具有相对独立性,而在权力体系层面则既可从属于行政权,亦可从属于司法权。另外,强制执行权的性质对其在实然层面的配置影响非常有限。我国对各部门法中强制执行权的配置,主要的考量因素是其功能的有效实现以及内部实施权与裁决权的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而法治权,则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我国惩治权力腐败,禁止行政权力滥用的现实要求。因此,要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关键在于实现依法治权依法治权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发挥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强化民法、刑法、行政法以及程序法等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作用,是我国实现依法治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征税权是将私有财产变为国家财产的一种公权力。无论对公民还是对国家来说,征税权均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权力,因而必须从宪法的高度来约束。我国的宪政转型及法治建设有赖于征税权的立宪。  相似文献   

14.
法治的核心是权力要受到法律的支配和制约,权力的扩张性、分离性和易于异化的特征决定了权力必须受到制约。资产阶级的权力制约权力的三权分立既不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也不能真正制约权力,从法治层面讲,要实现权力的制约就必须树立法治精神,用法治的手段来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15.
法治是同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和方略,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要实现从人治到社会主义法治的转变,根本在于要解决国家权力配置问题。法治是法的统治,只有实行依法治权,才能克服权力腐败,才能实现法治。权力法治化运行是依法治国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权力运行机制和权力制约机制,对权力加以制约,达到权力与权利的平衡,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这些年,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各种具体权力的运作过程需要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制约,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实践也证明是十分必要的,但通过什么方式、什么手段和途径对权力进行制约,以建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的权力制约机制,观点不尽一致,本从对民主政治的理解,认为我国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下,要达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必须大力发展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7.
文章避开传统规范和价值分析途径,而是采用考察权力运行方式的政治学途径,来分析公诉工作惩治犯罪、保障人权是其产生及运行的两大天然价值目标。同时,在对当前普遍的倾向性观点——检察权应该是一种基于宪法定位的法律监督权进行分析反驳的基础上,认为检察权本质上是一种制约权,而宪法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并非就是规定检察权是法律监督权,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将职务犯罪侦查权和公诉权纳入法律监督权的范畴,都存在一种牵强附会的逻辑缺陷。文章基于权力的效用来源于权力的流畅运行这种逻辑和经验认识,分析了我国检察权在当前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有效运行来实现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两大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8.
法治是同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和方略,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要实现从人治到社会主义法治的转变,根本在于要解决国家权力配置问题。法治是法的统治,只有实行依法治权,才能克服权力腐败,才能实现法治。权力法治化运行是依法治国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本认为审判公开与检务公开是诉讼公开的一种浅表阶段的表现形式。应从权利对权力的制约和国家权力间的相互牵制的角度来理解诉讼公开。刑事代理权所具有的三项权能,即阅卷权,调查取证权和诉讼参与权,对维护被害人的独立的诉讼主体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可以促进诉讼公开的程度。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很不完善,应当进行及时修改。  相似文献   

20.
权力制约是对权力资源、权力主体和权力运行等加以约束、监督、规范,以防止权力滥用。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和表现形式之一,依法治国是权力制约根本条件和存在背景,法律与国家权力相互依存,权力制约是法治本身的重要构成条件,实现对权力制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