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给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即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现实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把真实而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去思考、分析、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体现了新课改的的要求,在品德课教学中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通过实践,现谈谈对案例教学法一些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案例教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案例教学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从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的特点切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的迫切要求,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而且也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召力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真善美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教科书编写也要遵循这一伦理向度:要以真律编,奠定科学性的伦理之基;以善律编,彰显教诲性的伦理之眼;以美律编,融贯教化性的伦理之塔。教科书编写求真,主要体现在教科书内容之真与教科书编写遵守科学规律;教科书编写崇善,体现在坚守内生伦理、外生伦理和实践伦理;教科书编写尚美,体现为教科书的内容美与形式美。只有做到求真、崇善、尚美,才能称之为好的教科书,从而实现教科书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清代的法律分为律、例、令。它们之间的具体含义有所不同。清代的律指法律,例指判例,令指法令、法规。律为普通法,例为特别法,令为法规命令,其效力不下于律例。例甚至起着超过律的作用。清代的律、例、令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清代的法律体系,维护着清王朝的统治。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首先对清代判例制度的概况进行考察,从多个角度分析清代判例制度兴盛的原因,并通过分析案例对例的运行状况予以研究,从而展开论述如何利用本土宝贵的历史经验建立起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判例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讲授法学课程时,“理”、“律”、“例”相契合的教学方法往往被任课教师所普遍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讲授应用性较强的法学课程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但如何将“理”、“律”、“例”很好地契合起来,实现教学的目的,则考验着任课教师的智慧.  相似文献   

7.
清朝入关后的立法活动,虽以《大清律例》为代表,但不限于《大清律例》,除去律以外。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法制建设。但最为重要和基本的,当然就是律和例了。在清代,律,就是大清律;例,就是条例。清王朝建立后,曾于顺治四年(1647年)、雍正三年(1725年)和乾隆五年(1740年)分别颁布了《大清律集解附例》、《大清律集解》和《大清律例》三部正式的成文法典,最后定本律四百三十六条,附条例一千零四十九条。本文主要论述律例之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的数学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灌输式的习题训练,而是一种更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新的教学行为.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学习,从而在生活、学习中建立自信,发现自我,让数学学习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试析大清律中例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律例合编的法典编纂形式和“有例不用律”的明确规定,使得清例的法律地位大大提高、律的法律地位大为降低。律例合编一度协调了律例矛盾,例对于律的补充、修改、废止作用也曾适应了统治的需要。但是,由于例多为一人一事而设,为贪官污吏徇私枉法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导致吏治腐败,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0.
目前语言的理解和使用中,"以今律古"或"以古限今"的现象同时存在,混淆了语言的古义(或语源义)与今义,都违背了语言历史发展规则.语言是在历史上发生、发展的,对语言现象,特别是语义(词义)的认识,要注意到两个方面:阅读和注释古代文献应因古文以求古义,切不可"以今律古";在现代语言的使用上也不能"以古限今".尤其是对现代汉语词义的理解,要更多地关注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11.
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是教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以课为载体,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展开的合作性研究。其"以学为中心"的价值诉求符合当代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课例研究的国际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转型的需要。为实现其价值诉求,课例研究的每一环节需要基于如下原则展开:在"确立研究主题"环节做到教学合一;在"规划教学设计"环节做到因学设教;在"实施课堂观察"环节做到以学观教;在"开展课后研讨"环节做到以学论教;在"形成研究报告"环节做到以学改教。最终,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期望嵌入教师的日常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未来景观。  相似文献   

12.
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的词律研究引人瞩目,尤其是四声方面,通贯而精深:既继承了清代中期以来的韵律研究轨范,又结合近代学术的严密论证,可谓系统而深邃,在近现代词学史上独树一帜。其遗著《词例》一书久负盛名。此书作为一部模仿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而作的词律研究专书,不但体例独特,而且广征博引,涵盖古今诸多词学著作、论文、手迹,还附有夏先生按语,手眼非凡。本书涵盖词律学各个方面,其研究亦多有创见,如去声作平、叶古音等,是一部十分重要的词学著作,意义甚是宏远。然此书手稿影印出版已过三载,学界尚未注意此书的巨大价值,夏先生的词律学思想与成就,也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1,(55):27-28
看似简单的一个字,在人们阅读欣赏古代诗词之时如果做出错误的解释,就会影响到对诗意本身的理解。而且像这样的语词人们很容易因熟悉而忽视,因忽视而误解。张相先生在其《诗词曲语辞汇释·叙言》里把诗词曲里出现的语词分为"字面生涩而义晦"与"字面普通而义别"两类,文章就中学阶段所学的古代诗歌中"字面普通而义别"类语词进行归纳阐发。  相似文献   

14.
《淮南子》是秦汉道家的代表作,其所涉音律及相关概念,不但与宇宙天地、天文历法紧密相关,而且将社会大一统的度量衡都置于音律的统摄之下。本文在文化学视角下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淮南子》的音律问题:第一,阴阳相生,以气为介,从气论哲学视角阐述音律生发逻辑;第二,“以三参物”,以数定律,从数理视角探析音律轨范;第三,律历融合,构建十二律统摄宇宙万物的天地秩序。文章认为,《淮南子》的音律观念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吸收融合了阴阳家思想,将音律的符号体系与天地万物进行立体化建构,从而形成万物相参、天地人互动的音乐宇宙,体现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5.
一、知识链接 1.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实质是“三同”定“一同”,即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它可以由气态方程(PV=nRT)推导出,适用于单一气体,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相似文献   

16.
宋、明、清各朝的刑法原则在继承唐律的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增、删、并、改。这种变革使法律更加适合治理当时社会的需要。反映了统治者统治经验的丰富和成熟,以及立法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根有律》中发现大量的新词新义,这些新词新义在《汉语大词典》中多未收录。本文即以《汉语大词典》为参照系,考察《根有律》中的新词新义。并指出书证提前例。  相似文献   

18.
如淳在《汉书·昭帝纪》的注中提出“戍边三日”说,此说与汉代真正的徭戍制度间存在巨大差异,“戍边三日”说背后的精神内核是汉儒一贯倡导的“与民休息”思想。如淳继承《周礼》《礼记》及汉儒的戍边制度理论,通过以经注律、以律注史的方式传达“轻徭薄赋”的政治理想,他提出“戍边三日”说的实质是试图以话语建构、干预现实权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析目前高中英语写作问题,指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依托北师大版高中必修二教材范本,探析课堂教学案例设计,反思总结形成以读促写教学策略,为教学提供可操作性和借鉴性的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索高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面向高考需求与困惑,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研究问题思路方法,构建体系化知识结构是关键。以"铁及其化合物"的高三复习为例,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兴趣之中掌握铁及其化合的知识与思路方法,并扩展出知识脉络,建立起从"类别、价态、特性"三视角及"氧还、酸碱、沉淀、络合"四反应认知研究无机元素化合物的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